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异与同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熠熠发光的人物。从出身、思想以及创作的不同,到人生经历的偶然重叠,走向宗教,追求人类的幸福。二人殊途同归,这既体现了日神与酒神的角力,也体现了统一的俄罗斯灵魂。
  关键词: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
  一、引言
  在俄罗斯十九世纪的文学界,有两位赫赫有名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二人从未相见,却从他们的文论、书信谈话中无不能看出彼此的崇敬。托尔斯泰曾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世界观中的宗教虔诚和爱国主义精神感到厌恶,但又在在致友人斯特拉霍夫的信中写道:“我多么希望倾诉自己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感想!我从未同他见过面,也从未同他有过任何直接联系,突然他与世长辞,我这才恍然大悟,他是我最亲近、最珍贵、最需要的人。”同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托尔斯泰也是爱恨交加,称托翁是他最喜欢的作家:“一个文艺家,除了诗意以外,应该十分确切地了解所描绘的现实,依我看,我们只有一位作家精于此道——列夫·托尔斯泰伯爵。”
  笔者从二人的生平经历、思想和创作着手,试图初步探究他们的异同,并最终发现二人的共通之处——俄罗斯灵魂的独特性。
  二、殊途——日神与酒神的角力
  1、家庭环境
  托尔斯泰出身于贵族家庭,两岁丧母,九岁丧父,由姑母监护长大,虽然生活在充满外姓的大家庭中,但家庭关系是和谐的,人与人之间是和睦亲善的。再加上长期生活在雅斯纳雅·波良纳,自然的庄园环境,他纯朴的人生观也逐渐孕育成型。起初过着贵族阶层优裕的生活,接受外国教师的教育,农奴的侍奉,19岁时便成为富有的地主,在一生中的最后二三十年里接待了数以千计的来访者,人们对他膜拜,称赞,称他为“雅斯纳雅波良纳的长老”。正如他的儿子伊利亚所言:“从他的出生,教养和风度来看,爸爸都是一个真正的贵族。尽管他总是一身劳动者的装束,尽管他对贵族阶层的各种偏见都深恶痛绝,他依然是一位绅士,并且一贯如此,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①他的骨子里便散发着贵族的气质。总的来说,托尔斯泰一生不平凡但却是幸运的,他的童年时代“纯真快乐、富有诗意”,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4岁。
  “在托尔斯泰身着由城里最好的裁缝缝制的礼服信步徜徉在圣彼得堡街头、频繁光顾一流饭店之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潮湿昏暗的牢房里与跳蚤、虱子、蟑螂、老鼠为伍。”②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身于一个平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平民医院的医生,家境贫寒。他出生在贫民院里,从小就目睹了病人垂死挣扎的场面。后来陀思妥耶夫斯基由于参加革命团体被捕入狱,在即将被执行死刑前夕获得免杀流放的特赦,苦役加流放,他的身體被摧垮,患有羊癫疯,病痛发作使他处于非理性的控制下。
  2、创作
  (1)“独白体”和复调
  “独白体”和复调这两个叙事学概念,最初由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加以区分。按巴赫金的定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是一道分水岭,具有“哥白尼式”的变革意义,陀氏以前的欧洲小说和俄国小说大部分是独白体,它们被认为是“极完美的整体的东西”,即作者的意识中独白型的统一世界,“作者描写所一句的思想原则同主人公的思想立场两者的统一应该是在作品内部揭示出来,这种统一表现为作者的描写同主人公的语言、感受所共有的单向性,而不是人物思想同作者于别处表达的思想观点在内容上的吻合。”③
  独白体的典型代表是托尔斯泰的小说,特别是他世界观发生转变以后所创作的小说。托尔斯泰追求作者在作品中完全的话语权,如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作者从主人公的内视角,叙述者视角、其他人物的视角多方面审视世界,做出看似不同的描述和评价,实则是为了实现自己观点、评价、分析的自由,特别是后期的小说《复活》对主人公涅赫留朵夫“精神事件”的描写,亦是作者的世界观和宗教观的宣传。托尔斯泰主人公的世界归根结底还是作者自己的世界,一个无限贴近现实生活却由作者占据主导的世界。根据巴赫金的观点,陀氏在自己小说中塑造的“不是沉默的奴隶,而是自由的人,他们能够与其创造者并肩而立,能够不同意创造者的见解,甚至能够反抗他”,陀氏“笔下的主要人物,在艺术家的创作构思之中,便的确不仅仅是作者议论所表现的客体,而且也是直抒己见的主体”。④
  我们可以借助二人作品中的死亡主题做一个简单的理解,在托尔斯泰笔下,死亡是强加于人的,是受到作者的控制的,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中,一个主人公是从内部进行自我终结,死亡变成了由内而外的事情,是人物自己决定生死以及死亡的意义。⑤
  (2)认知世界
  在托尔斯泰的创作中,我们一眼就能看到托尔斯泰所创造的井然有序的世界。一部《战争与和平》是四大家族的历史,是一部史诗,是对俄罗斯人民生活场景的细致描绘。“托尔斯泰着手创造他的世界。日光好像从他的字里行间喷薄而出,就象他勾画他的人物一样迅速地把他的人物照得通明透亮;黑暗从他们的生活中、从他们的环境中, 从他们的外围事态中消散了,把他们留在露天里。 ……他的人物在一种无可限量的氛围中活动着 , ……作品里边的生活和作品外边的生活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线。故事中的男女和世界其余的人之间的交往 , 是不受限制的。”伍尔芙和卢伯克的这些评论都说明了托尔斯泰所创造的世界是一个还原现实的虚拟世界,读者对这个世界是感到无比熟悉和真实的。在这个世界里,人们正常作息,人物的身份、生存环境清晰可见。
  托尔斯泰所展现的世界像他本人一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自然力,显得生机盎然,干净纯粹,他力求用日常的、质朴的语言来描写原色、本真的细节。
  与托尔斯泰鲜明的清晰的描写相比较,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就显得模糊不清了。读者很难辨析出拉斯科尔尼科夫所租用的小房间与“地下室人”所居住的地下室有何不同——“这是一间很小的屋子,六步长,很简陋,壁纸发黄了,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已经从壁上脱落下来了。”拉斯科尔尼科夫梦见的童年时居住过的小城“像摆在手掌上似的一目了然,四周一棵柳树也没有,在那遥远的天边有一片黑压压的小树林,离城市尽头的一片菜园几步路的地方开设着一家酒店。”⑥真实环境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里并不是那么重要,谁也说不出斗室里有些什么生活用具,有几盏灯光,混乱、骚动、脏乱、无序的干草场又是如何的一片狼藉、凌乱不堪,重要的是主人公的意识和情感。从他的小说中读者读到的不是色彩鲜明靓丽的世界如何栩栩如生,而是人物泉涌般喷发的内心独白,思想斗争。   (3)对心灵的把握
  托尔斯泰对心路历程的把握,对心灵轨迹辩证分析的“心灵辩证法”已是文学史中对其心灵探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的最高定论。他学习研究宗教、哲学、伦理,编写儿童课本、骑马、养蜂。在他一生中的不同时期代表了从“悔悟的贵族”到“圣愚”等无数种俄国人的典型形象,托尔斯泰过的是一个俄国人的生活,他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俄国人的一生。⑦他致力于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准,在国家濒于饥荒时投入赈灾,敢于向盲目自满、腐败透顶、关于漠视民众贫苦的政权大胆进言。
  再看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内心丰富,用意识流的手法进行写作,有独创自我的复调结构,对边缘人格心理、人群的刻画,带着颤栗的良心思索人生、宗教,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曾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亲》中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丰富的个性中包含4个层面:创造性的艺术家、神经 病患者、伦理学家、无神论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灵魂的把握是深刻见底的,是瞬间喷发的。
  在尼采的悲剧艺术观念中,日神是造型之神,象征着追求世界和人生的美、外观的精神本能,是创造一个光明灿烂的梦幻世界的冲动。酒神是音乐之神,狂欢之神,是人在痛饮之后、狂欢之中所处的一种迷醉的状态。日神与酒神对于悲剧来说正如母亲一般,彼此统一又相互对立,不断斗争。⑧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正体现着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角力,前者像雕刻家,将主人公和主人公周围的世界雕刻的浑然一体,后者是癫狂的狄奥尼索斯,他的主人公的世界无需与客观世界相一致,二者又共同构成了俄罗斯十九世纪文坛完美的一角。
  三、同归——俄罗斯灵魂的统一
  1、时代背景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同处于19世纪,俄罗斯准备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时代。正如列宁所指出,那是俄国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是人民普遍不满并且准备第一次俄国革命的时代。农奴制改革之后,国内的社会政治问题并未得到根治,俄国生活中尖锐的矛盾并未得到解决。这二人在才华横溢的俄罗斯作家中脱颖而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接触到那个时代地社会历史的、道德心理上的矛盾,人民的苦难生活。与俄国革命思想家不同的是,他们求助于道德,而非政治。
  2、生平经历
  (1)军旅生涯
  1851年托尔斯泰随哥哥尼古拉动身踏上了南下的路程。在斯塔罗戈拉德科夫斯克度过的两年时光奠定了托尔斯泰个人事业的基础。在高加索旅居、服役期间,托尔斯泰看到了周边雄伟壮观的景致,这些景致曾激发一些到访的俄国诗人翩翩联想,写下瑰丽的诗篇,哥萨克人的生活方式也令他大开眼界。同时他也亲历战场,参加袭击车臣人的军事行动。身为作家的他,满脑子都是新的想法,也渴望发表高加索军事题材的小说,《哥萨克》、《袭击——一个志愿兵的故事》等一部部短篇小说创作灵感均源自他的军旅生涯。
  1838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考入彼得堡高等军事工程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彼得堡工程兵分队军事工程绘图处工作。尽管在军校、军队生活有六年之久,陀思妥耶夫斯基却不曾融入其中,甚至与周围世界格格不入,他自己曾回忆说,在军校学习期间,他尽量不与其他同学来往的一个原因是“这些同学把军衔看得比智慧更重要”。所幸结识了希德罗夫斯基——一位青年文学家,他帮助陀思妥耶夫斯基结交了许多有识之士。年輕的作家越来越沉醉于文学的幻想,也正是在紧张的思考中,内在的信念渐渐变得明确而坚定。作家内心世界的探索之路愈发明了。⑨
  (2)心灵炼狱
  184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参与彼特拉谢夫斯基小组受牵连而被判死刑,12月22日,他经历了生命中最漫长的一天:“我们起先被押到谢妙诺夫练兵场,在那儿,有人向我们宣读了死刑判决书,命令我们吻了十字架,在我们头顶上折断了我们的宝剑,最后换了尸衣。接着有三个人被捆在刑柱上准备行刑,我是第六名,每次叫三个人,因此我在第二批,最多只有一分钟活了。……后来,忽然吹起了回营号,绑在刑柱上的人都被押回来了,有人向我们宣布,说皇帝陛下赦免了我们一死。”(陀思妥耶夫斯基致其兄书),在生死悬崖的边缘险些掉落,在命悬一线的最后一刻被猛地扯回现实的人生,经历这由生到死,又由死到生的全过程之后十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严寒冷酷的西伯利亚度过了苦役与六法官的人间地狱般的生活。
  托尔斯泰尽管未曾经历过死刑台,但死亡的恐惧不止一次地侵袭他的心灵,在巴黎亲眼目睹的当中处决罪犯的过程,亲友的连连离世,这些都萦绕在他的心头。1869年秋季的一天,他正前往平扎省考察一处他有意购买的状元,途中在阿尔扎马斯镇过夜,凌晨醒来,虽感到疲倦却久久不能入睡,尽管身体没有病痛,他却感到一种对死亡的恐惧,程度之强烈,超过以往任何一次体验,使他处在一种极端痛苦的状态。
  3、人生追求
  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民族、俄罗斯精神都离不开宗教。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基督教的理解和态度虽不尽相同,但其目的是一样的。托尔斯泰曾经历过一段宗教狂热的时期,对教会有诸多不满,认为其背离了基督教义。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上帝是否存在的问题是他“有意无意为之苦恼了一辈子的问题”。⑩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个问题关系着人该如何生活。正如他本人所言:“我在研究这个谜,我想成为一个人。”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承载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力量——探究人的内心世界,成为对全部人性了解最深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道主义是神学背景下的,是二重的,在上帝否认人的自由时保护人,在人变得骄傲自大时宣示上帝。简单的来说,他们二人所追求的东西都是以人为基石,“自我完善”也好,“忍耐吧!”也罢,他们都是从基督精神中寻找人生与社会的答案。
  四、结语
  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生命的不同感受和体验影响着二人的世界观、社会观,尽管出身不一,但同样伟大,陀思妥耶夫斯基神圣的恶魔般的疾病,托尔斯泰肉体性、坚实和健康都是生命力量之过剩,他们具有同样的俄罗斯性格,是彼此完成和补充着的,彼此互相需要的。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悖论和二律背反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那儿留下了烙印,托尔斯泰又是真正的俄罗斯人,他具有卸除民族躯壳的一切重压的宗教式渴望。俄罗斯一向是以女性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眼中,俄罗斯大地是母亲,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孩子,一个健康强壮,一个疾病缠身,身体里却始终流淌着俄罗斯式的血液,带着俄罗斯弥赛亚意识、拯救全人类的精神追求生、爱、真、神圣。对于二人的比较不是为了求得孰高孰低,而是为了探求俄罗斯灵魂的奥秘。俄罗斯是理智无法企及的,是无法用任何东西加以衡量的,每个俄罗斯人都在按自己的方式信仰着俄罗斯,俄罗斯用千千万万的信仰凝聚着土地上的每个灵魂。
  参考文献:
  [1]罗莎蒙德·巴特利特.托尔斯泰大传[M].朱建迅,朱晓宁,王赟, 译.北京:现代出版社, 2016.
  [2]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刘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3]弗里德里希·尼采.悲剧的诞生[M].周国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4]王晋生.论尼采的酒神精神[J].山东: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5]卢伯克.小说美学经典三种[M].方土人,罗婉华,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6]斯蒂芬·茨威格.三大师[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7.
  [7]尼古拉·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M].汪剑钊,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8]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M].岳麟,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9]高鸿.两种精神之光的照耀——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探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1996(3): 46-51.
  [10]冯川.忧郁的先知[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基于对北京轨道AFC 数据库数据进行整理、提炼,运用假设检验的统计学方法,以2、4号线宣武门至西直门路段为例,分析了早高峰期间相邻平行路段拥挤度的差异状况,检验了在早高峰期间,在该路段上地铁 4号线的拥挤程度显著高于地铁2号线,并对这种差异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的分析与结论不仅能够为居民出行提供最佳乘车线路的选择,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该线路段高峰期交通压力的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跨栏跑运动有其本身的特点,而想练习好跨栏跑需要掌握一定的跨栏跑运动的技术。跨栏跑运动需要运动员在快速奔跑的过程中能跨过一定的栏杆,这些栏杆有确定的高度和数量,每个栏之间的距离也是确定的。跨栏跑跟短跑是不一样的,跨栏跑是一定的速度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跨栏跑的过程中需要身体的协调性并且还要与身体技术完美的统一起来,所以要想出好成绩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本文分析了跨栏跑运动的发展和技术分析以及用拉力
期刊
摘要:壮族是一个勤劳善良能歌的民族,在世代的农耕劳作中创造了包括壮族音乐在内的灿烂文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柳州壮欢的流传发展中出现了问题。本文主要对柳州壮欢的原因进行研究,提出自己对柳州壮欢的改良方法,希望柳州壮欢能够焕发新生而进行基础性研究。  关键词:柳州壮欢;难以流传;改良;借鉴西乐  一、柳州壮欢  柳州壮欢是柳州壮族山歌的一个种类,壮族人民是个善歌的民族,而美丽壮乡素有“歌海”之称。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编制不足,劳务外包已成为人员配置的重要补充方式的情况下,重点分析了上海某事务中心外包员工管理面临的质疑和挑战,同时对外包员工管理问题提出了解决、完善策略,以期对以后的劳务人员管理工作提供些许借鉴和改进方向,更新管理理念。  关键词:劳务外包;员工管理;探索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质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弥补编制不足产生的影响,劳务外包已成为人员配置的重要补充方式。为进一步提高工作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是一种比较大众化的娱乐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因此,基层的广播电视台要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做到让电视台的发展贴近百姓的生活,贴近实际,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但是实际工作中发现,基层广播电视台的播出现状却是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基层电视台的播出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其在采编和传播中出现的问题,探寻出这些问题的
期刊
摘要:写作,是艺术化描述生活、表达情感、传递情感的方式,是学生综合性文学素养的体现。一篇优质的作文,需要以真实的生活经验作基础,要有细腻的情感传递,亦或是由明确的思想观点佐证自己的某种观点。所以,作为的描写,生活、情感和思想缺一不可。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写作成为学生初中语文学习中最大的难点。本文就针对这一情况,分析了初中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当下的社会也逐渐进入到信息时代,对信息人才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尤其是基础阶段的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基地,在传授学生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对其的兴趣.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点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一、备课环节的有效性至关重
期刊
摘要:随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在小学教育里,对于小学班主任和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也是我们需要一直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因为小学生的年龄阶段让他们表现出生理、心理各方面都还处于发展阶段,并不成熟,思维能力也还没有健全,构建小学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一方面可以更好的让学科教师实施教学,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和谐关系;管理构建  低年级小学生
期刊
2019.1.11.  期末考试兵临城下  考试,是老师们的法宝,而卷子,就是老师们的命根。然而,得分,就是同学们的命根。  期末考试时,我的心比热锅上的蚂蚁还紧张。早上考试时,当班里的同学走一半时,我的心,差一点儿紧张地跳了出来。  上午,语文考试完了,我们的心才放松了一些。  可是,下午的数学考试又来了,我的心,还是像上午一样紧张。有一道填空题,直接把我给打败了,到交卷我也不会做。  一天过去
期刊
摘要:对于幼儿来说家庭和幼儿园是其主要的成长环境,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应该形成一种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关系。家园合作是当前幼儿园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目前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仍然存在较多不足,比如内容过于片面化、形式单一、频率不高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加强相关指导,根据教育部门的指示加强资金的投入,规范管理,不断的加强农村幼儿园家园的合作发展,以促进幼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