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教学浅谈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的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非常重视讲授古典诗词的考试重点,重视其工具性的特点,却忽略了古典诗词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性,把美好的古典诗词分析成了一句句重难点的文言句子、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句子翻译等等。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低头“快快抄写”,把古典诗词的鉴赏课变成了文言文的读写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也变得功利和浮躁,难以体会古典诗词的情愫。由此可见,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是教学中的当务之急。笔者以为,诗词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融入感情朗诵,领略诗词魅力
  1.感受语言美。朗诵,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对文章感受极为深刻。朗读课文以至于成诵,文章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诗歌语言形象、精炼,这就要求学生用心去读,久而久之,培养了语感,进而化为自己的东西,终身受益。
  2.体味感情美。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朗读者必须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这就要求学生朗读时必须先体会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务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方能打动听众。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处,更需要细心揣摩。
  3.理解思想美。古人读书当是今人之朗诵。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是朗诵的先决条件,同样,学生也因朗诵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朱熹也有同样的体会:“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二、明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读诗,必须关注诗人的遭遇、境况,关注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了解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等。“知人论世”有助于准确地把握特定时代的诗歌艺术。
  先看主体风格,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后看个体风格,一个作者的整体趋向和风格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深沉,李贺的险怪,苏辛的豪放,姜柳的婉约。但也要考虑作家多样的风格。如豪放派作家苏轼也有如诉如泣的《江城子·十年生死》,还有借咏杨花来抒发幽怨缠绵的离情别绪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注意走近作者,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方面的内容。作家的思想和经历往往又是密不可分的。古诗词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了解作者,认识作者,是理解作者作品的前提条件。只有对作者的生平阅历、思想品质、政治主张、成功失败等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才能对其作品有比较深刻的解读,才能成为作者的知音,才能走进他们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和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诗词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社会历史。这样,才能明白作者创作的缘起,才能明白诗歌内容和思想的指向。例如李白本想积极入世,却又鄙弃世俗、蔑视权贵,在政治仕途受挫后抑郁不平而又感到茫然,有时又因之流露出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了解了他的这些思想和经历后,我们才能准确地解读他的作品。
  三、抓关键字词句,学会理解鉴赏
  有人说,中华民族是个含蓄的民族。因此,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直抒胸臆的作品是很少的。如果说作品中出现了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语,那么这个词就是非用不可的了,也就是说,该词在作品中必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中的“爱”,“忽见陌頭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中的“悔”等,都可谓一字传情,一词凸现主旨。所以,我们鉴赏作品时,这类情感词是不容错过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典诗词中,诗人们总喜欢借助一些鲜明生动的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世界。如在赏析柳永《雨霖铃》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时,我们必然会抓住“杨柳”之依依,“晓风”之清冷,“残月”之孤寂,去感受词人此时此刻的特殊的心境。
  四、体会诗词意境,把握诗词灵魂
  在掌握了诗词的基本内容后,就要指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意象和意境。意象与意境都是诗歌中用来寄托情感,表达思想的自然附着物,它们的作用都是化抽象的情感为形象可感的具体形象,使得自然之物脱离了原来的客观物象而上升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古典诗歌中组成意境的单个物象是意象,意境就是一个个单个物象组成的有机的景观。意象既是自然之象,也是作者感情之象,意境既是由意象构成的自然之景,同时也是作者的心中之境。
  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探求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学会通过意象把握古典诗歌的意境。因为意象和意境是古典诗歌思想感情的直接附着体,是经过作者高度浓缩了的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艺术载体,对它的准确领悟和把握,是对古典诗歌艺术特点、思想内容和审美特征深刻理解的关键。比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开头就用“寒蝉”“凄切”“骤雨”渲染了一种清冷的气氛,为后文的恋人分别做铺垫。古人往往习惯借助一些固定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比如“月”是用来思乡的,“落日”表达凄凉失落的情感,“杨柳”怨别,“松”正直,“菊”高洁,“梅”坚贞等,学生可以抓住这些意象来体会意境。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前提下,在理解作者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和诗句的特点,找寻诗词中的意象,体会诗词意境,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把握住诗词灵魂。
  古诗词是人类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也是最能集中体现语言“文学性”的文学样式。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情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和鉴赏古典诗词,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市定南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利用SPOT-5、ETM^+等多源遥感数据和DEM数据,通过遥感解译,结合现场调查验证,初步查明深圳市主要活断层主要有NE向,NW向两组,从属于东南沿海构造体系。其中NE向的深圳断裂带为主要
写作是语文综合素养的表现,它涉及到学生语言的运用、语感的灵敏度、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语言天赋等,而这几种素养又都受着思维的调控。随着“课程标准”的新一轮修订,“思维的
采用地震非均匀度(GL值)预测方法,在震例回朔性检验研究、室内岩石破裂实验及GPS观测结果等三种途径对该方法预测效能进行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对中国大陆未来1~3年强地震活动主
一世纪前Rayer即报告了尸检肾静脉血栓所致的闭塞。六年后Rolimason发表肾静脉结扎后引起蛋白尿及血尿的动物实验观察。1939年Derow报告了第一例临床病案,以后病例数不断增加
利用中国电离层台站和地磁台网资料,总结了8.1级地震前出现的电离层f0F2(F2层临界频率)异常以及地磁低点位移、地磁日变化异常现象。对比研究了电离层与磁场短期异常分布及特征,结果显示:磁场与电离层时空异常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2001年10月8日出现低点位移,其突变分界线通过震中地区;震前1.5个月之内震中及周围地区出现地磁日变化异常,拉萨台电离层f0F2出现明显异常。
前列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误诊,一旦确诊,多属晚期。近年来,我们采用睾丸实质剥脱联合雌二醇治疗晚期前列腺癌1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3例,年龄61岁
本文介绍跨断层定点、定时土壤氡气连续观测的方法,并着重探讨了“土氡”观测中的干扰因素及其排除方法。认为该方法所提取的地震前兆信息可以应用于地震短临预报。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曾经明确界说:对于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通常叫做语感。那么,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结合具体教学片断分别从对“字”的咀嚼、“段”的联想、“篇”的朗读三个方面来谈语感的培养。  一、咬文嚼字——品用意,提升语感温度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
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浓,语文成绩不见起色,这大概是语文老师们经常抱怨头疼的事。面对问题,我们不妨反躬自省,试问下自己:我的语文课堂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吗?能让学生感觉到有所得,有所悟吗?  语文教学怎样教才有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际和学习经验,从语文老师的角度,就“语文课应该怎么教”的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供读者探讨:  一、依据文本特征教  语文教学中有个普遍现象,老师教课文,不管什么文
练习就是为了让学生有目标、有计划、有指导的"练",练习质量的优劣与训练的效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练习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简单、实用、高效,让尽可能少的练习发挥尽可能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