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而善问”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1986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不善提问仍然存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这亟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开放数学课堂是培养提问能力的重要策略,策略可让学生在开放式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目的。本文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视角,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题能力的一些现状入手,分析其原因,并力图提出培养学生提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从而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和谐;提问;课堂
  一、“没问题”的“和谐”课堂
  在一节小学数学家常课上,该落实的知识点都落实了,该达成的教学目标也基本达成了,就是缺少了知识的拓展。通常这时有些教师会问学生:“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这时细心的人会注意到,课堂中出现了非常“和谐”的一幕,体现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理解和尊重”。)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学生会适时地齐声回应:“没问题!”(当听到这个回答时,教师的嘴角会掠过一丝不被察觉的微笑。)教师接下去就会说:“很好,请大家翻到书本第X页,今天我们做第X题……”
  这样的场景,作为一线教师,可能亲身经历过,也可能在同行身上见到过。那么,学生真的没问题吗?还是因为学生不敢提问题抑或不会提问题?
  二、“和谐”课堂产生的原因
  带着这几个疑问,我对我所任教学校的学生展开抽样调查。在3~6年级的学生中,随机抽取60名学生,有40名学生在同一节课后认为自己“没问题”,约占总人数的67%;有9名学生觉得有问题,但不敢问,约占总人数的15%;还有11名学生认为自己没去想过有没有问题,约占总人数的18%。
  调查结果证明,学生在提数学问题能力方面明显存在缺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是学生提数学问题意识的缺失。学生没有意识到,提问题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把提问题当作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学生提数学问题能力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学生“不会问”。最后,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没有给学生说的机会。“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没有机会说与问。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后果?我认为这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极大的相关。
  (1)是由于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在很多教师的内心深处,对于每节课的知识性目标,相信每位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心中都有谱,而这也是很多教师心目中的首要任务。当课即将结束,首要任务也如期完成,让学生提问题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额外任务。然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为了和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大多数教师也会适时地问上一句:“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但这样的问题在大多时候都成为一道摆设。我们都不得而知。
  (2)是由于部分教师营造的课堂心理环境较为紧张,这也是小部分学生不敢提问的原因之一。教师严格过度,所营造的课堂心理环境过度紧张,并严重到学生不敢提问题的程度,这对学生的发展就较为不利了。
  三、培养“有问题”的“思辨”课堂
  1.创设课堂环境,优化心理,使学生敢于提问
  在教学中实施教学民主,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前提。教师要把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做到“严而有度”。我在和学生交流时,和学生“约法三章”:在纪律方面,得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如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等等;在学习方面,就有很多的“可以”,如教师有错可以大胆提出来;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发问;回答有误可以重答;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论,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规则了然于心,这就非常有利于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创设,为提高学生提数学问题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2.多样激励措施,树立信心,使学生勇于提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中低段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来源于外部动机,如自己的父母或教师的奖惩行为,特别是教师,对小学生影响较大。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就听老师的话,也就是这个原因。因此,我和我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制定了行动规则:如提一个数学问题可以加一颗星,若凑足了10颗,就可以换得一样小礼物,如一支铅笔,一块橡皮,等等。
  这样的方法相当有效,在短时间内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一下课,我就被学生们围得团团转。然而新的麻烦也接踵而来:学生提的数学问题五花八门,参差不齐。有过于简单的,也有过难的,不一而足。
  我再次陷入思考。看来仅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仍然不会提问题,教师还需就如何提问题,或者说提问题的技巧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3.教师适时介入,合理指导,使学生会提问
  课堂内,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践操作等途径,充分为学生提供提问题的空间。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时,我创设了情境:“笑笑班有50名小朋友,双休日约好到儿童公园划船。工作人员告诉笑笑,每条船限坐8人,请问笑笑至少要租几条船?”很显然,这是一道有余数除法问题,马上有学生举手,并列出式子:50÷8=6(条)……2(人)。这时,我不容分说就板书:“答:至少要租6条船。”马上有一个学生情不自禁地叫出来:“老师,错了!”“怎么错了?”我故作疑惑。“还剩下2个人,怎么办?”边上有一个学生涨红了脸帮着说道。这时我适时地反问:“那你们想想看,怎么办好呢?”“再租一条!”又有一名学生来不及举手抢答道。我注意到,很多刚才还一副疑惑表情的孩子瞬间恍然状。我意识到我的“小伎俩”成功了。
  课堂外,当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不要马上反应,而是先让学生说说他是怎么想的,即展示学生最原始的思维过程,后找出学生的认知盲点,并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后,他会得到更多的启发。慢慢地,我发现班里的孩子面对问题时开始学着自己思考了,在提问题的时候也不会太笼统,提问也比较到位。
  4.培养质疑兴趣,提升内驱力,使学生乐于提问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比如在讲“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数,然后由教师很快判断它是否能被5整除,当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无误后,学生就会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多位数能否被5整除的?”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境。
  当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个过程。然而,只要教师重视学生提问题能力的培养,到了一定的时间,学生的提问能力定会发生质的飞跃。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有问题提、爱提问题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机会;才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市城东街道李宅小学)
其他文献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灵魂人物,首先要树立威信,拥有凝聚力。我是在高一文理分班后接班的,在接任之前我曾经想是不是以严厉的冷面孔出任会更容易奏效。可是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五十多张依然透着稚气却写满期待的脸,我还是选择了一贯的微笑。家人担心地说,小心镇不住学生,我也心怀忐忑,直到一个女孩悄悄对我说:“老师,在这个陌生的班级里,是你的微笑让我感到一丝温暖,让我当课代表吧,我想帮您干点事。”我释然,相信以真
摘 要:小学英语是一门囊括多彩美育成分的学科,不仅具有韵律、文字与规律之美,而且曲、图、音乐与短片都充分体现着外国传统文化的特征。除此之外,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也为小学英语教学“寓教于美”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若能读出英语的韵律美,突出英语的文化美,则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提升整个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寓教于美  语言作为人们日常沟通的桥梁,其教学
缘起  很认同于丹老师 “教育要成全孩子的尊严” 的看法。确实,教育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良好的教育既要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也应成就师生当下的幸福生活。学习和成长,本来是一件很让人愉快、令人向往的事情,也是人与生俱来的需要。试想,如果生命体生来就厌倦学习,这个世界或许就不会生生不息、繁衍进化了,人类创造的文明也就不可能有传承与发展了。  然而,很多初中老师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在当前的初中学生中
甘南乡土文学就是以反映甘南地区各族人民生活为主要内容,而且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甘南乡土文学是居住和生活在甘南这块土地上的作家,对甘南深藏的真情、激情、忧患的表达。  语文学科从呈现形式上说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笔者尝试开发“甘南乡土文学”校本课程,是对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衔接与扩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摘 要: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是很多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本文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为例,针对物理课堂如何即兴出题,举一反三对原有题目不断“改装”拓展进行一个教学总结。也希望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起为创设高效物理课堂而努力。  关键词:即兴出题;出题技巧;物理情境;举一反三  本文从学生学习物理的困惑入手,提出即兴出题的好处,并结合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是一种新的课型,如何定位这类课型,如何区别于课内阅读教学,这是这类课型的核心。如何提高这类课的课堂质量和效率,我就用一节《西游记》的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为例来谈谈。  第一,课堂定位要准确,目标落实要到位。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和平时的课内阅读课教学有本质区别,课内阅读课的目标是从朗读与默读、词句理解、表达方式、内容把握、情感体验、标点符号、积累运用等方面提出来的,各方面的年段目标
摘 要: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南武小学(以下简称“南武小学”)秉承“崇文尚武”的百年文化,坚持“崇文尚武,内外兼修”的德育理念,从崇文尚武,内外兼修,德育理念育德于心;文武双星,群星璀璨,德育实践成德于行两方面具体阐述德育之措施,探索特色德育模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德育于学生行为养成、品德培养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其实效不会立竿见影,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南武小学百年以来,秉承“崇文尚武
摘 要:本文以高中历史教学为视角来探讨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并尝试提出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以期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历史教学;优越性;误区;遵循的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的整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目前最有前途、最先进的教学手段。许
摘 要:打造学校文化,是深化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学校办学品位的需要。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九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竹文化”办学思想扎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本文围绕“竹文化”理念,从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展开阐述,谈我校如何以文化立校,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  关键词:竹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  一、“竹文化”破土而出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国文
摘 要:“学讲方式”是近两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种尝试。文章从“学讲方式”的定义出发,对比了“学讲方式”与传统教学的差异,分析了“学讲方式”下课堂中“学困生”的现状,思考提出了改善“学困生”课堂参与度的途径。  一、什么是“学讲方式”  “学讲方式”是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1]“学讲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