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宣传如何进入3.0时代

来源 :中国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ha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自己都不愿意看的新闻稿,凭什么指望别人喜欢呢?
  “读者想看什么样的内容?”
  这是每个从事商会宣传工作的同事们都应时不时问自己的问题,但是实际上我们并不经常真正的问过自己,反正我是几乎没有。
  身为宣传工作者,我们总是习惯把我们想写的写出来给大家看,至于大家是否愿意看,似乎并不重要,好像写出来就是完成任务了,就万事大吉了!
  于是乎,一般的新闻稿总是充斥着一大堆的单位名称、一长串的领导名单,诸如“XX单位组织发起”、“XX领导发表重要讲话”、“受到与会人员广泛欢迎”、“大家希望今后继续组织类似活动”等等雷同的表述触目皆是,也都是我们常用的“惯口”。
  这样的新闻稿你愿意看吗?如果你自己都不愿意看,那凭什么指望别人喜欢呢?
  其实,诸如主办单位是谁,出席领导都有哪些之类的,大家并不太关注,甚至时间地点在很多时候也并非最重要的,“事件本身以及事件已经或将会产生的意义和影响”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宣传者的评论分析以及从新闻事件中挖掘出来的价值和亮点才是新闻稿中的最大看点。
  1.0时代,弱宣传
  以我所在的茶业商会为例,商会成立之初的宣传工作就是处于典型的1.0时代。那时候的新闻稿,基本都是为了写稿而写稿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平铺直叙、漫无目的”,根本不会考虑“宣传角度、宣传亮点、宣传目的”之类的问题。更多的是为了完成所谓的宣传任务,除了各种套话之外就只剩事件的简单陈述,只适合作为内部资料留存,基本难以发挥宣传效应,属于“弱宣传”。
  2.0时代,小宣传
  仍以茶业商会为例,大概是2012年左右,茶业商会的宣传工作开始进入2.0时代。这个阶段的新闻稿,已经把“宣传角度、宣传亮点、宣传目的”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每一篇新闻稿都会从商会的角度出发,侧重于宣传商会及会员企业,在描述事件的同时,会尽量的凸显商会及会员企业从中起到的作用。甚至还会有意无意的做一些提炼和评述。这个阶段的新闻稿,过于强调商会本身,视野和格局都不够大,属于“小宣传”。
  3.0时代,大宣传
  还是以茶业商会为例,2015之后,也就是最近这段时间,茶业商会的宣传工作开始迈向3.0时代。这个阶段的新闻稿已开始站在行业高度,每一篇文稿都尽量去宣传整个行业或是代表行业发声,不再刻意体现商会或会员企业,而是要与其他行业甚至整个社会来进行对话。
  “事件陈述+评论分析+背景补充”,这是我为3.0时代总结出的宣传要点。正如上文所述,“事件本身以及事件已经或将会产生的意义影响”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宣传者的评论分析才是宣传稿中的最大看点。至于单位名称、领导名单以及相关介绍都属于“背景补充”,放在文稿最后就好,在不影响阅读的情况下,作为补充材料和备忘索引。
  下面,我就以茶业商会最近在微信平台发布的几篇文稿为例,解析下2.0和3.0的区别所在:
  1、《陈皮遇上茶,百年昌信跨界创新》,这篇新闻稿是商会微信平台在1月20日发布的文稿,是针对副会长企业景生茶百汇举办陈皮普洱品鉴会的一篇报道。
  按2.0时代的套路,标题应为“商会副会长企业成功举办陈皮普洱品鉴会”之类的,内容方面也要侧重于会员企业以及陈皮普洱的详细介绍。
  我按3.0时代标准拟的标题是着眼于行业的,并没有体现商会副会长企业之类的。内容方面的安排如下:以简短导语引发读者兴趣,然后扼要介绍事件,接下来都是深度的“评论分析”,从行业角度挖掘出本次品鉴会的“创新”和“跨界”的亮点。
  这篇文章是3.0时代的试水之作,还不够成熟,所以文中还是掺杂了一定比例的“背景补充”,如果把关于陈皮普洱的介绍文字作为补充材料放在文稿最后的话,传播效果应该会更好。
  2、《“文化马连道,品味慢生活”——马连道品牌文化推广年正式启动》,这篇是商会微信平台1月22日发布的文稿,是有关商会及会员企业参与马连道品牌文化推广年启动仪式的一篇报道。按2.0时代的套路,标题应为“商会常务副会长XXX等十几位代表应邀出席马连道品牌文化推广年启动仪式”之类的,主办方承办方以及来参与活动的各位领导还有商会方面到场的领导以及企业代表名单,这些内容按惯例都要呈现在第一段作为重点播报。
  3.0时代,正如我微信平台所发的报道文稿,第一段只有简单的“事件描述”,长篇大段的名单播报都作为“背景补充”放在了文稿最后。
  读者更关注文稿内容本身是否精彩,并不关注发文机构如何,但是长期阅读来自同一发文机构的文章之后,自然会对这个机构产生认同。3.0时代的宣传格局更大,内容更利于传播,既然稿件来源于商会,无论内容如何,那就都是在宣传商会,这才是“大宣传”。
其他文献
2008年北京福建茶业商会成立时,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到国内经济体,商会带领大家一路走来,而且还发展壮大了。这一次商会升级为北京茶业企业商会,又面临一个可能更加困难的经济“新常态”。这个时期将会持续多久我们无从预测,但如何带领会员度过这个时期,是商会面临的新挑战。  目前一个突出的行业问题,是在转型发展的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大小企业和茶商们都感受到严峻的生存压力。危机之中,有普遍的困难,也有机遇出现。如
期刊
北京福建茶业商会一直做得风生水起、比较包容,不只有福建企业,还陆续发展了其他省市的茶商。此次北京茶业企业商会成立,更是一个质的提升。作为一名江西茶业企业的代表,我很乐意参加进来,一是我有20年大好青春在京城度过,对北京有感情了;二是商会不仅是信息和资源整合的平台,也是沟通企业与社会各界的桥梁。在商会的运营方面我不是很专业,我的一些建议来自于20多年从事茶业的个人体会,希望能够有助于大家的集思广益。
期刊
来自景德镇陶瓷学校的女孩曹金宁说她是80尾巴,她连续数天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个行业喜讯:第六届闽龙陶瓷文化节将于4月18日在北京十里河的闽龙陶瓷广场盛大开幕。  跟曹金宁一样,对此次文化节抱以期待的还有来自内蒙古的帅小伙呼大发,以及全国各地工艺、美术等相关院校毕业的80、90后们。他们都已毕业或即将毕业,独自或者合伙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创意灵感与陶瓷工艺之间,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期刊
北京茶业企业商会正式成立,意味着北京福建茶业商会完成一步关键性跨越,成为一级法人行业商会。能否借此势头主抓一两件大事,为进一步发展为全国性乃至国际性行业商会奠定基础,这是我们最近都很关注的事情。  距2015年6月份商会的成立庆典大会,还有几个月时间。目前,商会正在进行下一步发展战略、组织架构、领导班子等方方面面的筹划工作,我想提两个建议。  第一、增加全国各省商协会领导在我们商会里的代表性。  
期刊
2015年初,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接受了《中国商人》与《茶商》联合报道组专访。王庆会长以权威行业数据分析了新常态经济环境下中国茶行业需要突破的瓶颈,并提出了行业商协会优势互补、共同促进茶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些关键措施。  为方便广大茶企、茶商和茶友们了解中国茶行业当前发展现状,以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北京茶业企业商会等行业组织即将协同开展的核心工作,本刊特将王庆会长在专访中的一些观点和提议整理
期刊
销售总监李总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电脑,内心激动不已。自己无意间的一个思路,似乎打开了销售管理的另一扇门。  半个月前,李总翻看杂志的时候,一篇文章吸引了他,文中讲的是莫里的导航图。莫里是一名美国海军军官,一次负伤,使得他成为图表和仪器厂的负责人,库房中存放着多年的大量的航海日志引起莫里的注意。通过对所有航海日志的整理,莫里整合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准确度极高的海洋导航图。  航海日志?李总立即想起了这么多年
期刊
2015年新春刚过去不久,阿里巴巴就再度出手,斥资近24亿元购入9909万股光线传媒增发股,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约8.8%,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庞大的阿里巴巴无孔不入,而马云,早已经一脚踏入娱乐圈。  2006年6月,马云以53.5万元的价格买下华谊兄弟10.7%的股权,随即进入华谊兄弟董事会。作为华谊兄弟的十八名发起人之一,2008年1月,马云当选华谊兄弟董事会副董事长。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
期刊
如何凝聚产业链上下游的要素资源、对接区域商圈的互补优势、发挥“富二代”企业家等特定企业家圈层的群体引领作用,从而使中国异地商协会组织实现高效能的资源配置?  2015年1月22日,北京陶瓷商会邀集数十位商协会秘书长在融望大酒店对此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讨。此次活动以“发现商会的魅力、深化合作、实现共赢”为主题,是北京闽籍商会秘书长的第十一次工作交流会,也是继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在2015年会上宣布成立“
期刊
经数年探索后,北京福建茶业商会升格为北京茶业企业商会。这不单纯是平台提升和名称的改变,而是一个商会发展的“新格局”……  经数年探索后,北京福建茶业商会升格为北京茶业企业商会。这不单纯是平台提升和名称的改变,而是一个商会发展的“新格局”。  “新格局”需要秘书处具备“全面刷新”的能力,不是提升服务能力就可以,也不是更加精进就够了。如何把握商会发展新形势与会员核心需求,以创新思维重塑我们的工作方式,
期刊
人生本来就已经很短暂了,而真正可利用的时间就更少,年少的时候懵懂无知,年老的时候又精力不济。佛法告诉我们人生难得,所以这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我们一定要珍惜……  有一种想叫妄想  人们生存在这个世间,因欲望驱使,就会引发与之相应的种种想法。当我们感到寒冷时,就想找衣服穿;感到饥饿时,就想找东西吃;觉得孤独寂寞,就想结婚成家;觉得闲来无聊,才会追求各种娱乐;觉得精神贫乏,才会追求艺术;觉得人生苦短,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