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绘画艺术中创造性思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iiiuu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更具有直观性,因此也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孩子们往往把绘画当作游戏来对待。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孩子们过多地受到了成人观念的影响,最初的那种不受现实经验约束、不拘泥于固定模式、发自内心感受的表达方式逐渐消失,自我意识受到压抑和挫伤,从而在美术活动中的快乐感和自我表现意识也随之消失了。
  【关键字】儿童绘画 艺术性思维 创造力 美术教育
  儿童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思维和表现手段上,儿童绘画具有特殊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儿童绘画在反映生活的真实性方面与许多艺术大师的追求上可以说是一致的,且儿童绘画本身就有其艺术性所在,所以想要发展这种艺术性,必须使儿童的绘画心理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美术教学活动因其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独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一、儿童画的特点
  儿童画一般是指12岁以前的孩子的绘画,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涂鸦期、符号期、写实期。儿童画画的特点是随时都会出现一些曲折且不能按常理来衡量的线条和图形,而这种不合理恰巧形成了儿童画的趣味性,使其独具风格,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儿童画是否真实、是否具有准确的外形,这是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儿童的思维是通过某些最基本的"形"进行的,当儿童打算描绘一件物体时,他们常常只是把这些物体的总体形状中包含的某一部分的形状大体描绘出来。儿童画具有一种特殊的荒诞性,主要表现在构思荒诞性、构图荒诞性、造型荒诞性、色彩荒诞性、空间荒诞性、设计荒诞性六个方面。正由于这种荒诞性,使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被认为是儿童的"艺术性思维",甚者有人把儿童画和艺术大师的作品相提并论。
  二、目前儿童画的教育方式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于少年儿童在美术方面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校方和家长的重视,许多小学生都会报名参加校内外各类美术学习班,但是一些美术培训机构为了迎合家长,大力宣传什么"美术大师速成法",使儿童在被动的状态下反复的临摹一些美术大师的作品,效果倒是立竿见影,可是这种技能的速成不但不能使儿童在绘画的过程中正确的面对自己所认知的世界,反而使他们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使他们的创造力受到了极大的压抑,且缩小了的他们的创作空间,使他们的想象力受到限制,更谈不上艺术性思维的培养。我就有这样的经历,曾经在一个儿童美术培训班里见到这样的情景:第一天上课时,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工具跃跃欲试,老师还没开始上课他们就开始画了,这时候画出的作品稚嫩但是非常有趣,但是一个星期后,他们明显失去了兴趣,画出的画也失去了应有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因為教师上课时采取示范一张画,让孩子们反复临摹的教学方法,这种忽视儿童在美术活动过程中乐趣的表现和自信的建立的做法,不但无法达到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且适得其反。美国一些著名的艺术教育学者也曾表明:艺术教育的目的最主要的是以健全人格的养成为目标,兼具儿童理性的认知活动与感性的创造活动。我认为,要摆脱陈旧的习惯性程序,必须努力创造各种愉快的形式,引发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和对美术的正确认识,这才是培养在绘画中艺术性思维的关键。
  三、借助现实生活开发幼儿想象的源泉
  幼儿的想象力是不可能凭空产生的,它必须是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在现实生活开发出来的,所以说现实生活是幼儿想象力的来源。我们必须带孩子走出教室,让他到自然、社会中获取直接的体验,获得真实的生活感受。将美术教育与孩子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相结合。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动手、动脑去体验和观察从而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再用想象将所观察到的事物重新组合,赋予自己的灵魂,创造出新的形象。这样不仅使美术活动增加了趣味性、生活性,还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美国专家认为,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生活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发展孩子的感官能力,让孩子看、摸、闻、尝、听,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表象,慢慢由依赖实物思维变成脑中的表象来思考。如: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这样孩子的兴趣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
  四、我认为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1.利用多种手段扩大儿童的生活视野,激发创作兴趣,培养儿童视觉造型反应和创造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记忆、体验、联想、欣赏等进行启发式教学;
  3.教师尽量少做或不做技法示范,主要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绘画工具、材料的方法。
  依靠直觉进行造型训练,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就可以帮助儿童克服造型的概念化,要教儿童观察和记忆,运用多种手段,启发联想、鼓励独创。在内容方面要密切贴近儿童生活,以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和创作热情。
  总之,要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在交流中要多了解孩子,善于观察、分析孩子的各种情况,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孩子技能技巧,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切勿过于看中结果,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应为幼儿创造一片广阔而自由的天空,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任意翱翔。
其他文献
据教育大词典的定义,情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态度是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构成。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某事物价值的基本看法。这些看法一方面沉淀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成为人们判断各体价值大小,进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思想根据。可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个
期刊
摘要:作业是课堂学习的一种延,是对新知的巩固,而并不是所有的作业都是有效的,因为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普遍存在着抄袭现象,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而且还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来谈谈造成抄袭作业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又该如何防范和制止这种不良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呢?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作业 抄袭  从教多年来,批改学生作业时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作业越是难,越是复杂,批改作业
根据我园的园本课程,年级组开展了以幼儿跳绳活动促进幼儿健康的“快乐五分钟”热身活动,利用跳绳锻炼幼儿的体质,同时利用跳绳培养良好学习态度等品质一直是我们大班的体育教学特色,因此幼儿跳绳是幼儿生活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开展快一学期了,孩子从刚开始拿着绳子不知所措,到现在熟练的跳动,并且能跳到五六十个,有的还可以双脚跳,单脚跳,或交替跳,可谓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而在这个实施、指导的过程中,我也有
期刊
摘要: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还可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坚强的意志,心理耐挫力和良好的情感,消除心理紧张,放松身心,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体育教学 健康 促进心理健康  课程标准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要求教师面对新课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启发
内容摘要:民族民间舞蹈是幼儿师范和幼儿园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材,传统的幼儿师范舞蹈教材选用专业院校的五大民族作为教学内容。结合幼儿师范舞蹈教学实际情况,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教材纳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孩子从小了解各民族灿烂的舞蹈文化,初步学习和掌握各民族舞蹈。  关键词:幼儿师范 幼儿园舞蹈教学 民族民间舞蹈 教学尝试  幼儿师范专业的舞蹈教学,大体可分三个基本方块:舞蹈基本功、民族民间舞蹈、少儿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发病率约占总发病人数的13.8%。CAG常病情复杂、缠绵难愈,不仅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美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强调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新课程理念下,更是强调美术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现就个人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和做法。  一、灵活运用教材  美术教师不仅课前要做好准备。胸中更要有教材,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教师心中有个整体的美术教育教学大体系概念,只有心
期刊
目的:  通过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因素、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的可能趋势,分析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期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期为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