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的视角看佛经翻译与西学翻译的共性和差异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ure_s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翻译史上,佛经翻译和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是规模较大的两次翻译高潮,对我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发展和近代文化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从跨文化的视角对这两次翻译活动的延续时间、翻译目的、翻译主体、翻译理论的建构和二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其中的共性和差异,可促进现代翻译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为迎接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石鼓馆经过一年的筹备,以新的内容和体例重新布陈,将于二0一五年四月正式开馆。
书面经典传世殊为不易。中国古代的宫廷鉴藏以国家政权之力实现了对艺术遗产的集中保护与整理,鉴定真伪、装裱修补、复制摹拓、题署签押,
梨花自古以来以它洁白无瑕的品格和曼妙的芳姿,使人们在赋予了梨花人性光辉的同时借梨花抒发思乡、悲春、伤别、怀人等情怀。本文从诗词解读入手,探究梨花在古代文人笔下的象
<正> 在元杂剧中有一个令人瞩目的戏剧类别——水浒戏,它曾活跃在元代繁荣的戏剧舞台上。直到六、七百年以后的今天,元水浒戏尚存目二十余种,存剧本六种,它们是: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送走梅花,二月便是杏花的季节了。此时,气候回暖,春色盈野,杏花次第绽开,若胭脂万点,占尽春风。幽栖居士朱淑真叹咏杏花道:"浅注胭脂剪绛绡,独将妖
作为野兽的羊,奔驰在旷野,躲避虎狼箭弩的追击;作为家畜的羊,息止于藩篱,安享皮毛肉乳之宿命。它是祭祀先祖、奉献神灵的圣物,更是寓意美好的吉祥化身。从北非、地中海沿岸、西亚到
<正>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方玉玺,青玉质,方形,交龙纽,汉文篆书"静宜园"。面九点五厘米见方。附系黄色绶带遗失。印台四周阴刻乾隆皇帝御制《静宜园记》,叙述静宜园
<正> 我国的古典戏曲,具有文学、音乐、歌舞、表演等多方面的艺术性;但是,本质上作为戏剧,就多数剧目来说,它用以吸引读者和观众的基本艺术力量不是音乐,不是歌舞,也不是表演
<正> 4月中旬,浙江省婺剧“小百花”东阳演出队和营口市戏曲学校来京演出,为首都的戏曲舞台增添了生机。 应我院邀请,他们于23、24两日先后来我院作了精彩的表演。25、26日,
随着人类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对人口的管理也进一步进入信息化时代。而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种类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文字,图像等信息也日益重要,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