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配合针灸疗法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31 例

来源 :风湿病与关节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520y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应用中药汤剂配合针灸疗法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服用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及美洛昔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及针灸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两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及晨僵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关节肿胀指数及晨僵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但关节压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有效率占90.32%,治疗组有效率占100.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中药汤剂、针灸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观察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老年;中药汤剂;针灸;常规疗法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1.00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逐步破坏性关节炎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年龄为30~50岁。初发症状发生在≥60岁的RA称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EORA)[2],
  约占RA的10%~33%。EORA通常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症状不典型、致残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青壮年发病的RA(younger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
  YORA),笔者采用中药汤剂配合针灸疗法治疗EORA,经临床对照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EORA患者62例,男20例,女42例;年龄60~8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7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1例。关节功能分级按Steinbroker标准进行分级。I级:能照常进行日常活动和各项工作。Ⅱ级:可进行一般的日常活动和某种职业工作,但对参加其他项目的活动受限。Ⅲ级:可进行一般的日常活动,但对参与某种职业工作或其他项目活动受限。Ⅳ级:日常生活和参与工作的能力均不能自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关节功能分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采用2009年ACR和欧洲抗风湿
  病联盟(The 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EULAR)联合制订的诊断标准[3]。
  1.3 实验室检查 常规查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胸部X线片、心电图、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当定量检测出抗CCP抗体 > 5 IU·mL-1时,判为阳性。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EORA诊断标准;②患者同意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年龄 < 60岁;②严重畸形、残废、丧失劳动能力者;③治疗中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治疗者;④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1个月内曾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等改变病情药物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个别心理治疗及集体心理治疗,帮助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忌食辛辣及肥甘厚味之品,禁饮酒、避风寒、慎劳累;病情活动期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病情稳定时应及时注意关节功能锻炼。
  2.1.1 对照组 甲氨蝶呤,每周1次,每次7.5 mg,
  口服;柳氮磺吡啶,每日3次,每周增加,日剂量0.25 g,
  口服,至每日2 g时维持服药剂量,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美洛昔康,每日2次,每次7.5 mg。有胃肠道反应时给予保护胃黏膜对症治疗。
  2.1.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以下治疗。①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药用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党参、甘草、当归、芍药、熟地黄各12 g。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熟地黄,酌加防己、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痹证属湿热实证者,去党参、细辛、肉桂,加石膏、薏苡仁、桂枝、络石藤。每日1剂,水煎2次,混匀,分早、晚2次服用。②针灸治疗: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仑、太溪、解溪等穴位,根据疼痛肿胀部位采取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针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每次选取3~4对穴位,均双侧取穴,行中强刺激。
  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关节压痛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ESR、CRP、RF等指标变化。
  2.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标准[4]。ACR20:检查患者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及膝关节共计28个关节,压痛关节数改善(TJC)≥20%;以上28个关节,肿胀关节数改善(SJC)≥20%;且以下5项中有3项改善≥20%:①患者对自己疼痛的评定(VAS);②患者对疾病活动的总体评价(PGA);③医生对疾病活动的总体评价(PhGA);④采用健康评估问卷(HAQ),患者对自己(穿衣、洗漱、起立、进食、行走、个人卫生、取物、握力、日常活动和性生活)10个项目的21个问题进行评分,经计算得出功能状态评分;⑤急性时相反应物(ESR或CRP)。改善百分率(%)=(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100%。ACR50、ACR70与ACR20相似,只不过各项相应改善的百分率分别为50%和70%。改善不足20%的评定为无效。   2.4 安全性评价 对患者每月进行1次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对服药的副作用进行记录,包括眩晕、耳鸣、头痛、皮疹、疲劳、脱发、胃肠道反应、心悸、血压升高等。白细胞< 3.0×109·L-1,转氨酶升高至正常2倍以上者,退出治疗。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3个月后ESR、CRP、RF、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及晨僵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组ESR、CRP、RF、关节肿胀指数及晨僵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但是关节压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2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4 讨 论
  中医理论认为,RA乃因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三气杂侵机体,经络气血闭阻所致,出现肢体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变形强直,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因难以治愈,又称为“顽痹”“尪痹”。
  EOR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与YORA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在性激素水平变化、年龄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老年病对RA的影响上[5]。失治误治可造成关节强直、畸形、功能丧失和不同程度的残疾。甲氨蝶呤作为一种改善病情药物,从疗效考虑,被认为是治疗RA的首选药物,并将其作为联合治疗的基本药物[6],因为它能够促进自然杀伤细胞的增殖,对免疫反应进行调控,新生血管的形成被阻止,炎性细胞在关节滑膜小血管处的集结也被抑制;同时对体液免疫也有明显的影响,可以抑制RA的病情发展,减缓对骨关节的侵蚀,改善RA患者的临床症状。2008年ACR发表了关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使用的白皮书,明确指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NSAIDs在风湿病领域仍然是最有用的药物,但是须重视其存在的胃肠道、心血管、肾脏等不良反应。柳氮磺吡啶作为慢作用的抗风湿药,已被广泛用于治疗RA,其作用机制为口服后被肠道细菌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与磺胺吡啶后,可抑制细胞内氧自由基的形成以及抑制肥大细胞放大炎症的作用,发挥抗炎效应[7],口服后可缓慢起到抗炎、免疫抑制及抗血管增生效应,能减轻疼痛及关节局部炎症,改善晨僵、ESR和CRP。
  独活寄生汤方药中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强筋健骨,为主药;党参、茯苓、甘草益气健脾,补益气血,有助于扶助正气;牛膝、杜仲、熟地黄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秦艽、防风祛风湿止痹痛;细辛、肉桂发散阴经风寒、搜利筋骨风湿,且能止痛;当归、川芎、白芍益气活血和血。各药合用,是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剂。对风寒湿三气着于筋骨的痹证,为常用有效的方剂。现代药理学研究亦证明该方具有抗炎、镇痛作用[8],可消除或减轻RA患者的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等临床症状,对此类患者具有较好疗效。针灸取穴以疏通经络,理气消滞,解除局部症状,共达治疗EORA之目的。
  根据以上观察指标,中药汤剂联合针灸疗法可明显降低EORA患者ESR及CRP,提高临床症状改善率。可明显延缓和阻止EORA患者的病情,更能改善关节肿胀及晨僵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参考文献
  [1] Klareskog L,Catrina AI,Paget S.Rheumatoid arthritis[J].Lancet,2009,373(9664):659-672.
  [2] Olivieri I,Palazzi C,Peruz G,et al.Management issues with elderly-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an update[J].Drugs Aging,2005,22(10):809-822.
  [3] Aletaha D,Neogi T,Silman AJ,et a1.2010 Rheumatoid arthritis classincation criteria:an American Coilege of Rheumat0109y/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collaborative initiative[J].Arthritis Rheum,2010,62(9):2569-2581.
  [4] Felson DT,Anderson JJ,Boers M,et al.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Preliminary definition of improvement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1995,38(6):727-735.
  [5] 栗占国,张奉春,鲍春德.老年类风湿关节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9-101.
  [6] 王慧彬,周学平.中药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近况[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4):92-93.
  [7] 吕超智.柳氮磺吡啶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J].医药导报,2012,31(4):537-538.
  [8] 莫新明.独活寄生汤的镇痛和抗炎作用[J].中草药,1992,23(3):133-135.
  收稿日期:2013-05-27;修回日期:2013-06-27
其他文献
【摘 要】 抗CCP抗体以其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疾病早期即出现的特点被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早期检测首选。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度、关节结构损伤密切相关,是骨侵蚀破坏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通过药物调节,可以有效降低抗CCP抗体滴度,从而减缓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损伤,降低致残率,并可作为药物的应用指征和疗效评价标准。本文就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药物干预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期刊
【摘 要】目的:基于Keap1-Nrf2-ARE通路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肺功能降低的机制。方法:选取1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并从体检中心抽取6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德国Jager MasterScreen自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两组肺功能参数[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气流量(PEF)、25%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量(FEF25
期刊
【摘 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骨痹舒片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Agilent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250 g·L-1∶缓冲液(水∶乙酸∶三乙胺=230∶2.4∶0.3)750 g·L-1;体积流量: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 ℃。结果:士的宁在0.120 8~1.449 6 μ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HLA-DQAl基因拷贝数目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和AccuCopy检测技术,检测13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191例正常对照者的HLA-DQAl基因拷贝数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基因型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风险。结果:HLA-DQAl基因拷贝数目增加的个体,类风湿关节炎发病风险显著升高(p = 0.009)。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关节内注射参麦注射液治疗家兔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以40只健康SPF级新西兰家兔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参麦注射液组(以下称参麦组)、利多卡因组和参麦注射液+利多卡因组(以下称参麦+利多组)5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采用木瓜蛋白酶所致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分别予关节内注射0.4 mL的注射用生理盐水,参麦组注射0.4 mL参麦注射液,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5例,给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5 mg,每周2次注射;甲氨蝶呤,每次7.5 mg,每周1次,口服。用药8周,观察患者晨僵时间、患者评估的疼痛VAS评分、患者评估的疾病总体状况VAS评分、医生评估的疾病总体状况VAS评分、健康状况问卷(HAQ)、患者DAS
期刊
【摘 要】 报道了姐妹同患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甲状腺炎  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由日本九州大学桥本策1912年首先在德国医学杂志上报道而得名,为临床中最常见的甲状腺炎症。是一种以自身甲状腺组织
期刊
【摘 要】 经筋痹是按十二经筋组织偱行部位分类的一组风湿病,侧重于反映风湿病的十二经筋病位。经筋痹可以作为风湿病的二级病名,其主要表现为某处经筋组织的疼痛及压痛,引起肢体活动不利,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对痹证传统以脏腑为中心进行辨治的有效补充,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发掘。  【关键词】 风湿病(痹证);经筋痹;二级病名;腱鞘炎;肌腱炎;滑囊炎;韧带炎;筋膜炎  经筋痹即十二经筋痹,是因劳逸不当,
期刊
【摘 要】 文章报告了青蒿素性能的研究现状,青蒿素及期衍生物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活性和血管新生作用,具有二线抗风湿药的开发潜力。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青蒿素;治疗作用;免疫抑制;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学“痹证”的范畴。由于其发病原因及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因此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措施。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伴HBV携带患者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肝脏安全性。方法:纳入经非生物DMARDs药物联合治疗失败,且处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的成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接受英夫利昔单抗及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肝酶学及病毒载量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9例。在基线期,4例患者(下称第1组)的HBV病毒载量异常,其余8例患者(下称第2组)HBV病毒载量正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