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kw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职语文教学应该贴近生活、回归生活。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当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潜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牢固的知识。本文旨在对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意义思考,进而对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教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这一词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直至全国解放,叶圣陶先生提出将“国语”与“国文”二词合二为一,称为语文,随后语文才成为一门主课。语文,是新中国人文教育科学中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以同化现代化的书面语言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心理为任务的基础学科。语文的学习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将语文教学生活化更是重中之重。
  一、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语文甚至语言的学习都不该是死板的语法、词汇,而应该是一个个有趣的贴近生活的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小小的成就将不断激发出兴趣,如此学习就是一个良性循环,个人的发展也因此螺旋式上升。中职教学如果寻找到教学内容与生活的最佳契合点,将使二者的结合迸发出无限的魅力,妙趣橫生。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实践能力
  如果说语法词汇是撑起语言的骨架,那么情感就是让语言丰富立体起来的血肉。语文教学生活化能够拉近教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学生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公,感知阴晴圆缺、悲欢离合,渴望触摸到语文的绚烂多彩,从而鼓励学生去建立生活与学习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一)营造生活化的氛围
  在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结合教学的内容,营造生活化的氛围。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着重对父亲动作的描写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父母的表现,体会平凡的生活中父母的关怀和爱护。课后布置作文任务,不仅让学生擦亮发现生活的眼睛,而且让其提高写作水平,还能让学生切实感受父母的付出,对学生情商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二)活用教材
  中职语文教学不该固守教材内容,必须以生活为依托,拓展教材内容,丰富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曹禺的《雷雨》时,老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扩展学习方式。让学生先组成小组预习文章,表演片段。这个方法可以让班上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可行性高。对于不同组的学生扮演的同一个角色,可以设置奖项,票选出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学生,适当进行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扮演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都有一定的了解,老师只需再“推一把”,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讲述,学生就能在家庭矛盾纠葛、封建家庭的腐朽顽固外表下,看到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这样提高了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的时代与那个时代的差异,更加珍惜感激如今的生活。
  (三)促进课后训练生活化
  中职教学生活化的宗旨是,从生活出发,回归生活。教学效果应该是让学生将知识内化,然后反馈到日常生活中。老师应当充分重视指导学生课后训练,合理布置课后任务,巩固加强课堂知识的学习。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采访任务,对当下热点问题进行采访,学生可以采访家长、亲戚、同学。将采访内容写成来访手记,与此同时,促进学生思考热点问题。如此,学生能力的提升是综合性的,一举多得。
  (四)提供学生个性选择的空间
  中职语文教学不该是老师一味地灌输,学生也应该有自由选择的空间。例如老师每周安排1—2节课的自由阅读时间,学生可以在阅览室选择自己想看的文学作品,文学底蕴的增强,更多的还是应当依靠大量文学作品的阅读。阅读可以增强语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就像给学生开了一扇窗,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给予学生选择的空间,将使得中职语文教学更加富有弹性和张力。老师可以布置阅读笔记作为自由阅读的反馈,不但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可以让学生真正地有所收获。
  (五)突出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性
  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中职教育以就业为目的,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因为,在此之后,学生将走向社会,相比与那些高中教育的学生,他们更需要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和甘于奉献的工作精神。突出教学的职业性更能时刻提醒学生他们身上的责任,间接转化成他们学习的动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不同于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更应当关注生活和实际,不能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但是在职业教育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职业教学普高化的现象,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发展轨迹,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在很大程度上舍本逐末,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因此,老师应该积极地将教学资源与生活整合,将教学目标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芳芳.浅谈中职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7(30).
  [2] 钟德珍.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8).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浙东唐诗之路”是条文化路,它贯穿台州,天台是这条文化路上的一颗明珠,李白、杜甫等留下了众多关于天台、临海等地的优美诗篇,这无疑是我们台州宝贵的乡土资源。利用这一资源,采用多种方式,让“唐诗之路”进入语文教学,不但可以展现台州的山水魅力和文化底蕴,感受唐诗的韵味之美,也可以以此为依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和素养。  【关键词】诗路文化;经典诵读;课堂教学;语文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对于语文这种比较重要和基础性的课程来说,现代高中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且在新观念的影响下,现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了更多的人文精神。所以,本文通过对于人文精神概念的分析和人文精神渗透的必要性的分析,结合目前的实际教学情况,提供了一些比较好的渗透策略,希望可以为语文教学增添一些新的活力。  【关键词】人文精神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来说,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发挥着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只有开展好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才能维护好小学教育的整体局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始终为语文教学的更新提供着智力支撑和理论衔接。但在呆板的教学常态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淡化了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教学中缺乏理论支撑,常犯一些错误,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推进。基于这样的事实,本文对如何提高核心素养
【摘要】语文是语言与文字的结合,学习语文即是学习读与写的技能。读即是阅读,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在生活中难以积累到的素材与写作方法,提高我们写的技能,是我们阅读的意义之一。课堂小练笔是学生写作的“催化剂”,通过课堂上阅读到的文本,激发孩子们天真的想象,从而写出一篇充满童趣的小作文,提高孩子们对练笔的热情,使学生自觉培养练笔习惯。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小练笔;培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宋代大学者朱熹提出的读书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仍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借鉴。为此,本文围绕“朱子读书法”的内涵与特征进行探讨与分析,在阅读前人有关著作的基础上,并融合自己的读书体会,将朱子读书法分为三个步骤。  【关键词】朱子;读书法;内涵;特征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朱熹是理学家中正式明白教人如何读书的大家,他自己简要地概括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
【摘要】以创设读书平台和读文译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形成老师与学生间的阅读良性互动。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素材,并在贴近课文实际选题下进行写作训练;在仿写的基础上进一步续写,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读书平台;读文译法;贴文训练;仿写;续写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主流,有着密不可分、相融互促、整合统一的关系。阅读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