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妙不可言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ts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笔者都参加了中考阅卷工作,发现许多同学写的考场记叙文在立意、选材和语言方面都不错,但往往平铺直叙像白开水一般淡而无味,让人感到单调,似无浪平湖,索然无趣。这不禁让人想起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的话:“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这几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情节曲折、翻腾跌宕、摇曳多姿的作品,才更能扣人心弦,更有强烈的艺术魅力。这样有波澜的文章会让读者产生一种“曲径通幽,妙不可言”的审美愉悦。
  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呢?可根据文章选择的材料采用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转折抑扬,情势陡变;运用烘托,增强感染;巧用误会,引人释疑;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等方法。这样有助于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叙述的生动性。
  一、 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说,它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地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
  请看考场作文《今夜长明灯没亮》:
  晚自习后,我匆匆往家赶,和往常一样,穿过一条长而漆黑的过道,便来到了家门前的小巷里。抬头一望,四楼那盏长明灯今天竟然熄灭了,整幢楼沉睡在一片黑暗之中。我的心猛地一沉,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数九寒天,每次晚自习回家,我在路上都从来不敢耽搁,只要看见四楼那盏“茕茕孑立”的灯泡发出的耀眼光芒,我便知道妈妈正在等着我。然而今夜,我感到今天自己好像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我知道,自己真的伤了妈妈的心。
  那是白天,我在书店发现了梦寐以求的名著《魂断蓝桥》,便跑回家缠着妈妈要钱。妈妈下岗四年了,本来就很节约的她,现在更节俭了。一听说要三十八块钱买课外书,她久久地坐在桌子旁默不出声。看到妈妈那极不情愿的样子,我不容商量,一把抢过她的外套,掏出五十元钱,溜出了家门。书是买到了,可我一直心有余悸。
  我拖着沉重的步子一步一步往上爬。平时短短的楼梯今天仿佛一下子变成了四十层、四百层,漫长而又遥远。我才感到,这盏平常的灯,在自己心中原来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我也明白,在寂静黑暗的旅途中是妈妈点亮的这盏灯帮我驱走了黑暗、寒冷和迷茫,给我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无限勇气。我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擦干泪水,打开门。屋里一片漆黑——妈妈已经睡了。
  放下书包,我轻轻来到妈妈房间里,只听见床上传来辗转反侧的声音。我轻轻走到床头,也许是我的声音太大,吵醒了妈妈。她扯亮灯,坐起来,用嘶哑的声音说:“回来了?妈妈今天不太舒服,没有等你……”
  我走上前,吻了一下妈妈。当我触及妈妈的脸颊时,猛然发现妈妈脸上浸满了湿润的泪水。我鼻子一酸,禁不住把身子紧紧地贴在了妈妈怀里。
  夜更深了,望着这盏照亮我归途的小灯,我觉得,今夜那灯光似乎比往常更亮、更温暖。
  此文作者就设置了多个悬念。悬念一:“四楼那盏长明灯今天竟然熄灭了”,“竟然”一词,让读者急于了解是为什么?悬念二:“我的心猛地一沉,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我”为什么会流泪呢?悬念三:妈妈会原谅我么?一环扣一环,推动情节发展,引人入胜。
  二、 转折抑扬,情势陡变
  转折抑扬是组织篇章造就转折、形成波澜的又一重要技法。可以是先抑后扬,也可以是先扬后抑。抑扬交错法就是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将生活素材抑扬交错地组织在一起。通过前后材料的反差,突出表现对象的本质属性,鲜明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的一种构思方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抑扬互动。让情势陡然变化,出乎读者预料,展现人物本质更加彻底。中考满分作文《留点感激在心中》开头部分写道:
  “来喽!补鞋喽——”好不容易有一次睡懒觉的机会,却被那吆喝声吵醒,烦死了!我在床上抱怨着,这难听的吆喝又打断了我的美梦。今天,一定得想个办法捉弄一下他。很快,心头便有了“妙计”。
  因为修鞋老人的吆喝声打扰了我的美梦,于是我很讨厌他,想捉弄他。这是抑的部分。我故意“从垃圾堆里捡了一双破得不能再破的鞋”让他来补,接下来的几天,我故意躲着他,不给他钱,不取鞋。后来,我“不知是被老人的勤劳所感动,还是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于是去取鞋:
  ……老人一见到我就说:“孩子,你的鞋我已经补好了,这几天总不见你来拿,是没有钱吧?呵呵,没关系,帮学生补鞋是小事。给你鞋,可得好好读书啊!”听完他的话,我羞愧地说道:“这鞋是……”“我知道啊,这是……”我和面前这位老人不约而同地笑起来。
  “补鞋喽!补鞋喽——”如今,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心中总会涌起一种无言的感激。这美妙的声音,让我懂得了尊重,学会了做人。
  这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对修鞋老人的感情由“厌”转为“爱”,是“扬”的部分,赞美了修鞋老人真挚的爱心。整篇文章欲扬先抑,形成波澜,让读者在感情上形成一种起伏错落之美感。这样的先抑后扬,更能体现出修鞋老人的精神风貌。运用抑扬交错法,要注意抑扬不能超出客观事物真实范畴,既要服从于写作目的,又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三、 运用烘托,增强感染
  烘托是中国传统的画技名称,在画那些浅色东西时,往往用水墨或淡彩加以渲染,使物体明显突现出来,这便是烘云托月之法。把这种技法用在描写上,通过对彼事物的描写达到表现此事物的目的,就是烘托描写。请看中考高分作文《真心相对》:
  ……我们走上前一看,才知道是四个外国人在买西瓜。
  只见一个外国人竖起四根手指,卖瓜的老汉会意了,选了四个西瓜,依次称了重量,不一会,忙好了,一个外国人又做了一个“劈”的动作,……“嘿,好瓜!”人群中传出叫好声。
  外国友人点了点头,似乎很满意,指了指老汉,又指了指四个西瓜,这下老汉就不明白了,外国人又反反复复比划了好几遍,老汉还是不明白,最后只好把钱包递给老汉。
  这下人群中热闹起来,有人说:“老头,多拿几张!”“对,多拿几张,反正他又不知道价格”,老汉丝毫不理会这些闲言碎语,从中抽出一张20元的人民币,外国人刚要走,老汉急得“哎,哎”叫了起来,外国人以为老汉没拿够钱,又把钱包递了过去,只见老汉把两元硬币放了进去,外国人一楞,旋即反应过来,竖起大拇指,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说“中国人,好!”老汉听了,也说:“好,好!”人群中又一阵哄笑。
  外国人走了,人群中有人说:“老头,你真傻,有钱不赚!”老人笑道:“瞧你这话说的,赚钱谁不想啊?但老老实实做人,真心相对,可比赚那昧心钱好受多了。”
  是啊,做生意与做人就得这样:童叟无欺,真心相对!
  小作者独具慧眼,通过“老外买瓜”一事,赞颂卖瓜老人高尚的情操,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侧面烘托表现在三处。第一处:“这下人群中热闹起来,有人说:‘老头,多拿几张!’‘对,多拿几张,反正他又不知道价格’”。第二处:“外国人一楞,旋即反应过来,竖起大拇指,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说‘中国人,好!’”第三处:“外国人走了,人群中有人说:‘老头,你真傻,有钱不赚!’”。三处侧面烘托更加强烈地表达出卖瓜老人美好的心灵。表达出“做生意与做人就得这样:童叟无欺,真心相对”的主旨。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四、 巧用误会,引人释疑
  巧用误会,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中考优秀作文《我的故事》:
  云越积越厚……上面流淌起了一条欢快的小河。
  放学的铃声响了……等了好长时间,同学们都在父母的保护伞下离开了,可他还是没有来……
  快到家了……转过街角,我看到我家的窗——灯,亮着!爸爸根本就没来接我!
  眼泪浸上眼眶,我甩甩头,不愿让它跌落。
  到家后,妈妈看到我全身湿漉漉的,忙帮我换下衣服,擦干头发。她瞥了一眼坐在沙发上眼里充满失意地望着我的爸爸……她的眼神中流露的是一种责怪。
  这个夜晚,我在梦里一会儿跌入冰冷的海水,冷得牙齿打架,浑身哆嗦,一会儿身处熊熊的火海,浑身灼热。汗如雨下,醒来却挣脱不了梦魇。最后,是妈妈着急地摇晃唤醒了我。
  恍恍惚惚中……那是父母压低了嗓音在说话。
  “都怪你,下雨不给女儿送伞去,淋湿了怎么会不生病?”妈妈埋怨爸爸……
  第二天早晨,我醒来时,爸爸已经去上班了,桌上有一页信纸——“女儿,对不起,爸爸昨天没有去接你。记得我们一起看过的《动物世界》吗?幼狮尚小时,只要离开母狮一会儿,母狮便会用叫声来找它,当幼狮长大了,母狮就不会再用叫声找它了。狮子妈妈知道小狮子长大了,它要给小狮子更多的空间,让它尽快学会独立,学会自己去面对困难,爸爸没有去接你的本意,只是想锻炼锻炼你……”
  是啊,爸爸就是狮子妈妈,知道我长大了,知道我可以一个人安全地回来,但不是不爱我,而是以放手来表达更深沉的爱。
  小作者利用我和妈妈对爸爸的误解即“爸爸根本就没来接我”“眼泪浸上眼眶,我甩甩头,不愿让它跌落。”“都怪你,下雨不给女儿送伞去,淋湿了怎么会不生病?”来激化矛盾,产生责怪、埋怨的心理,引人释疑。由于本文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从而使文章波澜起伏,卒章显志留给读者深刻地思考。
  五、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谈到结构艺术,人们不禁想到欧·亨利。神奇的“欧·亨利式的结尾”令人折服,也使欧·亨利名声大噪。他先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说明一些情况,作铺垫,埋伏笔,但对最重要的事实却一直保守秘密,结尾时峰回路转,豁然开朗,出现一个意料不及的结局。向读者揭示了整个故事的意义和人物性格及行为的全部真实,使读者在惊愕之余,拍案叫绝,不能不承认故事的合情合理,赞叹作者构思的巧妙。考场作文如能运用这样的结构艺术,就能激起读者无穷的回味,产生较大的艺术魅力。但在使用时一定要把前面的铺陈写好、写真实。让读者感觉文章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切不可漏洞百出,哗众取宠。中考满分作文《爱在拐弯处》:
  冬,有着无瑕、纯洁的美丽,但同时也暗藏着令人畏惧的寒冷。这对于“早出晚归”的我,成了一种考验,因为在从家到学校的路途中,经常会有狂风的“突然袭击”。
  那一日,我还是早早地出了门。来到学校,总是有一种昏昏沉沉的感觉。……一回到家,便觉得浑身软绵绵的,没有丝毫力气;后背冷冰冰的,全部都是汗;双眼火辣辣的,总是忍不住地掉眼泪,就连头也是晕晕乎乎的。料想便是感冒了。妈妈一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来对我嘘寒问暖,还劝我下午不要去上学了。然而,在一旁沉默不语的爸爸却突然告诉我说:“生病了吃点药就可以了,学还是要坚持去上,不能因为小小的感冒而浪费了一个下午的光阴!”我听了以后,心中特别委屈,哪有家长在自己的孩子生病时还去一味地要求!但出于无奈,我还是乖乖地去上学了。
  一路上,呼啸的狂风、不住的埋怨一直“陪伴”着我,还有眼角的那一滴尚未流出的泪。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流逝着。终于,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到达了最后一个拐弯口。忽然,我眼角的余光瞥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回头一看,我竟惊呆了。那个人不是爸爸么!我刚想张开口说点什么,却看见他向我招了招手,示意赶紧去学校。就这样,我怀着满心的温暖和感动步入了校园。
  直至今日,那幅画面仍清晰地映在我的脑海中……如果有人问我:“你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是什么?”我会这样回答:“那拐弯处的父爱”。
  这篇考场作文先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说明一些有关我感冒的情况,作铺垫,埋伏笔,但对最重要的父爱却隐晦不语,结尾时峰回路转,豁然开朗,出现一个意料之外的结尾,向读者展现父爱的深沉。事情很符合生活真实,让读者感到在情理之中,不能不承认故事的合情合理,赞叹作者构思的巧妙。由于本文运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构思方法,使文章产生了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
  诚然,记叙文的结构方法远不止以上几种,还有诸如虚实映衬、设置巧合、迂回突转、张弛缓急等方法。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如能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方法运用,就能写出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文章。
  综上所述,在中考记叙文写作中,除了在立意、选材和语言方面要慎重外,记叙文的结构方法的运用不容小觑。灵活运用记叙文的结构方法,不仅在作文形式上高人一筹,而且能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主题更深刻。只要能很好地运用记叙文的结构方法,考场作文就会给人一种“曲径通幽,妙不可言”的美感。
其他文献
试卷评析课是中考复习课的主要课型。但部分老师对试卷评析课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在讲评课中,教师往往采用对答案,就题论题,“唱独角戏”的授课方法,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意识淡薄,讲评的效果差——“一讲再讲,一错再错”.作为教师要想提高复习效果就必须重视试卷评析课,努力作到改进评析课的结构和评析方法,做到既有讲评,又有典型的分析,同时有分类小结,使试卷评析课的质量得到提高,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确保复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会随之产生。科学的发明往往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会点燃智慧的火花。当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是从质疑开始的。可见,“疑”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但是传统的启发式教学轻学生质疑,而重学生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