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mu22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成员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学生获得自主性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对培养新世纪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形式 方法 实施途径 有效运用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对合作学习从形式、方法、实施途径上作了具体研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方法
  在合作学习中将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一般认为4—5人为一小组的合作模式是最合理的,但通过实践,我们发现由2至6人组成的合作小组均对学习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两人组。它有利于两个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能保证学生对以后的合作学习有参与的积极性。它较适用于从未参加过小组学习的学习。例如:要求学生合作摆放两排图形:第一排有3个正方形,要求第二排摆三角形,使三角形的个数是正方形个数的2倍。同桌学生可通过合作放学具得出结果。可以说,它是合作教学的基本分组形式。
  三人组。它是两人组的补充形式,有利于克服两人组在学习中的冷场现象,三人组中既有说话者,又有观察者、倾听者的角色,使学生在学习中承担不同的责任。例如:要求学生量出操场的长和宽各多少米,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在测量过程中,三位学生合作更合适,两人拿卷尺,一人作记录,使丈量出的数据更精确。它有利于对学习内容进行描述、收集和组织资料,得出结论和概括议论中的观点等。
  四—六人组。由于学习中的某些目标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努力,而四—六人组能够建立有助于每个学生自由思考的条件,产生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观点,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我在三年级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研究35×16的解题方法。结果通过组内交流得出许多方法,如:(1)35 35 35 … 35(16个35相加),(2)16 16 16 … 16(35个16相加),(3)35×2×8或35×4×4,(4)35×10 35×6,(5)16×3×8,(6)16×10 16×10 16×4,等等。学生经过合作交流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原有知识解决了问题。这样的组织形式中出现了小组的领导者,他(她)能较好地处理与协商组内出现的问题,如纪律问题、观点不一致而产生的争论等。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的充分开展。四—六人组是最主要的合作教学形式,大家在人人平等的小组中是十分愉快而有趣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对要合作学习的问题进行充分准备,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尤其是小组讨论)必须有一定的前提准备,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学习而且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才可以进行。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进行总体设计,并事先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就对问题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不能太难,超出学生能力范围,更不能简单化,若太简单就无法激起学生合作的兴趣,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
  2.独立探究,合作交流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如上文在学生需要有一个计算圆锥体体积的公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1)你觉得圆锥体体积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2)你认为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的体积之间有没有关系?可能有怎样的关系?(3)如果告诉圆锥的底和高,你将怎样计算它的体积?(4)你能用什么方法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合作交流,充分发表自己和意见,形成集体意见。(2)进行组内交流。(3)做倒水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4)学生概括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3。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进行独立的、小组合作式的交流探究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学习活动中。
  3.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内异质结构分组技术,把每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小组集体的共同努力之上,从而使同学间互相帮助;通过组间同质结构分组技术,保证了每个人都有公平争赢的机会,都有潜在成功的希望。这种双重制约的机制其实质在于建立起激励学生自觉学习的动机、乐于探索的意愿及对成功的不懈追求。小组合作学习不排斥课堂内的竞争,而是使个人间的不平等竞争转为小组间相对公平的竞争,先合作后竞争,竞争又促进了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基于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必须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最大潜力,它讲求的是整体目标实现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同时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这个链条上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不能有效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所以要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而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
  三、合作学习需注意的问题
  1.做好小组的组织工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基础。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成员的构成既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型因素的合作基础,这样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2.教给小组合作的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保证。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风气。
  3.培养小组的合作精神,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途径。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以小组的成功为荣的群体意识和以个体学习成绩总和为基础的集体目标意识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必要条件。群体意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培养,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极为重要。
  总之,随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教师还要结合已有的其他学习方式,做到多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扬长避短。将数学课堂教学与课外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琴.奏响“合作学习”主旋律,打造高效课堂[J].新教育,2010.8.
  [2]埃尔克·德赖尔卡特琳·哈德尔.合作学习的99个小贴士,2014.8.
其他文献
摘 要: 如何让学生学好高等数学,让基础相差较大的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内容,本文对这个问题做了探讨。  关键词: 分层次教学 教学方法 高等数学  1.引言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学科,内容丰富,理论严谨,是学习很多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基础不一样的学生学好高等
摘 要: 让学生拥有平和的心态,回到生活中,认认真真地生活,脚踏实地地读书,让写作成为心灵的自然流露与表达。通过说文学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通过说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精彩,进而创造生活的精彩;通过说题目,准确理解作文题,把作文与生活自然连通,让生活在笔尖自然流淌。  关键词: 说生活 说文学作品 说题目 共同写作  作文,语文科目的一个重要部分,其重要性无需
摘 要: 大学数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学科,习题课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习题课教学质量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并关系到今后的运用。本文主要就习题课的模式、为什么要上习题课、如何上习题课、怎样提高习题课的质量及当前习题课的不足等进行一系列的探究,如有不妥,欢迎广大师生指正。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 数学习题课 教学探究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技水平与教育水平逐渐提
目的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手段。TNBG-5602是本课题组新合成的TNBG衍生物,对肝癌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及脂质聚集作用。两种作用之间是否有关联,TNBG-5602是通过何种机制发挥抗肝癌作用的?这些问题尚待阐明。本研究拟采用人基因组siRNA文库进行筛查,找出TNBG-5602可能的作用靶点,并进行验证,以明确TNBG-5
摘 要:数学是中职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是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素质进行综合培养的重要课程。它不仅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数学知识和方法,而且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学教学 现状 教学策略  针对中职教学的现状,笔者从学生、教材,教法和学法等角度较详尽地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解决策略。 
摘 要: 微分方程是数学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通过对一些医学模型的分析,说明了常微分方程在医学上的应用。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日趋数字化,微分方程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相关的数学内容越来越丰富。  关键词: 微分方程 应用 医学模型  一、引言  微分方程作为《数学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萌芽于17世纪,建立于18世纪。从17世纪末开始,科学家们在研究摆的运动、弹性理论及天体力学
摘 要: 快速高效记忆诱导公式是学好三角函数的必要条件,记忆诱导公式要从记忆象限角的三角函数符号开始,因为诱导公式最后均可化为象限角的三角函数符号问题,所以诱导公式的记忆必须从象限角的第一节开始做好铺垫,而不是给出诱导公式再记忆,这种方法可谓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关键词: 三角函数 诱导公式 象限角 数形结合  三角函数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的必考题型之一,而且大部分以中低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