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湖泊湿地生态保护对策:以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来源 :湿地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ao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紧靠威宁自治县县城,高强度的人为活动对草海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已严重威胁草海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安全。分析了草海保护区的保护管理现状,总结了草海保护区存在污染治理难度大、保护与发展矛盾、水土流失严重、管理体系不完善、科研监测能力弱等突出问题。提出保“草”治“海”、鸟进人退、拦沙固土、完善管理体系、提升科研监测能力水平、加强社区共管发展、防治有害生物、候鸟疫源疫病防控的保护对策,旨在维护草海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提升草海保护区的科学保护和管理。
其他文献
筛选适合三江平原土壤污染特点且具有较广适应性的重金属超富集湿地植物。以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中典型湿地植物小叶章、臌囊苔草和柳叶绣线菊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体及土壤中铜(Cu)、铅(Pb)、锌(Zn)、锰(Mn)、铬(Cr)的含量,利用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对3种植物吸收重金属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小叶章沼泽土壤Cu、Pb、Zn和Cr含量均高于其他两个样地,其中土壤Cu和Pb含量差异显著(P<0.05)。臌囊苔草沼泽土壤M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样地(P<0.05)。3种植物对Cu、Z
以佛山市高明明湖艺术公园生态园林水景为例,阐述了一种以低养护生态湿地水景理念为主导,构建具有良好稳定性的湿地水体自净化生态循环系统,包括水体造型构筑、种植区土壤改良、植物选择配置及种植、滤食性水生动物投放、低养护湿地景观植物配置及后期管养等全方位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湿地水景建造技术节省60%的后期管理费用,可有效解决人造近自然生态湿地水景维护和使用成本高等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在鸟类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基于计算机视觉和生物图像的研究,以湖北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中野生动物保护监测智能识别系统为例,论述了人工智能在鸟类保护系统中的应用。该系统主要是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对野生鸟类进行目标检测和识别,实现鸟类的实时监控和自动识别,对鸟类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为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动态过程,利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旅行费用法和成果转移法等方法,评估了神农架大九湖湿地11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神农架大九湖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