教育领导在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fei1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办学主体和办学模式,加强学风建设不容忽视,积极倡导创建优良学风,对于促进独立学院学校改革,保持学校稳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和管理水平,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教育领导在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工作中的作用出发,探讨改善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教育管理;教育领导;独立学院;学风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的教育在观念层面上涌现出了诸多新的教育改革创新的思想与模式,由此而带来了从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结构到学校组织、课堂教学、教育者角色等实践层面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或多或少的都对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工作起到了推进作用。笔者认为,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领导,是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一、教育管理与教育领导概念辨析
  目前,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教育管理”和“教育领导”常常是人们纠缠不清、相互混淆的问题。人们习惯于“教育管理”的概念,陌生于“教育领导”的概念,那么,究竟“教育管理”和“教育领导”在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是否相同呢?我们首先要考查教育管理与教育领导在概念上的不同之处。
  1.教育管理是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监测与评估来实现教育目标的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制订计划、组织实施、监测评估、反思改进等基本的环节。在这种教育管理思想引导下,学校管理体制总的说来是一种外在控制的管理体制。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工作可以说只是停留在“治标不治本”的阶段,学风建设工作强调的还是工具性和学校的稳定性,并没有从学校的长期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学风建设工作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改变,学校组成成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学风建设的症结所在,遇到突发情况,学风建设的成果将会出现反弹的局面。
  2.教育领导是通过现实基础分析,建立学校发展目标,并通过合作努力、问题解决、民主协商等方式共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教育领导是教育理念、教育者的组成结构、教育管理运行方式的综合体现。它有几个突出的特点:第一,教育领导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个人,群体应该包括校长、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每一类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作用。第二,它是一种积极的交互影响的历程,是一个精神上的过程,它稳固地根植在学校的生存能力和维持能力上,当学校的理念和共同的承诺得以分享时,领导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领导,而是一个延伸的领导概念,多水平的领导建构。第三,有正确做事的教师领导,使教师能够通过其人格特质魅力来激发学生信任,关注学校整体共同愿景和做正确的事,而且能在教学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第四,共同领导须臾不可脱离学校的另一个主体——学生的参与,尤其是学生干部(如班干部、课代表、社团干部等)的领导。过去讲教育领导的时候,大都集中讨论学校管理层的领导,往往忽视了挖掘学生的潜在领导力,把学生仅仅定义为被领导的对象,而不是领导的主体。其实,对学校教学和管理最有发言权、最渴望说话的是学生,学校任何领导行为都会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和影响学生。总之,教育领导群体的有效运作需要建立一个民主的、合作的、反思的文化环境,致力于学校发展和学校文化的再建。
  3.两者的主要区别:
  作为教育管理者的管理人员,看中身份所获得的权力,并通过权力显示自我,重视利用手中的权力,在管理范围内建立并维持一种层级结构关系。这时候,管理者相对于被管理者而言处于有权的上属地位,被管理者则被视为被管理的下属角色。管理者工作的路径则是,依据各种判断和要求对管理事务做出决定,并说服、要求甚至强迫被管理者接受和执行,管理者工作的中心就是控制被管理者生活,维持管理秩序和现状。
  作为教育领导者的管理者,是机构发展目标的筹划者,是被管理人员信念、价值和态度的塑造者。这样的管理者,看重个人素养与权力之间的匹配关系,并通过自我呈现权力,合理使用权力,不太在意形成与被管理者的权力差异,且能通过赋予被管理者一些权力,建立一种合作式的机构发展途径,透过协商与支持,与被管理者一起作出关于机构发展的重大决定,管理者的工作中心在于形成共同的理想和力量促进管理的变革与创新。“教育领导”建构管理的共同愿景和理念,关怀人的需要与发展,使全体成员基于责任而共谋学校的持续发展。它是一个人文导向的过程,主要关注人的动机、人际关系或社会交互作用、人际间的交流、组织环境、人际间的冲突、个人的成长等。
  笔者认为,教育管理注重的是管,是管在前,引在后,是一个管理、引导、再管理、再引导的过程;教育领导注重的是引导,是引导在前,管理在后的过程,是一个引导、管理、再引导、再管理的过程。教育管理多数考虑的是管理者的利益,教育领导考虑的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的利益。教育领导是包含教育管理在内的一个过程,是教育领导指导教育管理的过程。
  二、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工作存在的弊端分析
  笔者通过多年的学生工作实践,通过观察和分析目前独立学院的现状,认为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存在以下弊端:
  1.重现象,轻本质
  在学校中,学风的直观反映是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渴求和在学习中是否勤奋刻苦、学习纪律是否严明等,是学生在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的评价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多项内容综合进行的。目前,在研究独立学院学风建设方面,大多数的学生管理者只是认识到了这些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学风建设工作的实质所在。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学风建设成效不明显的本质原因是没有形成清晰地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没有从根本上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
  2.重管理,轻疏导
  由于没有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所以学生工作者就会在学风建设工作中延续传统的教育管理思想,把完成上级所赋予的标准化的教育任务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外在的要求、监督与检查成为管理者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开展工作时,往往只从学生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热衷于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日常管理的评比,发号施令式地强调大学生“去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学生违纪重在惩、罚,却疏于与大学生的交流,这样的管理方式没有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角度考虑,忽视了对他们进行创造意识、独立人格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感受常常被忽视,即使有疏导过程,也是在“管理好”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做的结果经常会使学生有一种被监视、被管理的感觉,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这种教育方式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狭窄,知识更新能力差,心理素质水平低下,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力不从心。
  3.重权力,轻实效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教育中孕育产生了特定的师生关系的权利模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处于绝对支配的地位。这种观念至今还残存在高校教师之中,严重阻碍了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发展。思想教育缺乏基于尊重、理解、关心、帮助精神的人文关怀,往往只是停留在传统说教、灌输的层面,缺乏情感的投入,尚未完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工作格局。
  4.重现状,轻发展
  独立学院在其发展过程中,在一些学生管理工作者头脑中形成了一种工作不稳定的因素,常常担心自己工作出现差错,对自己的职位造成影响,因此,很多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做多错多,做少错少”的思想引导下,力图保持自己工作的现状,认为只要按领导要求的去做就行了,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性,没有从整个学校发展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不能从学生身心发展的高度去处理解决问题,造成学风建设工作事倍功半的局面。
  5.重人情,轻原则
  由于独立学院形成过程中的必然因素,造成独立学院中家族关系普遍存在,裙带关系常常成为独立学院工作者眼中不可逾越的一道心坎。在用人方面则表现为一条任人唯亲的用人路线,独立学院的行政人员及学生管理工作者对这样的行为不是愤恨而是羡慕,只恨自己没有有权势的亲朋,恨自己没有强硬的关系。有的只要权力、不要责任,只讲利益、不讲服务,把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对自己有利的事抢着干,对自己没利的事就推三阻四。
  6.重分力,轻合力
  独立学院的主要行政管理者一般来源于各个高校的离退休教师,这些教师一般都有丰硕的成果,有长期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由于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文化积淀,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和办事方式,因此,各部门管理者都尽可能的想把自己的那种认为较好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实施在自己的管理团队中,部门之间的沟通性和协调性相对较差,没有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所以,独立学院发展的这种特殊性造成了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的被动局面。
  7.重业绩,轻基础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笔者认为最基本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大学生应该做的,什么是大学生不应该做的,而不是传统教育管理思想中的发号施令式地强调大学生“去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这是学风建设工作的基础所在,只有学生能够自觉地去履行作为学生的职责,才能真正把学风建设工作做好。但由于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造成学生管理者只重业绩,忽视这项基础工作的效果,使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工作没有从根本上达到教育的目的。
  8.重制度,轻素养
  制度的人文化是实现人本管理的必要条件。学校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发扬民主,共同协商,修订完善的各项制度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是却时常带有一种重制度,轻素养,处罚惩戒在先的倾向。因为过多强调了制度的约束、惩戒功能,忽视了制度本身应具有的教育、引导和评价功能,所以使得制度的人本思想体现不足,人文气息彰显不笃,教师的蓬勃活力也因此减淡或受阻,学生的接受能力受到了限制,尤其是学生在违反制度时,学生管理工作者只认制度不认实情的管理方式,更是对学生素养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三、教育领导在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针对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的这些弊端,笔者认为教育领导在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形成教育领导集体是学风建设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
  教育领导所体现的是一种民主、开放、沟通、合作、发展的管理新理念。摆脱了传统的教育“管理”思想和自上而下的官僚体制的监管与控制。建构管理的共同愿景和理念,关怀人的需要与发展,使全体成员基于责任而共谋学校的持续发展。
  为达到上述目标,其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才会把人作为工作的核心和动力,才会看到一切工作中各种客观因素和各个环节,都需要人去掌握和操作这一现象,从而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其二要重视需要在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中的作用。一般来说,需要是个体对其生存和发展的某些条件感到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引发人的行为动机的源泉。因此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工作中要重视需要对人的作用。其三创造有利的环境,通过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其四要形成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人与组织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人的能力和素养是推动组织发展的基石,同时组织递次发展的提升需要人的能力和素养的不断提升。在组织的目标统筹下,重视人的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就是重视组织的发展。人与组织的发展是共同的,统一在互动的过程中。
  具有这样的管理理念的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工作,将是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断沉淀大学文化的过程,是治标又治本的过程。
  2.建立符合独立学院实际的规章制度是学风建设工作持久发展的根本保证
  民办高校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他们的入学平均成绩比其他普通院校的学生稍低,但要缴付较高的学费。因此他们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又有其比较鲜明的特殊性。首先,家庭条件好,干部子弟、企业经营管理者子弟、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个体户子弟占较大的比例,城市生源和独生子女比例较高。因此,学生在艰苦朴素作风,劳动观念,抗挫折能力方面相对较弱,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其次,思想活跃、开放、个性鲜明,自主意识强。一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参与意识,对学生社团、第二课堂、院系学生干部竞选报名异常活跃,但另一方面也带有较大的功利色彩,参加活动凭兴趣,对一些义务活动积级性不高。第三,自尊心、上进心强,学习动机良好,目的明确,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较高。第四,对学校教学条件、教学水平、生活设施和各项服务的要求和期望值高。笔者认为,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这些特点建立符合实际的学生管理制度是学风建设工作取得持久发展的根本保证。目的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及对自己、对家人、对朋友及对社会的责任感,最终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执行力是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
  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个人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由于独立学院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等客观原因,使得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对自身制度建设重视不够,仍存在照搬母体院校管理模式造成教学管理制度混乱,使得教学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无统一标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形同虚设,进而造成执行力的缺失。执行力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职工和学生不知道干什么;不知道怎么干;干起来不顺畅;不知道干好了有什么好处;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清楚了执行力差的原因,解决的办法也就变得明朗了,那就是要做到“目标明确,方法可行,流程合理,激励到位,考核有效”。总之,教育领导是唤起人的潜能,满足更高的需要,提升和激励更高水平的承诺及表现的期望。
  四、结论:变教育管理为教育领导是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领导,不仅是人们反思学校组织特性的表现,其本身也反映了教育领导理念下学校组织的教育实质。“学校观”的变化,必然要求摆脱传统的“教育管理”思维,确立“教育领导”的理念与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变教育管理为教育领导是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李瑾瑜.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领导[N].中国教育报,2007,1,23,6.
  [2]肖昊.科学教育发展观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94-120.
  [3]罗利建.人本教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22-43,171-188.
  [4]周作宇.人文的路线:北京师范大学名师教学访谈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2-93.
  
  作者简介:任振江(1968-),男,内蒙古包头人,硕士,教育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主义教育。
其他文献
关注课堂实效性,提高课堂实效性,一直是科学学科近年来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在科学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一些摸索,现以《马铃薯在液体的沉浮》一课为例,将教学后的反思总结如下:一
【摘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呈现出逐渐淡化的趋势。要正确认识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通过构建融合性的群体,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重视大学生个人的利益,按照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集体主义;矛盾;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思想道德教育提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
目的:对干扰素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对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此种治疗手段在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88名
期刊
开展背随着2006年京津城际铁路的开工建设,我国铁路已经由原来的普速铁路、客货混线建设和既有线改造转入大规模高速铁路建设,较之以往,从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管理等方面
语文教学在创造性教学中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真正发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企业管理活动中强调以人为本,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企业的管理活动就是要以人为中心来调动和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企业
施工企业遭遇霸王条招投标的歧视性限制.一些发包方在公开招投标文件中设立一些不合理的限制性条件,其中多是事先发包方意图阻止某些建筑施工单位参与投标而设置的条款,如参
期刊
【摘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央行通过某些具体的货币政策工具,引起社会经济生活某些方面的变化,并最终实现央行预期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早期有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此后,结合现实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等现象,又衍生出信贷传导理论。  研究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首先要明确弄明白两个基本问题,再谈时滞长短的问题。首先是,按货币政策的目标分类,货币政策以控制物价水平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