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液体密度计原理制作简易杆秤密度计和弹簧秤密度计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ng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测量是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几乎贯穿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的始终,所以利用基本仪器对物理量进行测量是解决物理问题的试金石.本文以液体密度测量为例,利用密度公式对液体密度进行间接测量,也可以利用液体密度计直接测量.
  1 液体密度计的原理
  如图1中甲图是一种简易液体密度计,它是由一个密封的玻璃管,其下端嵌入铅粒,上端刻有刻度,将其放入待测液体中时,能够漂浮在液面上,此时液面所对的刻度值就是待测液体的密度值.
  简易液体密度计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来测定待测液体密度的,这里假设密度计重力为G,横截面积为S(密度计假设为圆柱体),当其漂浮在水中时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因为漂浮时密度计受到的重力G等于其受到的浮力大小,即G=ρ水gSH…①;若其漂浮在待测液体中,则浸入液体的深度h会因为液体密度的改变而改变,但是仍然有重力等于浮力大小,即G=ρ液gSh…②,所以由①、②两式得:ρ液=Hh·ρ水,即以液体密度计浸入水中深度H(刻度ρ水=1.0 g/cm3)为基准,将液体密度ρ液与密度计浸入液体深度h进行对应刻画出ρ液-h标度,并在密度计上标出相应液体密度值,这就是液体密度计的原理.根据上面分析也可以看出,液体密度计的刻度值由上往下逐渐变大,且刻度线是不均匀的,越往上刻度线越稀疏,越往下刻度线越密集.如图1中乙图、丙图就是同一密度计测量两种不同液体的密度,从密度计上可以看出不同液体的密度值.
  2 基于液体密度计原理对杆秤和弹簧秤改进
  物理教学是注重课标重能力,导向教学重课标的教与学的关系,不仅液体密度计可以很方便地直接测量液体密度,而且还可以将常见测量工具,如杆秤、弹簧秤、U型管等进行适当改装,制成简易密度计,有效培养学生动口、动手、激发智慧的科学素养.
  2.1 制作简易杆秤密度计原理
  如图2所示是制作的简易杆秤密度计,O点为杆秤支点(即提纽点),B点为杆秤、秤钩等总重力的重心,G0为总重力,秤砣重力为G1.
  这里首先需要确定杆秤零点C(即定星点),即在不挂任何物体时,移动秤砣G1在杆秤上的位置,直到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点C为零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G1·OC=G0·OB(3)
  当在杆秤上点A处挂上重物Gx时,秤砣G1向零点C以外移动距离为l,此时杆秤刚好平衡,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G1·(l OC)=G0·OB Gx·OA
  所以l=OAG1·Gx G0G1·OB-OC(4)
  由(3)、(4)得:l=OAG1·Gx,即l=OAG1·g·mx(5)
  这里设杆秤上点A处挂上是带有体积刻度的容器(或带刻度的烧杯),质量m器,容器中每次装液体体积V,液体密度ρx,则由(5)得
  l=OAG1·g·(m器 ρx·V),整理得ρx=G1OA·g·V·l-m器V
  设k=G1OA·g·V, b=m器V
  即ρx=k·l-b
  当k·l-b=0,l=bk=G器G1·OA时, ρx=0
  这时可以在杆秤上距离提纽点O的距离x=l OC=
  G器·OA G0·OBG1处标上ρx=0,最后根据ρx=k·l-b在杆秤上标出不同距离l对应的液体密度ρx,这就是简易杆秤密度计.
  当容器内盛上一定体积V的不同液体时,液体密度ρx与秤砣G1到零点C的距离l的函数图像如图3所示,从图像可以看出,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为液体密度为0的点,同时也可以根据图像可以看出杆秤密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杆秤密度计的零刻度线与杆秤本身零刻度线是不重合的,两者相距l=bk距离.
  利用简易杆秤密度计可以在带有体积刻度的容器中装上体积V的液体,这时直接从杆秤刻度上直接读出此时液体的密度.
  2.2 制作简易弹簧秤密度计原理
  制作简易弹簧秤密度计,如图4所示,将塑料小桶分别装满已知密度的四种不同液体后,用弹簧秤测它们的重力,记录了如表1所示的数据.
  液体密度(g/cm3)0.81.01.21.4
  弹簧秤的示数(N)1.61.82.02.2
  现假设塑料小桶的质量m桶(g)、容积v(cm3)、液体的密度ρ液(g/cm3)
  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得
  F=(m桶 m液)×10-3×g
  =(m桶 ρ液v)×103×g(6)
  将实验中记录的任意两组数据代入(6)式,
  ρ1=0.8 g/cm3、F1=1.6N;
  ρ2=1.0 g/cm3、F2=1.8N
  1.6=(m桶 0.8v)×10-3×g
  1.8=(m桶 1.0v)×10-3×g
  即m桶=80gv=100cm3
  所以F=(80 ρ液·100)×10-3×10=ρ液 0.8
  即ρ液=F-0.8,这也就是利用此装置测量液体密度ρ液与拉力F的函数关系图像,即如图5所示.
  当F=0.8N时,ρ液=0;当F=5N(最大值)时,ρ液=4.2g/cm3=4.2×103kg/m3.
  于是可以利用ρ液=F-0.8对弹簧秤上面刻度进行刻画,制成简易弹簧秤密度计,这种弹簧秤密度计的刻度线是均匀的,而弹簧秤密度计的零刻度线和弹簧秤本身的零刻度线却是不重合的,即弹簧秤密度计的零刻度线在弹簧秤本身的零刻度线下0.8N位置.
  2.3 拓展1:利用U型管测量液体密度
  如图6所示,利用一个U型管竖直放置,将U型管底C处安装阀门,首先关闭阀门,然后在U型管左右两端分别灌上适量水和待测液体,打开阀门,待水和待测液体液面稳定后,利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水和待测液体的高度h水和h液.
  这里利用连通器原理,水和待测液体对阀门C处压强相等,P水=P液,ρ水gh水=ρ液gh液,即ρ液=h水h液ρ水.这种U型管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只要准确测量出水和待测液体的高度就可以测量待测液体密度.
  2.4 拓展2:利用杠杆测量液体密度
  如图7所示,利用一根杠杆和完全相同的、已知密度为ρ0的两块小金属块,将悬挂在B端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调节杠杆支点位置使杠杆保持水平.设小金属块质量为m,待测液体密度为ρ液,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mg·lOA=(mg-F浮)·lOB,
  所以mg·lOA=(mg-ρ液·g·mρ0)·lOB
  即ρ液=(1-lOAlOB)·ρ0,所以利用杠杆测量液体密度时,只要用刻度尺测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的OA、OB长度,即可准确测出待测液体密度.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是缺少测量密度的仪器,而是缺少发现测量密度仪器的慧眼,让低成本物理测量工具伴随着物理教学的左右,使对物理测量工具原理的研究、物理学习技能的掌握、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测量物理量的科学素养等得到空前激发,进而开启物理探究意愿的“科学阀门”.
其他文献
“阿潘校长好!我是一名初三学生家长,有点想法要跟您交流一下。临近中考,部分老师还在布置较大数量的作业,其实也来不及批改、讲评。孩子希望自己有更多时间进行系统整理、梳理易错知识点。他向老师表达过自己的愿望,但并没有效果。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大家特别希望老师们能多听听学生的想法……”  这是一天深夜,笔者收到的来自学生家长的一条短信。  第二天,我随机找了十多名学生了解情况,发现他们确实希望有更多时间进
期刊
实验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获得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物理实验中演示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80%,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然而事实上,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条件和时间的限制,教师并不能将所有的
俗话说:丰富的阅历是一个宝贵的财富,对于教师而言,丰富的教学经验就是他们的财富.教学经验是教师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一定的依据和参考性,将教学经验应用于教师教学
1 现有观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书(2006年)中的第二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中明确指出:“…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第43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书(2012年)中的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中也明确指出:“…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
“初中物理‘行为课堂’的构建”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研究旨在“构建以’探究行为’为核心学习行为的初中物理课堂”.重点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探究行为”的先行设计、有效导引、课堂组织、科学评价,为落实初中物理的培养目标提供实践途径.  课题研究自2012年2月启动,2012年10月10日、2013年12月19日和2014年10月28日,课题组成员许帮正、骆波老师3次在江苏省教研室组织的
物理教学中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厌倦感,在物理理论知识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教师在讲台上努力剖析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边远山区学校的办学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益较差”,这个突出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笔者对边远山区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反复实践,发现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本文就该模式谈谈笔者的认识和做法与各位同行交流.  1 “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心
摘要教育组织要跟上全球化时代教育变革的步伐,迫切需要教育领导者做致力于教育变革的“坚韧领导”。“坚韧领导”是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领导,要始终坚持拒绝简单化的思维方式,同时又是敏于运作的领导,注重听取专家意见,具有“拼搏坚持”的精神。  关键词坚韧领导;学校领导方式;教育变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 -2384(2017)11-0046-03  这是一个教育大变革的
高中物理教学中,凸显物理实验的真实性,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大有裨益.这一说法在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1以真实的物理实验探究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物理学的形成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