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来源 :企业文化·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henzs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饮食一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各个国家由于所处的地域特征、气候环境以及各自的民族风俗不同,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就有所差异。随着全球化态势下的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频繁,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也随之显露出来。本文将通过对中西方饮食文化的观念、方式、烹饪方法、烹饪内容等进行对比,展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为中西方饮食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西方 饮食文化 差异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的历史发展历程及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事哲学造成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而中西方饮食差异主要包括了饮食对象、饮食方向、饮食方式和饮食礼仪的不同。中西方饮食文化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互补。现在的中餐已开始注重饮食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西餐也开始向中餐的“色”、“香”、“味”、“意”、“形”境界发展,中西方饮食文化将在交流中发展。
  一、饮食观念的差异
  1.中国饮食观念 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中国人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觉,注重菜肴的色、香、味、形、意俱全,而不管营养是过度还是不足,也不管各种营养成分是否搭配得当,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这也是中国饮食文化存在的最大弱点。简单地说,中国人吃的是口味,民间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是中国饮食的魅力所在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中国人饮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饥,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围桌而坐,面对满桌丰盛的酒菜,人们相互敬酒、劝菜,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营造出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气氛。特别像在春节、中秋节等节日里,全家人聚在一起共吃团圆饭,相互祝福,围桌而谈,体现出一种和睦、团圆的气氛。同时中国人在吃饭的过程中,不会限定每个人的食量,也不会对食物进行提前分配。这种饮食方式是中国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传统。而西方人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习惯于独盘独碟,每个人的食物是提前分配好的、定量的,吃饭的时候没有固定的座位,可以自由走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当今比较流行的自助餐。这种用餐方式体现了西方人对人性、对自我的尊重,强调了个人的独立和自主,保留了个人空间。但各吃各的,彼此间互不干扰交流,缺少了一些中国人共乐的情调。
  2.西方人的饮食荤食为主 西方人继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连西药也是从动物身上摄取提炼而成的,因此肉食在饮食中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种植业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倒仍然要比中国人的高。
  二、烹饪方法的差异
  在中国,烹饪是一种艺术,体现着严密性与即兴性的统一,所以烹调一直以极强的趣味性,吸引着以饮食为人生乐趣的中国人。中国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有煎、炒、爆、炸、溜、焖、蒸、煮、炖、烤、烩、拔丝等,做出的菜肴让人眼花缭乱。中餐工艺的变化较为复杂,既费时又费工,又要求有精湛的烹调技巧。不同的烹饪大师,对于同一道菜,由于个人厨艺以及对原料选择标准同时还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只要口味好,便乐意享受这口福。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强调饮食的营养价值,注重食物所含维生素、蛋白质、热量的多少以及是否被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而不会过分地追求食物的口味,西方人吃的是营养,更多的是从营养的角度来理解饮食。简言之,西方是一种科学、理性的饮食观念,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几乎不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系起来。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压倒了理性,忽视了食物营养的合理搭配,而西方饮食注重食物的科学和营养,维护了人体的健康。中国应借鉴西方这种科学理性化的饮食观念,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取长补短,不断发展完善,使其国际化。
  三、饮食内容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饮食从先秦开始,就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谷类蔬菜居多,植物类莱品占主导地位。据西方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OO多种,比西方多六倍。中国人之所以以植物为主菜,跟佛的不同,会做出不同的口味来。对于从事这一工作的人来说,不仅能满足个人的经济需要,而且还呢不过从中得到乐趣,提高个人的人生境界。在西方,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菜肴制作规范化,如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烹调的时间精确到秒,厨师如同实验室的实验员,因而工作也就成为一种极其单调的机械性工作。由于西方人在饮食方面重在食物的营养,只要摄取的营养够标准,他们就不在乎食物的种类、样式和做法。因此烹调方法主要有煎、烤、焖、炸。
  综上所述,中西方饮食在饮食观念、饮食方式、饮食内容、饮食餐具、进餐座次、烹饪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各有长处。当然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具有相对性。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信息高度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中西方饮食文化必将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互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中国人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和科学性,西方人也开始注重食物的色香味意形俱全。饮食文化的交流正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充当着不同文化间的“传递带”。可以预料和展望,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将会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变得越来越富有魅力,中西方餐饮文化将在交流中共同发展,人们也将会享受到更美味、快捷、营养、健康的食品。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市场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为了满足不同投融资主体的需求,金融市场中的投资工具种类不断增多,私募股权投资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过投资最具创新和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使资本可以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丰富了资本市场的直接投融资体系,从而能够切实服务于实体产业转型和创新型增长。实际运作过程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有不同的运
沟通很重要rn和一位家长的沟通中感觉对孩子的爱很浓,但是对孩子的教育中太多个人的色彩.孩子在他的翅膀保护下,很多事情不会处理,遇到事情抱怨,于是家长就找老师来说,来解释
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台湾与越南没有建立任何关系,但自90年代初以来,双方的政治与经济关系已得到了改善。经济学家认为,台湾在越南投资的扩大对这个变化起了极其重要的作
摘 要:人与理的关系是人性化管理的基本问题;人性化管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溶合了科学管理、柔性管理与文化管理等理论的合理内核和科学养分;人性化管理的构建与实践,应以正确认识人性为前提,以科学的制度为基础,以有效的激励管理为核心,以良好的团队精神为价值取向,以组织与组织成员的共同发展为目标。  关键词:人性 人与管理 以人为本 人性化管理 企业与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不仅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更以迅不及防的速度进入到教学领域,引发课堂教学发生着变化。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发挥其实效,真正辅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企事业单位逐渐剥离或者关停此类托育幼儿园后勤服务业务,托育和幼儿园的市场格局呈现了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
苏笑嫣,蒙古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星星》等。作品入选多家年选及选本,并被译介至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海外刊物。著有诗集《脊背上的花》,个人文集《果粒年华》《蓝色的,是海》,长篇小说《外省娃娃》《终与自己相遇》,长篇童话《紫贝天葵》。曾获《诗选刊》2010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黄河文学》首届双年奖新人奖等奖项。  文学观:写作是一个内敛的蓄力
期刊
(一)rn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图书,如汗牛充栋,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著述面市,但它们大多都是从一定的侧面对企业组织的运行进行研究探索,因而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学科体系.一个学科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