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场大屠杀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故事家喻户晓,后人也常认为三国是英雄辈出的辉煌时代。然而,三国除了文韬武略,还充满了杀戮、血腥和痛苦的呻吟。
  曹操名诗《蒿里行》是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按照他的说法,全国只有1%的人还活着。这显然不合情理,1%仅仅是曹操的猜测,也混杂有夸张的艺术手法。但一斑窥豹,三国的确是人口锐减的时代。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中国有1067万户、5648万人;经黄巾起义、军阀混战、三国鼎立,到了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三国复归一统,中国只有1600万多人了。123年间,少了四千万人。人都到哪里去了?
  公元192年,董卓残部攻破长安,当时京畿地区还有数十万户。董卓残部横行抢掠,饥饿的民众“二年间相啖食略尽”,以致街道上堆积着凌乱的白骨,到处充满腐尸的臭味。
  在三国鼎足之势形成之前,后人津津乐道的三国枭雄们惯用的战争手段不是别的,而是屠城。董卓曾派军队到百姓正在赶集的阳城(今属山西晋城)大肆抢掠,把男子统统砍头,把抢来的妇女分配给士兵为婢妾。曹操的军队为救刘备而攻击吕布,首先攻下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将彭城的数万名守兵和平民全部杀戮一空……
  回头再读读那些产生于三国的成语,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孜孜不倦”“兵贵神速”的背后,是残酷的战争,是杀戮的血腥,是扭曲的人性。
  侥幸躲开杀戮的人又怎么样呢?饿死。汉明帝永平五年(62年),1个铜钱可购6.25斤谷;到董卓部将屠长安后,1斤谷要4000个铜钱。饥饿的人没有东西吃,开始吃死尸,大人吃小孩,男人吃女人,壮年的吃老弱病残……两年间,数十万户人所剩无几,一片荒凉。汉献帝逃出长安,连宫女都饿死在途中,更不用说平民百姓。
  人们没有吃的,却有瘟疫。饥荒和战争使发生瘟疫的机会增加,而且常常大面积地传播。三国时期多次出现大瘟疫。曹操赤壁之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士兵中很多人得了疫病。瘟疫导致中原人口锐减。百姓几乎死伤殆尽,军队无从征粮,只得去其他军阀地盘上去抢,加剧了军阀混战,人死得更多。
  没有死在战争中的百姓则像牲口一样被当作战利品,每次攻城略地都伴随着大量人口强制性迁徙。曹操攻下汉中,将汉中人口悉数迁徙到北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虽然失败,但他将天水等地的百姓强行迁徙到汉中;孙权向魏国发动攻击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苏北、淮南抢掠人口……
  除了抢对方的人口,魏、蜀、吴也不约而同地出台了奖励生育和强制婚配的政策。然而,即便每家都不遗余力地结婚生子,仍然收效甚微。司马炎建立西晋时,魏、蜀、吴加在一起不过767万人。这个被后世浪漫遐想的时代实则是触目惊心的黑暗时代。
  编辑/安楠
其他文献
有人说星星是“发光的漂浮在太空中的石头”,这种说法很有诗意,也较准确,但我觉得“石头”一词太重了。  波兰作家舒尔茨也说过星空是“闪烁着朦胧信号和布满陨石的天空”,跟前面的说法大同小异,“陨石”一词同样让我觉得太重。  我在夜里看星星的时候,常常忽略掉它们的重量,后来懂得一点儿有关星星的知识,也不愿相信它们是石头或陨石。  为什么我会这样固执?因为,我一直认为有重量的东西都会坠落——那么,一颗星星
秦惠文王即位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在秦国变法近二十年的商鞅车裂灭族。然而奇怪的是,秦惠文王并没有对商鞅的新法采取任何措施,也就是杀其人而不废其法,这是为何呢?  因为秦惠文王是反对商鞅其人,并不反对商鞅变法。为何秦惠文王要反对商鞅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为私仇,第二是因为忌惮。  当年商鞅在推行变法的时候,身为太子的秦惠文王触犯了法律,执法刚正严苛的商鞅便拿太子的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作为
张居正死时只有57岁。他为什么死得那么早?主流说法是他死于痔疮发作。万历九年(1581年),从张居正故乡来了一位民间医师,给辗转卧榻的张居正治病。他给出的方子对痔疮治疗效果不错,但也极大损害了张居正的健康,张居正在奏章中说自己“数日以来,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寸步难移”。这不像是痔疮发作。那么,张居正到底死于什么呢?  要想搞清楚这一点,首先要知道当时的人是如何治疗痔疮的:他们使用一种叫“
1946年初的某一天,盟军驻东京宪兵司令部门口来了一个身着和服的老头儿,从他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脚步和每次迈步时的痛苦表情中,不难看出他已时日无多。然而,他面对接待他的美军军官说的两句话,立刻把全场都惊着了。第一句是:“我是来自首的,我觉得我有资格成为甲级战犯。”第二句是:“如果由我来当(日本陆军)总参谋长,根本轮不到你们今天在这里耀武扬威。”  这个跑到盟军宪兵司令部自首的老头儿,就是在终战时已经
梁山好汉在排定座次后,一时太平无事。一日,宋江在报上看到当地人才市场将在某月某日举办大型人才招聘会,心中不由暗喜:我水泊梁山众兄弟个个身怀绝技,何不派他们去人才市场走一遭呢?  那日,人才市场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来招聘的单位也可谓五花八门,行行皆有,但仍是僧多粥少。这不免也让梁山众好汉们心里没底。  “这不是黑旋风李逵吗?哎呀,还有拼命三郎石秀、霹雳火秦明。太好了,还面试什么,我们讨债公司要定你们
汉文帝二年(前178年),西汉丞相去世,丞相的位置便空了出来。此时的汉文帝刘恒逐渐熟悉了朝政,知道此时天下是动不如静,丞相有没有能力并不重要,反正底下有十三曹等官员分任着国家机器的每个零件,有他们在,这个国家就不会停止运转。但是丞相这个位置也不是随便谁都能坐的,必须找一个有足够威望的人才行。汉文帝想了想,觉得还是曾担任过右丞相的周勃最合适。于是汉文帝决定,让周勃回来继续接任丞相一职。  周勃这次回
贾诩这个在三国职场上叱咤风云的业务骨干、公司精英,其实在年轻的时候走到大街上,没几个人认识他。他之所以能够在人才众多的三国职场脱颖而出,除了自身的才华外,更得益于他善于分析形势、审时度势。  某年,贾诩因病辞职,和一群人回家,结果路上碰到一伙势力很大的地方组织。贾诩和同行的人都被俘虏了,这伙人准备活埋了他们。  贾诩盘算着请谁当救兵,算来算去,算到了当时威震西北的段太尉。其实,段太尉跟贾诩八竿子打
据《坚瓠秘集》记载,明嘉靖年间,绍兴有个秀才叫张益。一天晚上他昏昏欲睡时,看见两只苍蝇飞了进来,停在桌子上,瞬间变成两个人,而且越长越大,最终两人长得有七八尺高,还伸出手慢慢向他身上摸来。  张益目睹此景,吓呆了,以为这两人要害自己,没想到这两人一人抱住他的脑袋,一人抱住他的脚,拼命拽。张益觉得自己的身子不断被拉长,最后“长与屋等”。两人比画了一下,似乎觉得还不够,于是分别站在屋子的对角,继续拽,
绍兴三年(1133年),张杭出生于父亲张浚在战争前线的官衙。绍兴五年,宋高宗向金投降乞和,一大批爱国将领、民族英雄纷纷被贬官,因抗金有功被升为宰相的父亲张浚也被罢相,贬居永州(今湖南永州),年仅五岁的张栻随父迁往谪地。  仕途上的滑坡让张浚有了更多时间花在对张杖的教育上。让人欣慰的是,张栻从小聪明伶俐,好学善悟,是一棵值得培养的好苗子。张浚亲授他《易经》,十四五岁的他竟能有所领悟。  宋孝宗即位第
曹操在赤壁大败后十分不服气,写信到处宣扬:“我是因为军队发生瘟疫,所以才烧船自退的,绝不是让周瑜打败的。”曹操虽极力否定失败,但仍决定报仇,准备逮着机会再和东吴水军一决高低。因此他灰头土脸逃回许都后,在建安十四年(209年)春暖花开时节驻军谯地,“作轻舟,治水军”,开始了二下江南的准备工作。  两年后,曹操出兵西北,征讨对象是马超、韩遂。赤壁之战时就有传言,说这两个人贼心不死,准备袭击许都,断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