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始于龆龀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mi_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正处于乳牙换恒牙的时期,古人把此年龄段的孩子称作“龆龀”。这时的孩子渴望了解世界,渴求展示自我,正当知识构建和人格形成的黄金时期。国学启蒙应始于龆龀,让小学低年级学生接受国学的浸润,烛照他们的内心,开启他们的心智。为此,我们精心编撰了国学校本教材。我们学校的国学校本教材有四大特点:择善而从,有助于帮助孩子日常生活中选择好的学,照好的做;博学于文,能启迪孩子的心智,丰富知识,开阔眼界;约之以礼,能传递正能量,激励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立足以根,引导孩子立足于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根源之上,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如何有效有趣地在低年级进行国学教学?我们不妨用好国学校本教材,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多探究: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价。

一、教什么


  1.教学内容必须经典。低年级的国学教材既要经典,又要让七八岁儿童能够接受;既要是文化的传承,又要能滋养孩子的心灵,有利于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行和人格。为此,我们的学校编写了一本校本教材——《童声雅诵》,教材内容遵循经典传承的原则,确定为《三字经》《弟子规》《古诗》《小古文》这些篇目。在遵循经典传承原则的前提下,为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征,进行了二次遴选,将《三字经》《千字文》分为精读、略知两部分。例:“亲有疾,药先尝,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这些片段所传达的思想和旧时习俗,与现代的社会不相符,我们理智规避;而“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些片段与儿童的养成教育息息相关,我们选为精读。
  2.教学内容可以拓展整合。国学课我们以校本教材为依托,但又不拘泥于教材上的内容。国学课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语文的一条侧枝,要和我们的语文教材相结合,整合教学。例如:课本中教学了古诗两首《春雨》《咏柳》,相机学习“童声雅诵”中的《惠崇春江晚景》《江畔独步寻花》。将语文课本和校本教材整合教学,并适时拓展。
  3.教学内容应该分层灵动。一个班级总有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特强,当堂就能轻轻松松掌握所学内容。教师可以给这一类学生添加“自助餐”。校本教材中《三字经》《千字文》都有完整版,放手让他们自学其中略读的部分,也可以建议家长参与其中,提供《唐诗三百首》《小古文100篇》等,教师适当地在课堂中给课外自学的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国学教学的内容,做到因人而异,分层要求,灵动选择。

二、怎么教


  1.明确任务,真正参与。国学的课堂教学并不尽如人意,有时我们会碰到尴尬的情况。学生看似一个个坐得很端正,读起书来却懒洋洋的,提不起神,甚至于一堂课学下来,个别学生诵读所学的内容还是似是而非,把“凡训蒙,须讲究”读成了“凡训蒙,须讲求”。究其原因是这些读错的学生课堂上人云亦云,小和尚念经,眼到心不到,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对此,我的对策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看拼音,自己练习读准字音,并明确要求,争取全班学生人人都能读到几遍,觉得难认的字画上圈圈。教师少范读,把领读的机会让给更多的学生。如此奔着目的任务去读书,效果明显好转,为准确流利地背诵打好了基础。
  2.因文而异,方法灵活。游戏法,比如《三字经》中“九族”一段的教学,教师可以制作九张卡片,从高祖父、曾祖父,一直到玄孙,打乱顺序分发给九名同学,再让孩子们按照从长到幼的顺序重新站队。直观法,加深学生理解记忆。例如,《三字经》中提到 “八音”是“匏土革,木石金”,其实这是一系列制作乐器的材料。为使学生明白就可以准备葫芦丝、埙、鼓、快板、石磬、小号(实物或者图片)。演练法,给有的内容配上故事,并让学生表演。例如,《弟子规》中的故事“孝感动天”,孔融黄香的故事;《三字经》中“囊萤映雪、负薪挂角”的故事。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起到激发兴趣、帮助理解的作用。
  3.读背记忆,活泼多样。对于国学,我们教学预定的目标就是熟读成诵,不求甚解。而这种以读为主的课堂往往会枯燥乏味,所以我们教学中要多想办法,采用花式读诵。
  一般的朗读法,包括范读、引读、领读、小组读、对读、接龙读、配乐读、变换节奏读;还有个性化的读背方法,如“单轨火车”“双轨火车”读法,所谓“单轨火车”就是学生一个一个地读,“双轨火车”则是同桌两人一起往后开火车,这种诵读方法既培养了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又促进了同桌小朋友的团结合作。
  节拍朗读,借助动作帮助记忆。动一动还可以控制节奏,许多经典重在读出韵味,明白句子间该有的停顿。这种方式很实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还可以唱一唱。
  常用记忆法。卡片记忆法,用于内容难读处,卡片可写每句开头字,让学生联想记忆。擦字记忆法,老师的课件随着学生朗读逐渐擦去或者淡化所读内容。这样面对即将消失的诵读内容,学生的思想更加高度集中,珍惜瞬间,抢时记忆。角色调换法,让学生来教老师读。这样可以检验学生的注意力,锻炼他们的胆量。

三、如何评


  1.当堂评价,精彩纷呈。当堂评价可以设立个人奖、团体奖等。有口头表扬的、有颁发诵读之星卡的,有当堂录像发班级群里展示的,还可以在黑板上开辟经典诵读一角,奖励诵读优秀者,课后写下下一次的诵读内容。如果觉得自己的粉笔字不够端正漂亮,有特权指名其他同学帮忙。不管评价采用何种形式,都是为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日常评价,家长参与。一个班级一般都有四十多名学生,教师如果像批作业一样一个一个去检查背诵,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发动家长参与评价,一一对应,化繁为简。教师可以在学期初制作一张评价表,把每周需要诵读的内容打印成表格,张贴在《童声雅诵》的书中,请家长随着教学进程进行评价签字。也可以让家长把孩子的背诵录音发班级群里,进行网上交作业。对于班上个别特殊的家庭、特殊的孩子,教师给予特别关注,个别辅导。
  日常评价,也可发挥群众的作用。學生和学生之间相互背诵检查,互相打钩做记号。
  3.学期评价,题型恰当。除了班级评价外,学校可以在期中期末时,对班级进行统一评价。一年级第一学期可采用抽背的形式口头检测,一年级第二学期以及二年级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测试。当然要考虑采用恰当的题型,由于国学教材中生僻、繁难的生字较多,学生的识字量不够,我们出卷老师需尽量避开填空题,出一些连线题、判断题、选择题这样的类型。
  不管何种评价都要遵循如下三个原则。①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存在个体差异。②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在自己的努力下继续提升自己,获得成长的喜悦。③激励性原则,用公正合理、灵活多元激励性评价,帮助其树立自信,快乐地完成国学诵读任务。
  无论是教材的选择、方法的运用,还是评价的措施,教师都要考虑龆龀之年的身心特点,让我们的学生愉快地接受国学文化的浸润,开其智,立其德,树其人。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精读引领课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所谓精读,就是深入细致地研读。下面就以《搭石》一课为例来谈谈精读引领课的目标制订及落实。一、确定双线主题,抓牢语用主线  “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重视双线主题,即“人文主题”和“语用主题”。《搭石》是四年级上册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语言质朴,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赞颂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所以,本课的人文主题为体会乡
期刊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所著的长篇小说,主要描写的就是知识分子为了科举考试而耗费毕生精力,是清代著名的讽刺小说。小说之中有个精彩的桥段就是范进中举。范进作为科举制度中的一个典型,其考试的过程也是当时清代科举的缩影。  清代的科举制度规定:要想参加科举考试首先要成为秀才。所谓秀才,也叫进学,指的是那些参加童试合格的,再经过督学考试合格的,这时考生才有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和资格。首先,考生要参加每三年举
期刊
调查发现:高达74%的乡村孩子一年阅读的课外读物不足10本,七成乡村家庭藏书不足10本。拯救乡村儿童的阅读缺失,已是我们这些农村教师刻不容缓的事。于是,我从识字教学的革新开始,投入到大量阅读的教学研究之中。  科学已充分证明,12岁以前是人的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期。而汉字本身集音、形、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也使儿童集中、快速、大量识字成为可能。学龄儿童识字记字的能力,一年级
期刊
基于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带领孩子透过文本去感悟文本背后的内涵。《梅兰芳学艺》选自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在组织教学活动前,我做了简要调查,发现学生对于京剧的了解、对于梅兰芳的认识,真的知之不多。那么,这一教学难点应该如何突破,从而使课堂气氛不显得单调而沉闷呢?一、巧做文本先行者  解读文本的过程,是
期刊
传统的识字写字教学比较枯燥,学生通常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机械的认读识记。因此,更加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并且结合儿童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学会用多种方法主动识字。一、增趣味,在游戏体验中识字  师:老师把只需要认识的生字用蓝色标出来了,把需要会写的生字用红色显示出来了。看,这些字宝宝你都能读准确吗?咱们先来开火车读一读蓝色部分的字,看看哪一小组开得又快又好?(学生开火车识字)  师
期刊
说理性文章重于抽象思维,小学生理解这类文章有一定困难,虽然这类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数量较少,但对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好处。在教这类文章时,除了关注重点词句的理解、段落大意的归纳,还应考虑它自身体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引导学生注意四个想一想。一、想一想作者的观点  以《谈礼貌》教学为例,教学时不宜在初读课文后立即提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这一问题,而是可以有梯度地设计成以下问题。  1.
期刊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简而言之就是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将语言文字表达的点融入其中,培植语用表达,生发语用表达,随课堂触发表达的欲望和思想。一、依托课程资源,模仿写作方法  朱熹云:“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作文教学中依托课程资源,抓住训练点,适时、适量、适情地进行经典语句、段落、篇章、立意等方面的模仿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
期刊
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题”和“目”的解释为:“题”,额也;“目”,人眼也。额头和眼睛都是人体中最突出醒目的部位,文章的题目也先于文章结构和思想感情映入读者的眼帘,它是张僧繇笔下龙的眼睛,是文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文章题目的重视,很多学生多套用常见的作文题目,如《难忘的一件事》《我最喜欢的一堂课》等,而缺少一种基于一篇文章自身的特点,对题目进行精心设计的意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它丰富的人文内涵。而新课标的课堂应该是“阅览室”,是“工作坊”,是“聊天室”,是“大平台”,是“旅游线”,更是“游戏场”。其中,“综合”性学习之“综合”除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整体提升等方面的“综合”,更应该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
期刊
习近平主席考察北京师范大学祝贺第30个教师节时指出:“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古代的诗词,如何在孩子心底生根,如何在他们的生命里留下印记,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诗词教学要以“诗”“词”的形式打开。一、初识诗词的形式  诗、词的外部形式是不同的。格律诗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