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祖宜:总领事夫人放弃博士做个美厨娘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log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却意外转行做了厨师。婚后12年,跟着当外交官的先生先后12次搬家,无论纽约、西雅图、香港、雅加达……在一个个陌生的城市,她都能从宾客变成主角,用锅铲“炒熟”一个又一个异乡。如今,身为美国驻成都总领事夫人的她,已出版了3本畅销书,还制作一系列教人做菜的视频,在饮食界和文化圈成为红人。她甚至把老公都“炼”成了“麻辣味”。这位个性女子,用美食向我们示范了一种全新的人生选择。

放弃读博士,改行当厨师


  台湾女孩庄祖宜大学毕业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念了2年人类学硕士,之后又攻读6年人类学博士。她的研究方向是ABC美籍华人回流,因为非主流,申请不到奖学金。结果写了又改,改了又删,怎么写都不对。庄祖宜即将崩溃时,只想在做菜中得到安慰。“看着葱蒜辣椒噼噼啪啪地在油锅里弹跳释放香气,那种满足感是非常真切踏实的。”
  结果意外发现,切菜、淘米、腌肉这样熟能生巧的动作,比任何一种活动都能安抚她在异乡与学位奋斗的焦虑。一路下来做研究没什么进展,在洗手做羹汤舒缓心情的过程中,厨艺倒是精进不少。
  2006年8月,庄祖宜随着新婚不久的老公搬到波士顿,发现了传说中的剑桥厨艺学校。就如同电影《美味关系》所演绎的茱莉娅一样,庄祖宜终于找到了让自己真正心动的厨房。30岁的她,在顿悟了自己的人生志趣所在之后,果断放弃博士了,转投厨房。学习法式料理的专业烹饪课程。
  在别人看来,一个即将毕业的博士忽然要改行去做厨师,这实在是太荒唐了。但在庄祖宜心里,却是一种本能。在剑桥厨艺学校里,庄祖宜第一次做面包、熬清汤、开生蚝,甚至要拿刀从鸡屁股伸进腹腔,为一只全鸡去骨并保持鸡的形貌。毕业考的时候,庄祖宜做了茶香熏鸭和煎牛排搭配渐层波菜糕,深受好评。更因为全年笔试平均95分以上,得到“High Honors”荣誉奖。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接着,庄祖宜随她的外交官先生移居香港。在国际高级餐厅Amber担任学徒。一天工作超12个小时,一次切50公斤的洋葱或小黄瓜。一天,因为采购到的甜菜叶过季了,掌心大的叶子得按纹理修剪成指尖大小,庄祖宜全身筋骨酸痛,一个人蹲在角落里修剪到崩溃,但并未抱怨半句。一切只为了实现心中的强烈渴望,成为一位专业的厨师!
  摆盘时为保持菜品及盘子的温度,徒手拿温度很高的菜和盘子,烫出一排水泡,还撩起袖子故意让人看到手上的刀伤、胳膊的烫伤,像展示勋章一样得意洋洋。
  因为多了研读人类学的素养,庄祖宜常常把在厨房里的工作当成田野调查,对厨房百态、食材应用与当今饮食风潮有很精辟的观察。这些心得与学厨历程,被她写成一篇篇清朗诙谐的散文,发在她的超人气博客“厨房里的人类学家”中。这种独特的视角,让她很快就赢得了大批粉丝。
  2009年4月,庄祖宜出版了《厨房里的人类学家》一书。马上获得各大书店和饮食名人推荐。庄祖宜学艺成功后的梦想是开一家餐厅,当个大厨。但在2010年,她又得随先生的工作变动来到上海,一住就是3年,而且两个儿子先后出生,她的大厨梦只好搁浅。
  做了母亲之后,庄祖宜的最大变化是从对厨技的追求中跳脱出来,开始更加关心食材的来源以及烹饪的过程。一道好的珍肴,未必要多少高档进口食材,她宁可选择当地的应季菜品。每天早上,庄祖宜就在附近的菜场里搜罗时令鲜蔬。
  带两个孩子,有时一天只能睡4小时。在庄祖宜看来她以前学厨固然很累,但是怎样也比不上亲手带儿子。但面对喜欢的事,“为母则刚”的她总能够找到各种平衡的方法。有时她在做菜,孩子就在一旁玩打蛋器,说不定这也是对未来美食家潜移默化的早教培养呢!
  崭新的生命历程,激发出更多豐美的饮食文学篇章。延续着以往轻松有趣的笔调,庄祖宜继续带着一名厨子的热情率性,与曾经作为人类学研究者善于抽丝剥茧的理性,集结了几年间对于买菜、做菜和吃饭的一些生活记录,2013年,她又出版了《其实,大家都想做菜》。2015年,第三本书《简单·丰盛·美好》问世,同样非常畅销。
  此后,应网友的强烈要求,她还把《厨房里的人类学家》做成系列视频,每期介绍一道菜,搭配3到5分钟视频示范。因为是免费传播的,所以很受白领一族欢迎。

把美国老公也炼成“麻辣味”


  由于外交官的丈夫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被派去不同驻地,嫁夫随夫,庄祖宜只好跟着一起东奔西跑。到2018年,结婚12年夫妻俩前后七次搬家。
  丈夫夸赞她不管在哪“都能把牺牲变为学习的机会”。搬到哪里,她都穿街走巷,大兴炉灶,款待亲朋,让买菜做饭充实她这摸爬滚打的颠簸生活。纽约、西雅图、波士顿、香港、雅加达……在一个个陌生的城市,从宾客变成主角,用锅铲“炒熟”一个又一个异乡。
  最让庄祖宜兴奋的是,2017年7月,因丈夫Jim Mullinax升任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的总领事,他们要在这里住上3年。她的外婆是成都人,外公是重庆万县人,川菜在庄祖宜的味蕾里留下了深深印记,所以过去她一直希望老公能够申请驻扎成都。
  “我是美国驻成都总领事,中文名叫林杰伟。”自称“四川女婿”的他,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由于酷爱中国文化,2016年,尽管他能够申请的职位有几十个,但是当得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的职位空缺后,林杰伟马上填写了申请表。他的这一决定,也得到了太太的大力支持,因为两人都热爱美食。
  初到成都时,庄祖宜索性带着家人每天外食,吃香喝辣。从川菜大师开的高档饭店,到大排长龙的老字号,到街边7块钱一两的担担面、5块钱一个的锅盔。最逗的是,林杰伟说他第一次到成都试吃花椒,感觉嘴巴都是麻麻的,现在再吃花椒完全没问题,而且丝毫不怕辣。

  夫妻俩除了认真吃,还认真做。他们找阿姨学习泡四川泡菜,并在窗边摆满了一排,跟着视频自己研究川味“牛肉焦饼”。庄祖宜早上常常会给家人做四川口味的早餐红油水饺、蛋烘糕。
  庄祖宜说,从学院到厨房,一路走来她不曾后悔过。如今,她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等到先生退休,在成都开一家拉面馆:在古色古香的小店中,高汤在一旁的炉火上咕嘟作响,她一身素白站在餐台边,为客人现点现拉一碗地道的面;喝先生自酿的啤酒,与老友们一起看日落……
  忽略标签,只追求内心的快乐。这位个性辣妹,用美食向人们示范了一种全新的人生选择。
其他文献
摘 要:J.R.R.托尔金在他的中洲系列作品中展现出一种迥异于当下奇幻文学作品的20世纪文风,尤其是通过“留白”艺术定调了这一时期的奇幻文学作品,即其色彩的设置是为了第二语言世界的整体构建服务的。作为语言学家的托尔金通过空间、人物和叙事上的“留白”构建了一种点到为止的平衡美。  关键词:托尔金 中洲 留白 奇幻色彩  “留白”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常见手法,用于文学作品的直观影响就是给予读者一定的想象
摘 要: 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张爱玲以一个上海外来者的眼光审视着殖民地香港光怪陆离的人与物,揭示了殖民地香港被看的处境与迎合的无主体姿态。在这种大环境下,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乔琪与女主人公葛薇龙分别因为根深蒂固的种族观念和异乡与原乡的断裂性感到了一种无根的身份焦虑,在精神的折磨和外界的诱惑中,自觉地走向了堕落。隐含作者在猛烈批判自己笔下主人公意志不坚定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们一些人性的关怀与同情。 
摘 要: 隋朝是中国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重要朝代。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作为两朝初期的一代帝王,隋炀帝和唐太宗身份地位特殊,人生经历、政治理想和文化政策都惊人的相似,但在文学创作观念,尤其是对待宫体诗态度上又存在诸多的不同。笔者认为这既是唐太宗对隋炀帝人生阅历总结提炼的结果,又是对其文学思想的扬弃,更是文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关键词:隋炀帝 唐太宗 文学观 评价 扬弃  一
摘 要: 细田守的动画电影《未来的未来》虽然用“未来”表达了时间的变迁,但是其中的空间元素具有更重要的叙事功能。故事中的现实空间和心理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空间的转换在故事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主人公小君在未来、过去的时间中的穿越体验都与“家”密不可分,通过“离家——归家”的叙事模式表达了成长的主题。  关键词: 细田守 《未来的未来》 空间 成长  一、细田守及其《未来的未来》简介  近年来,被称
大学是人生的新征程,这些年你会得到成长,也会有種种的懊恼。大学时光美好又短暂,那么要如何度过这四年呢?送给大一新生,愿大家不负韶华,不负理想。  @中国-东盟钦州国际微映像节:大学何必迷茫?想做什么就大胆地去做!等毕业了有的是迷茫!  @失眠罗曼史1982:大学,一个人生最好的时刻。大学时光真的要好好度过。做好规划,树立目标,不断努力。  @carefully67460:象牙塔里的精英是令人羡慕的
2014年,张天一的伏牛堂开业,以一篇《我硕士毕业为什么要去卖米粉》的文章起步,自创立起便名声大噪,与黄太吉、西少爷等品牌一起,被视作互联网餐饮品牌的代表。当年央视《青年中国说》有嘉宾当面怒斥,“北大毕业却去卖米粉是对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而这个卖米粉的就是张天一,伏牛堂的创始人。  2018年4月,沉寂一年的伏牛堂突然连续公布两个大动作,更名为霸蛮,并宣布获得新一轮千万元融资,估值5亿元。  而
“再给我条毛巾,不然我不录了!”“你怎么会选我这首歌?我已经不喜欢了……”很难想象,这样“耿直”的话语出自一档综艺节目的评委,打开这档人气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在网友评论的弹幕上,不少人写着:“本来是冲着×××来的,结果被黄子韬圈了粉。”  黄子韬,这位新生代明星里的“争议人物”,逐渐凭着耿直的真性情、过硬的专业素质“刷新”了人们对他的看法。曾是骄傲的少年  黄子韬的家庭条件十分优渥,1997
摘 要:明代是《诗经》的文学性研究异常繁荣的一个重要时期,徐光启的《毛诗六帖》是这一时期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他立足于《诗经》的文学本质,关注后世的诗赋杂文与《诗经》的创作渊源;从诗法的角度,以“能品”“妙品”“神品”为标准对诗法进行细致入微的品评;就读诗、解诗提出自己的一套理论方法。徐光启的著作对《诗经》的文学性研究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毛诗六帖》 文学性 徐光启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
一个人,活到接地气,就是能将自己安置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这样,两边都可以夠得着,既不狂傲,也不穷酸,既不太过亲近,也不过分疏远。  是的,我们可以不为他人而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不活到合适。合适,就是你活得舒服,别人看你也很舒服。  一个人特立独行,最后还能被别人理解。前提是,你得有让人仰望的才情。这样,即便行为乖张些,才情可以让这些行为柔软到迷离。  但如果品性奸邪,有再大的才情也绝难有人买账了。
摘 要:张力是一首好诗的必然属性,张力的表现形态在诗歌中的呈现方式各异。本文试举几种表现张力的艺术技巧,结合中外文学中充满内在张力的诗歌,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深入探讨丁尼生《泪水,无端地流》中所蕴含的张力及其表达效果,使读者从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中感受诗人饱满而炽热的情感张力。  关键词:张力 诗性 异质意象 反常关系 具象 抽象  美国新批评派的艾伦·退特指出:“诗的意义,全在于诗的张力;诗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