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与徐剑铭:相携相知的文学兄弟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ax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4月去世的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陈忠实,与著名作家徐剑铭是一生的文学兄弟。48年来,他们从青年相携闯文坛,到如今天人两隔,历经冰火两重天依然不改的,是传奇的文学兄弟情谊……

【共闯文坛】


  徐剑铭于1944年生于江苏丰县,六岁时随母亲漂泊至西安;陈忠实长徐剑铭两岁,出生在西安市东郊白鹿原北坡的一个小村子——西蒋村。徐剑铭在上初一时就写诗歌,并有一首歌词,由当年校友、如今的中国音协主席赵季平谱曲在校园传唱。陈忠实从乡下跑到几十里远的城里读初级中学时,也开始喜欢上了文学。
  出生于江苏徐州的徐剑铭初识老秦人陈忠实,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一次业余作者会上。当时,徐剑铭虽年仅25岁,却已经是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的作家、诗人了。陈忠实当时虽然在《西安晚报》等当地报纸副刊发表了几篇散文特写,但还没有引起文坛足够的注意。
  他们第一次见面,都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在西安一家工厂当工人的徐剑铭,身材不高,习惯性地耸着肩膀,脚蹬一双布鞋,穿一身洗得褪了色、依稀可见油渍的工作服,步履不急不慢,说话不急不躁,一口地道的西安市民口语,显得从容散淡。陈忠实惊讶——那些激情澎湃、诗意泉涌的文字就出自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人?可谓“是真才子自风流”。当时在西安乡下担任民办教师的陈忠实,虽然一身农家土布衣着,但身材伟岸挺拔,谈吐沉稳,徐剑铭感受到了其人有如黄土高原般雄浑、厚重,是个值得交往、干大事的人。
  那个年代的交通极为不便,所以二人见面的机会还是很少。不过,徐剑铭由此开始留意陈忠实的文章。1972年,西安郊区(现在的灞桥、雁塔、未央三个区那时合并为一个区,称作“郊区”)文化馆给徐剑铭邮寄了一本内部交流刊物《郊区文艺》,他看到里面有认识不久的陈忠实的一篇散文《水库情深》,就认真读了。文章写的是白鹿原上的故事,看到结尾处,徐剑铭拍案叹道:“太精彩了!”——他曾被流放到白鹿原的一个小厂接受“监督改造”,对这片土地熟稔于心。
  1973年早春的一天,“文革”中停刊的陕西作协《延河》文学月刊更名为《陕西文艺》,准备复刊,编辑部召开了一个业余作者会议,邀此前就已成为《延河》重点作者的徐剑铭出席。几位老编辑请徐剑铭为他们推荐作者,徐剑铭介绍说在西安东郊白鹿原有个业余作者陈忠实,沉迷于文学,并将《水库情深》一文推荐给他们。编辑部对徐剑铭的推荐十分重视,立马就与陈忠实联系。不久,在《陕西文艺》创刊号上,陈忠实的《水库情深》、路遥的《优胜红旗》、徐剑铭的《不熄的火种》分列散文、小说、诗歌三大板块之头题。
  至此,陈忠实开始受到陕西文学界的注意。多年后,陈忠实在散文《有剑铭为友》中回忆:“今天想来,感慨之际,真应了某点宿命……我的文学兄弟剑铭,就是在创作道路上相助的贵人,恰如其分。”
  1978年秋,徐剑铭从西安骑自行车奔波30余里,赶到东郊白鹿原去看望陈忠实。此时,陈忠实前两年发在《人民文学》上的一篇小说因与“时局”相悖而跌入尴尬的泥沼。社会上传说纷纷,妻子也埋怨陈忠实痴迷创作,不顾家庭,几乎让这位后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文坛领军人物,丧失了继续从事写作的信心。
  早前还是民办教师的陈忠实,当时被调动到郊区毛西公社,負责养猪和抓蔬菜生产,同时组织一条灌渠工程施工。见到朋友毫不避嫌地来看望自己,陈忠实很意外。徐剑铭说,他听到了一些“闲话”,觉得很不放心,又不摸虚实,特意来看看。陈忠实后来回忆:此时此刻的感动,远不是剑铭给《陕西文艺》推荐稿子那种层面上的意蕴了……在感到温暖的同时,心里也涨起力量了。”
  已经错过了机关吃饭时间,公社(乡)所在地连一家食堂也没有,只有一家供销合作社,陈忠实执意买下两斤点心,那一刻竟是“打烂账的豪勇”——需知那时候陈忠实月薪39元,平日里是捏着钢蹦儿过日子的,身上不名一文是正常状态。
  到了冬天,徐剑铭对陈忠实还是放心不下,特意约了西安几位文学界的朋友,再次到陈忠实家里去看望。当时,村里已经建起了不少新瓦房,但陈忠实的家依然贫穷如故,院子是土墙,房子还是老式的青砖灰瓦,屋里除了一盘土炕,一个老式板柜,一张破旧的桌子,几乎家徒四壁。陈忠实倾其所有招待“贵人”:一碟生萝卜丝作凉菜,一盘萝卜条和白菜烩熬的热菜,主食则是干面。陈忠实的妻子端酒上来,徐剑铭看那酒是乳白色的,以为是陕西的特产稠酒。陈忠实问道:你知道这是拿啥做的?”徐剑铭说:“江米或大米吧。”陈忠实笑了:“你猜不来。这是用玉米糁做的。”穷人有穷办法,用玉米糁子做酒,徐剑铭还是头一次听说。尝上一口,味道甜甜的,与城里人用糯米做的稠酒一般无二,他连喝了三碗。
1993年,陈忠实和他的母亲

  酒酣耳热之际,陈忠实的妻子埋怨道:“你看俺忠实,一年到头整天就知道趴着写,点灯熬油,顶啥用吗?你看俺村里,谁家还有俺家穷?”见此情景,徐剑铭也觉得很难为情。他想起临来前一天,刚收到出版社寄来的稿费通知单,急忙从口袋里掏出来,说:“嫂子,别埋怨了。现在已经恢复稿费制了,忠实再写东西,就能给家里挣钱了。”陈忠实的妻子接过稿费单,仔细端详,“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哎呀,啥时候俺忠实能把这拿上就好了!”陈忠实晚年回忆此事时,坦然道:“那张稿费单的作用大得很,一是给我的创作活动增添了动力;二是老婆从那以后再也不在我跟前发牢骚了;三是剑铭来访也让我苦闷的心情得到缓解。说实话,那阵子内外交困,我都觉得自己快撑不住了。”
  从那以后,陈忠实在贫穷、冷清的白鹿原上,开始专注于文学创作。1979年春夏之交,陈忠实创作了短篇小说《信任》,发表在《人民文学》上,不久就获得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陈忠实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乡村》,并调入陕西省作家协会,成为一名专业作家。   徐剑铭主持下的《工人文艺》,很快成了全国同类刊物的佼佼者,受到全国总工会的表彰。

【侠肝义胆】


  生活安定了,陈忠实和徐剑铭的创作都开始进入高峰期。
  1984年,徐剑铭调入扩版后的《西安晚报》当副刊编辑。当时,徐剑铭是西安市作协常务理事。市作协有二十多位理事,挑头干事的是被人们称为“长安四才子”的商子雍、贾平凹、和谷和徐剑铭。他们先办起了以平凹为院长的西安文学院,请忠实、路遥、平凹等名家讲课,将创作经验倾囊传授给近千名文学青年。后又办起了《散文报》和西安市作家协会作家书屋,还与西安一家企业联手举办了西安首届“冲浪”文学奖。
  是年,陈忠实发表了中篇小说《初夏》,颇得好评,但他认为只是写好了感人的生活故事,是生活体验的产物。到1985年写了《蓝袍先生》,才有了突破,开始了对民族命运的深入思考。同时,陈忠实萌生了创作一部有历史厚重感的史诗作品的想法。1986年,他开始搜集素材,为写作长篇小说《白鹿原》做准备,他给自己开了一个长长的书单:《长安县志》《蓝田县志》《咸宁县志》《中国近代史》《兴起和衰落》《日本人》《心理学》《梦的解析》《霍乱时期的爱情》《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然而,就在此时,一场无妄之灾飞来。1986年2月18日,徐剑铭因一件莫须有的案件被捕入狱。陈忠实知道后,与贾平凹等文朋诗友多方奔走,联合向有关部门呼吁。这让徐剑铭没齿不忘,正是承蒙这些朋友在他落难时的不弃不离,让他鼓起了生活的信心。
  出狱以后,徐剑铭失去了工作。为了养家糊口,他帮儿子开过商店,办过搬家公司等。一次,他蹬着三轮车从陕西省作协门口过,作协的人都说:老徐,你咋能干这个?徐剑铭很坦然地说:这有什么,为了生活嘛。当时,陈忠实正在乡下老家创作《白鹿原》,艰难地“爬坡”;加上没有时间写短篇小说,断了稿费收入,仅靠他一人的工资养活全家七口人,还要供养三个孩子上学,并归还盖房欠下的债务,生活也很艰难。
  每隔一段时间,陈忠实都要从乡下赶到城里去背妻子擀好的面条和蒸好的馒头。他了解徐剑铭从不愿接受别人资助和好强的个性,在朝阳门外等候开往乡下的公交车时,常常约来在附近一家企业打工的徐剑铭。两个文学兄弟,坐在街边茶摊,一壶清茶,一包香烟,就这样聊会儿天,谈谈创作。
  1992年清明节前一天,陈忠实从乡下赶到陕西省作家协会,收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来信,信中对他寄去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予以高度评价。那天中午,西安的天气正热,来不及吃午饭的陈忠实步行到朝阳门外,特意告诉徐剑铭这一大好消息:“总算把事弄成了,7年了,快把哥累死了。”
  1993年,陕西省作家协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作为上一届理事,徐剑铭还是出席了会议。始料未及的是,他在报到处遇到了另一位老友、时任作协党组副书记的作家赵熙。赵熙小声告诉他:“这一届你的理事资格继续保留,这是主席团开会定下的。这届主席是陈忠实……”在那次代表大会上,陈忠实当选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他即席发表了就职演说,除阐述文学事业的神圣和作家的历史使命之外,还特别提到作协的一个重要任务——要努力改善作家的创作环境,提高作家的待遇和生活水平,让作家摆脱贫穷的困扰。
  1994年4月30日,半百之年的徐剑铭以一篇《一夜无梦》的長文,向世人宣告他要做一个以文学为生活支撑的自由撰稿人,用自己的文字参与社会的交响。他从马路边叫了一个木匠,在自家的小阳台上完成了“书房工程”,将书房命名为“无梦书屋”,陈忠实知晓后欣然为书屋题字。
  那些年,徐剑铭在狭窄的“无梦书屋”写出了数百万字的文章,用自己的文章养活了他那贫困的家庭,也赢得了朋友的赞同与尊重。他的两位挚友分别用调侃的语言向他表示支持和鼓励,陈忠实说:随便翻开一张报纸、杂志都能见到你的文章。剑铭,你给兄弟们也留口饭吃嘛!”贾平凹调侃说:“文章满天飞,你成了打不死的吴琼花了!”
  1995年11月,陈忠实在由他主持召开的陕西省作协主席团会议上,提议发一份红头文件,呼吁陕西省人大依法监督,落实徐剑铭的申诉,为他平反。呼吁文件发出后,主席团又致函西安晚报社社委会,建议社委会先期为徐剑铭安排工作。
  1996年12月,陈忠实在中国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他一回到西安就立即告诉徐剑铭,这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通过的新章程更尊重作家合法权益,其中第20条特别规定:“作家协会直接接受委托代理诉讼,依法维护会员合法权益。”表示省作协要再次呼吁为徐剑铭平反昭雪。
  经过陈忠实等人的不断呼吁和以文艺理论家邰尚贤为主任的省人大内司委历时五年的依法监督,2001年4月16日,徐剑铭终被法律宣告无罪。
1996年12月,陈忠实与贾平凹(中)等参加全国第五次作代会

【历经冰火的友谊】


  2002年5月,恢复公职后的徐剑铭,搬进了供职单位《西安晚报》社给他在西安东郊浐河边上购得的一套住宅里。那时,陈忠实又重新回到白鹿原下西蒋村,逃离都市的喧嚣,再次专心写起小说来。
  得知徐剑铭准备结集出书时,陈忠实便写了一篇散文《有剑铭为友》,回顾了他与徐剑铭几十年的“君子之交”。文章结尾写道:“热闹的人生与社会交汇的场面,过去了就如烟散了,生活演变中的浮沉起落,也终究要归于灰冷。作为朋友,能留下来永远在内心闪烁着温暖光焰的,除了真诚,什么都难以为继。我便倍觉荣幸,有剑铭为友。”
  2007年5月,徐剑铭的《诗选》出版时,陈忠实写了《独开水道也风流》的长篇序言。陈忠实说,他自己50岁时写的这一首词,既是他本人的写照,也可作为剑铭兄的写照:“倒着走便倒着走,独开水道也风流。自古青山遮不住,过了灞桥,昂然掉头,东去一拂袖!”这就是他俩共同的脾性。徐剑铭认为,说他“独开水道”不敢当,但“东去一拂袖”,倒也差不多。   徐剑铭创作了一部三秦子弟在中条山抗击日寇的群雕式长篇纪实文学《立马中条》,陈忠实以第一读者的身份读完该书手稿后,特意写了七千字的序《关中娃,岂止一个“冷”字》。受《立马中条》的感染,陈忠实想借用书中的那段小旗手的情节,铺排成一个短篇,以表达他对陕西抗战英雄的敬慕,于是,便有了获《人民文学》大奖的《娃的心,娃的胆》。
  长篇小说《白鹿原》出版以来,陆续被改编成话剧、舞剧、影视剧,陈忠实声誉日隆。徐剑铭虽然笔耕不辍,但能叫得响的作品不多,用徐剑铭的说法叫“得过奖,多是铜”,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来往更加密切。
  徐剑铭梳理他和陈忠实相知相交的几十年,十分感慨,他竟然没有为陈忠实花过什么钱。反而是徐剑铭三次过寿,两次乔迁,陈忠实知道了就会来助兴,每次都拎瓶好酒。徐剑铭回忆,一次,他受儿媳妇请求找陈忠实给他们单位领导写幅字,领导把润笔费都给了。陈忠实当即挥笔写了两幅字。徐剑铭转交润笔费,陈忠实当时就板起了脸:“剑铭,咱弟兄们钱不过手,你快把钱拿走!”徐剑铭辩解:“那是单位上的事嘛……”忠实依然紧绷着面孔说:“单位上的事让她单位来找我,咱俩不兴这个!”
  这些年陈忠实很忙,但创作心劲依然很足,总是见缝插针地进行创作。他一直想把20世纪后50年的乡村生活也写一部长篇小说。按说,这段生活离他非常近,又非常熟悉,写来本应得心应手,但陈忠实觉得对这段历史还没有形成独到见解,并把这种见解转化为个体体验,尚未达到可以创作的那种自信。徐剑铭知道,陈忠实思考成熟后,会写出一部令人惊讶的作品来。
  “陕西军东征时你为主将,白鹿原铸心血千古流芳,祭英灵天地黯秦声悲唱,痛煞煞把名士一命隕亡……”2016年4月29日,多年的文学朋友、一代文学大家骤然去世,徐剑铭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悲伤。
  作为一个思想深邃的作家,陈忠实对人生有着比常人更为深刻的理解,他曾在一次发言中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即使长寿也不过百年。所以,人,都要珍惜生命。珍惜生命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让有限生命中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二是要保证生理肌能生命的健康活力,使具有创造意义的生命在肌能健康正常运转的基础上,把生命的可创造性发挥到最好……”对人生的感悟,陈忠实用最简单直观的语言将它描述为: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锅盖。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所以馍就生了。
  徐剑铭在网上看到诸如“陈忠实坦然面对死亡”之类的溢美之词,对此很不以为然。他说,忠实也有对死亡的恐惧与对生命的珍重。几年前,他在公园散步时接到老友电话,语气甚为低沉:“我今天到肖重声家去看了看……重声好像跟你同岁吧?你俩比我小两岁。重声在床上躺了多年,这回走了……回来后心里很难过,就想着给你打个电话。还是那句话,老弟,啥都看开看淡些,把身体弄好,命要紧!我现在的原则就是保命……”
  值陈老去世三周年之际,徐剑铭来到他的灵前,充满了哀思:“忠实先生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爱与敬仰,不仅是作品的艺术魅力感动了人心,更重要是先生高尚的人品所播撒出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人心……”
  (作者系文史学者)
其他文献
基层部队卫生装备由于使用不当、部件磨损、老化等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故障,需要靠维修来恢复装备原有的性能:合理地维修不仅能延长装备的使用寿命,还能减少和降低医疗事
【正】 《红楼梦》是否反映了农民起义?这是个被新、老红学家所忽视了的问题。到了七十年代,“四人帮”利用评《红》大搞阴谋诡计,从影射到“唯背景论”,形而上学之风甚嚣尘
梯度算法是目前商用调强放疗(IMRT)计划系统中最常用的算法,SCG(scaled conjugate gradient)算法很好地解决了梯度算法中线性搜索过程带来的求二阶导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梯度算
期刊
游泳是毛泽东最喜欢的体育运动,他小时候每逢夏天都要泡在家门前的池塘里。到湖南一师读书后,湘江就成了他的游泳池。尽管涨水时江面宽了很多,他仍能横渡,甚至寒冬也要游上几
1启发而不惩罚 管理者在实施激励前,必须先对员工进行启发、教育,使他们明白要求和规则,这样在采用激励方法时,他们才不至于感到突然,尤其是对于处罚不会感到冤枉。所以,最好的管理
目的 观察川崎病(KD)患儿恢复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变化及相关因素,为防治KD血管病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30例2 ~ 4岁KD恢复期患儿及30例同年龄健康儿童,测定其颈动脉内膜-
目的 探讨适应科室整合后病区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 对整合后病区进行人力资源、设备、物品质量和安全等病区管理,加强人员培训,病区实行组长负责制等。结果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
期刊
目的探讨高氧致新生大鼠肺损伤过程中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方法新生12 h内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氧组,对照组置于正常空气中喂养,高氧组持续暴露于80%~85%氧浓度下。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