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讲方式”下学习氛围的提高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_8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讲方式”是近两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种尝试。文章从“学讲方式”的定义出发,对比了“学讲方式”与传统教学的差异,分析了“学讲方式”下课堂中“学困生”的现状,思考提出了改善“学困生”课堂参与度的途径。
  一、什么是“学讲方式”
  “学讲方式”是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1]“学讲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教师逐渐退到课堂教学的“幕后”,成为“助学者”。“学讲方式”树立了“天赋”潜能、自主学习、机会公平和教学民主的理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互助、共享等品格,以及探索、分析的学习品质。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感知、领悟、实践的学习机会,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他们提供不同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通过教学民主,发展教学相长的关系。
  二、“学讲方式”与传统授课的区别
  (1)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导变为学生参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室内按照“秧田式”整齐地排列座位,教师在讲台上“满堂灌”,学生在下面被动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而“学讲方式”下,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进行“围坐”教学。
  (2)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受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我国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组织上课、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2]在这一模式下没有反映知识向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转化的规律,老师传递多少信息,学生就接收多少知识。“学讲方式”则相反。
  (3)学生由独立学习到合作探究。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课后独立进行复习巩固,吸收消化知识,都是个体行为。“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小组成员合作等学习方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进去”的目标。
  三、学讲模式下“学困生”的课堂状态
  “学讲方式”下主要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自主学习、课堂练习、阅读写作和游戏竞赛时,强调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互助。作为合作小组成员之一的“学困生”群体,由于学习习惯差、知识底子薄、接受速度慢、心理负担重等原因,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合作学习”中表现不佳,也不利于“学困生”自身的成长。
  四、提高“学困生”课堂学习参与度的方法
  (1)合理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主要载体,班级学生的分配组合、小组成员结构十分关键。要根据学情,结合教学效果,按照4~6人一组的方法,坚持互助结伴,共同提高的原则,实现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合理搭配。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每一名小组成员的作用,实现互补提高。同时定期引导班级内小组间成员进行交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从其他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吸收不同的知识养分。
  (2)加大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困生”由于学习习惯差、底子薄,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十分吃力。要帮助他们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教会他们预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先识读课文中的新字词,分清段落,画出自己所不理解的有疑问的语句等,学会借助字典、书籍、网络等途径查找资料,解决问题,让学生深入书本中去,发挥他们的思考、探究的能力,提供给学生自我感知、领悟、实践的学习机会,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天赋”的。
  (3)实现课堂教学“优先”策略。在小组合作中,我会更多关注“学困生”群体,教学中对“学困生”实行优先表现、优先答疑、优先表扬的原则。特别是在交流展示、质疑拓展等环节,实行“讨论发言人”轮流制度,不固定某几个学生,树立机会公平的理念,让全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群体也参与其中,使他们变“看客”为“参与者”。
  (4)发挥教师引导示范点评作用。“学讲方式”下,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发挥“助学者”的作用,充分掌握学情,在“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等环节中,走下讲台,走近课桌,对“学困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及深化学习问题进行适当点拨。
  总之,“学讲方式”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尝试,“学困生”是教学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只有找准两者的结合点,通过正确的培养、科学的引导、恰当的激励,相信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学困生”群体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学习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张德超.学进去 讲出来——徐州市域课堂教学改革行动研究[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2]王俊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8):68—69.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黄山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要善于转换不同的视角来与学生“说话”,文章主要从三个视角展开,俯视学生,遵循教育常态;平视学生,实现教育平等;仰视学生,凸显教育主体。同时,教师要善于驾驭语言来与对象“说话”,主要表现在与学生沟通时、课堂教学时、与家长沟通时。笔者根据工作几年中的实践与见闻,浅谈如何与学生“说话”。  关键词:“说话”;视角;语言  “会说话”,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在恰当的时机,对恰当的人,说出恰当的话。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灵魂人物,首先要树立威信,拥有凝聚力。我是在高一文理分班后接班的,在接任之前我曾经想是不是以严厉的冷面孔出任会更容易奏效。可是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五十多张依然透着稚气却写满期待的脸,我还是选择了一贯的微笑。家人担心地说,小心镇不住学生,我也心怀忐忑,直到一个女孩悄悄对我说:“老师,在这个陌生的班级里,是你的微笑让我感到一丝温暖,让我当课代表吧,我想帮您干点事。”我释然,相信以真
摘 要:小学英语是一门囊括多彩美育成分的学科,不仅具有韵律、文字与规律之美,而且曲、图、音乐与短片都充分体现着外国传统文化的特征。除此之外,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也为小学英语教学“寓教于美”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若能读出英语的韵律美,突出英语的文化美,则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提升整个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寓教于美  语言作为人们日常沟通的桥梁,其教学
缘起  很认同于丹老师 “教育要成全孩子的尊严” 的看法。确实,教育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良好的教育既要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也应成就师生当下的幸福生活。学习和成长,本来是一件很让人愉快、令人向往的事情,也是人与生俱来的需要。试想,如果生命体生来就厌倦学习,这个世界或许就不会生生不息、繁衍进化了,人类创造的文明也就不可能有传承与发展了。  然而,很多初中老师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在当前的初中学生中
甘南乡土文学就是以反映甘南地区各族人民生活为主要内容,而且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甘南乡土文学是居住和生活在甘南这块土地上的作家,对甘南深藏的真情、激情、忧患的表达。  语文学科从呈现形式上说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笔者尝试开发“甘南乡土文学”校本课程,是对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衔接与扩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摘 要: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是很多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本文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为例,针对物理课堂如何即兴出题,举一反三对原有题目不断“改装”拓展进行一个教学总结。也希望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起为创设高效物理课堂而努力。  关键词:即兴出题;出题技巧;物理情境;举一反三  本文从学生学习物理的困惑入手,提出即兴出题的好处,并结合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是一种新的课型,如何定位这类课型,如何区别于课内阅读教学,这是这类课型的核心。如何提高这类课的课堂质量和效率,我就用一节《西游记》的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为例来谈谈。  第一,课堂定位要准确,目标落实要到位。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和平时的课内阅读课教学有本质区别,课内阅读课的目标是从朗读与默读、词句理解、表达方式、内容把握、情感体验、标点符号、积累运用等方面提出来的,各方面的年段目标
摘 要: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南武小学(以下简称“南武小学”)秉承“崇文尚武”的百年文化,坚持“崇文尚武,内外兼修”的德育理念,从崇文尚武,内外兼修,德育理念育德于心;文武双星,群星璀璨,德育实践成德于行两方面具体阐述德育之措施,探索特色德育模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德育于学生行为养成、品德培养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其实效不会立竿见影,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南武小学百年以来,秉承“崇文尚武
摘 要:本文以高中历史教学为视角来探讨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并尝试提出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以期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历史教学;优越性;误区;遵循的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的整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目前最有前途、最先进的教学手段。许
摘 要:打造学校文化,是深化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学校办学品位的需要。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九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竹文化”办学思想扎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本文围绕“竹文化”理念,从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展开阐述,谈我校如何以文化立校,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  关键词:竹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  一、“竹文化”破土而出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