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销售日志的“大数据”分析

来源 :中国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423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销售总监李总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电脑,内心激动不已。自己无意间的一个思路,似乎打开了销售管理的另一扇门。
  半个月前,李总翻看杂志的时候,一篇文章吸引了他,文中讲的是莫里的导航图。莫里是一名美国海军军官,一次负伤,使得他成为图表和仪器厂的负责人,库房中存放着多年的大量的航海日志引起莫里的注意。通过对所有航海日志的整理,莫里整合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准确度极高的海洋导航图。
  航海日志?李总立即想起了这么多年的一线业务的销售日志。于是李总立即着手安排人员进行前三年内所有业务人员销售日志的统计,同时结合对应区域市场的销量、费用、人员等进行比对分析。
  这一分析,真的让李总大开眼界。比如人员离职率,每当区域市场即将开始放量之前,往往是业务人员的离职高峰,这似乎有点违反常理,但统计的结果就是这样。又比如,在问题市场中,往往团队氛围非常融洽。这一点也让李总有些意外,他不禁开始反思“家”文化在团队中是否适用。
  最让李总觉得可怕的就是第三个发现,也就是之前李总重点强调的“一任经理,一个思路”的问题,在经理人员更换之后,问题最为突出,但之前他并没有注意到。
  如此一来,问题一波一波地涌现了出来。这些问题,往往让人摸不着头脑,找不到因果关系。这或许正暗合了当前流行的“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它有几个特点:样本=全部,不求精准,但方向正确,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但往往能反映出一些实际情况。
  李总整理了一下,结合近期各区域的新年度思路,迅速召开了大区经理会议。由于自己也并不太肯定结论是否都准确,所以只着重讲了“一任经理,一个思路”的问题,同时讲了两个自认比较靠谱的结论。
  从秘书小黄反馈的结果来看,此次抛出的结论基本与市场实际情况吻合,李总计划要继续深入分析下去。
  不明就里的华北大区张赫,默默地翻看着各个业务曾经上交的销售日志,依然满头雾水。随着新生事物、新的方法越来越多,或许是自己的知识结构真的要更新了。
  他突然感觉到一股莫名的压力袭来。
其他文献
礼物说创始人  低调有什么苦呢?  第一,没人来面试。基本上百分之百的人都不知道你的时候,招聘是非常难的。很多公司很聪明,它在很早的时候去做媒体报道,宣传自己的个人品牌,这样的他招聘会非常快,人才积累的速度也会快很多,你很难打败他的先发优势。  第二,没人来投资。我们去见投资人,他问了我一个到现在我都无解的问题:为什么马佳佳比你更有名?不可否认,低调对于谈投资的确是一个不好的事情,它会让你在投资人
期刊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尤为需要资金、平台和相关政策支持。  解决这三个问题,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平台。  平台对企业的支持也分为几种:一种是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一种是企业之间组建的商会等民间平台。一个商会有了一定实力和影响力,能有效对接政府的平台,帮助会员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也可以争取一些政策支持。  北京福建茶业商会经过几年发展已有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力,但一个以福建籍茶商为主的区域性行业商会毕竟是有
期刊
企业的发展总会有高潮,有低谷,能在长期逆境中生存下来,本身就是一种“发展”,更是对企业家精神的一种考验。当市场处于低谷时,企业家更要有突破困境的勇气,以空前的耐心和智慧把企业调整好,专注于如何去转型发展。  无论处于调整转型期,还是快速发展期,企业跟商会的关系都是公司与平台的关系。企业是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标,专业的商会平台则以服务会员为核心。在行业处于困境时,商会能给企业多一些关心,提供一些帮助和
期刊
我观察北京福建茶业商会前后有一年多时间。真正决定加入,是一些事改变了我的观念。2012年,我下线的经销商举办陈升茶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他公司的人手有限,商会就出了很多人帮忙联系布置场地,包括活动策划、邀请媒体等环节也是全程参与。这次新闻发布会由于商会的支持,办得比较顺利。  亲身经历了这件事,我觉得应该加入茶业商会,因为它真是为会员做事。我当了一年理事,第二年申请成为副会长。这样说来,我跟茶业商会的
期刊
安徽茶业商会成立相对较晚,在京从事茶业的安徽人也偏少一些。两年来,靠着团队齐心协力,除了每年春季斗茶大赛和商会年会,还组织一些郊游等沙龙活动以及出版商会会刊等各方面的推广活动。  通过这些工作,吸引了100多家约七八成以上安徽茶商加入商会。但是,无论北京安徽茶业商会,还是原先的北京福建茶业商会,我觉得覆盖面都还不够大。北京福建茶业商会升格为北京茶业企业商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趋势。原来我们两个商
期刊
2008年北京福建茶业商会成立时,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到国内经济体,商会带领大家一路走来,而且还发展壮大了。这一次商会升级为北京茶业企业商会,又面临一个可能更加困难的经济“新常态”。这个时期将会持续多久我们无从预测,但如何带领会员度过这个时期,是商会面临的新挑战。  目前一个突出的行业问题,是在转型发展的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大小企业和茶商们都感受到严峻的生存压力。危机之中,有普遍的困难,也有机遇出现。如
期刊
北京福建茶业商会一直做得风生水起、比较包容,不只有福建企业,还陆续发展了其他省市的茶商。此次北京茶业企业商会成立,更是一个质的提升。作为一名江西茶业企业的代表,我很乐意参加进来,一是我有20年大好青春在京城度过,对北京有感情了;二是商会不仅是信息和资源整合的平台,也是沟通企业与社会各界的桥梁。在商会的运营方面我不是很专业,我的一些建议来自于20多年从事茶业的个人体会,希望能够有助于大家的集思广益。
期刊
来自景德镇陶瓷学校的女孩曹金宁说她是80尾巴,她连续数天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个行业喜讯:第六届闽龙陶瓷文化节将于4月18日在北京十里河的闽龙陶瓷广场盛大开幕。  跟曹金宁一样,对此次文化节抱以期待的还有来自内蒙古的帅小伙呼大发,以及全国各地工艺、美术等相关院校毕业的80、90后们。他们都已毕业或即将毕业,独自或者合伙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创意灵感与陶瓷工艺之间,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期刊
北京茶业企业商会正式成立,意味着北京福建茶业商会完成一步关键性跨越,成为一级法人行业商会。能否借此势头主抓一两件大事,为进一步发展为全国性乃至国际性行业商会奠定基础,这是我们最近都很关注的事情。  距2015年6月份商会的成立庆典大会,还有几个月时间。目前,商会正在进行下一步发展战略、组织架构、领导班子等方方面面的筹划工作,我想提两个建议。  第一、增加全国各省商协会领导在我们商会里的代表性。  
期刊
2015年初,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接受了《中国商人》与《茶商》联合报道组专访。王庆会长以权威行业数据分析了新常态经济环境下中国茶行业需要突破的瓶颈,并提出了行业商协会优势互补、共同促进茶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些关键措施。  为方便广大茶企、茶商和茶友们了解中国茶行业当前发展现状,以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北京茶业企业商会等行业组织即将协同开展的核心工作,本刊特将王庆会长在专访中的一些观点和提议整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