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公共生活中遇见幸福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975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幸福与教育》这一教育理论力作中,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关怀伦理学家内尔 · 诺丁斯强烈呼吁将“幸福”与“教育”关联起来,从“幸福”这一独特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她认为,幸福来源于生活,扎根于人类生活的三大领域——私人生活领域、公共(或社群)生活领域以及职业生活领域。每一个生活的环节和角落都潜藏着幸福,其中公共生活领域更是学生群体获得幸福的最主要区域。我们应该从诺丁斯的幸福教育观中得到启示,去寻觅、去创设公共生活中种种美好的契机,让学生与幸福不期而遇。
  一、 倡导呈现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遇见幸福
  诺丁斯倡导“呈现式(exposure)教学”。所谓呈现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摒弃强制灌输的方法,尝试把新授内容全部“呈现”在学生面前,向学生发出“邀请”和“召唤”,引导学生做出明智的选择。呈现式教学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是自然性,整个教学活动脱离教师的强制,努力促成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自然相遇;第二是自主性,强调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需求,学生的自由选择权利得到尊重;第三是创生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应对学习中的难题、智力上的挑战。在呈现式教学中,学生因求知欲得到满足,选择权得到兑现而感到快乐,而这种真实的幸福体验,更会促使后续的学习活动更加持久和有效。
  案例:认识“平移”概念
  师: (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1. 国旗冉冉升起;2. 风车转动;3. 列车行驶;4. 钟面指针转动;5. 观光电梯升降;6. 直升机螺旋桨飞舞。它们都在运动,你能对它们分类吗?为什么这么分呢?(小组交流分类情况及理由。)
  师:这里用一张卡纸代表国旗,请一位同学演示一下国旗升起的运动。国旗升起时,国旗是怎样运动的?
  生:笔直向上。
  师:请你把文具盒当作车厢,把桌面的一条边当作铁轨,让小火车沿着铁轨向前行驶。它的运动路线是怎样的?
  生:笔直向前。
  师: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
  生:朝着一个方向笔直运动。
  师: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我们可以称这些物体的运动为“平移”。(板书:平移)现在再一起来体验一下平移运动。请把数学书放在课桌面的左上角,把它平移到课桌面的右上角,再平移到右下角,再平移到左下角,最后平移回左上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加大难度,请把数学书从课桌面的左上角,平移到右下角。
  学生操作1:左上到左下再到右下,两次平移到位。
  学生操作2:左上到右上再到右下,两次平移到位。
  学生操作3:沿对角线一次平移到位。
  讨论:这三种方式里的运动是不是都是平移?
  师生小结:只要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的,就可以看成是平移。运动的方向,可以是水平,可以是垂直,也可以是斜向。
  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平移现象,教师将生活情景呈现在学生眼前,孩子们通过观察分类、操作比较等体验活动,直观感知了平移运动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运动特点,自由选择操作方案,潜移默化间训练了推理能力,明晰了数学概念,从中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快乐。这正如诺丁斯教授所说:“通过呈现式教学,孩子们也能习得一种爱好——这是幸福的来源之一。”
  二、 鼓励民主性参与,让学生在团队中遇见幸福
  民主的关键是自由和平等。“平等”意味着“在成长、发展自我的才能、品格、个性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机会均等”。要让学生获得幸福,就必须充分关怀、呵护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感受,使他们“自由、平等”方面的重要需求得到满足,让“那些真正有理智兴趣的学生,在他们对选定主题的参与中获得幸福”。但我们不能忽视,校园中还有不少在团队生活、集体亲密关系建设方面有困扰、焦虑的孩子尤其需要我们的关注和
  引导。
  案例:校足球队的一位新人
  我校是一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成为校足球队的一员,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每天下午的足球队训练时段,D教练都会带着队员们在足球场上实战训练。大批围观学生中,有一个孩子显得非常特别,他紧盯足球,不时大声吼叫:“注意防守!”“长传冲吊!”“快传中射门!”听上去挺专业,那嗓门儿甚至比教练还要高。一打听才知道,他是四年级的小谢同学,出了名的学困生、课堂捣蛋鬼,所以在班级报送校足球队的候选名单中落选。D教练了解情况后,利用体育课的机会,在班级小型比赛中主动安排小谢上场。首次登场亮相的小谢非常珍惜这次机会,跑动积极,拼抢勇猛,用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赞许。比赛结束,小谢迫不及待地询问:“老师,您看我可以加入校足队吗?”D老师趁势约法三章:“第一,上课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第二,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有所进步;第三,与同学们和睦相处,为班级多做好事。一周过后看成效决定。”果真,小谢发生了巨大的變化,上课专心听了,作业按时交了,还主动承担了班级包干区卫生工作,周边的同学也不再疏远他了。D老师没有食言,特批小谢加入了学校足球队。作为校队的新人,小谢刻苦训练,球技突飞猛进,很快就从替补晋升为主力队员,多次随校队出赛,为学校争得荣誉。小谢的脸上经常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个性也变得自信开朗起来。
  这段经历将会成为小谢成长过程中的幸福回忆。这也印证了诺丁斯教授所言:“学校完全可以在防止那种源自孤独和拒绝的不幸中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必须为将所有学生包容进团队而努力!”用宽容给学生以自由选择和平等参与的权利,让学生在团队活动中被需要、被认可,这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 组织志愿者服务,让学生在社区里遇见幸福
  诺丁斯认为,社区生活是人追求幸福的特殊渠道。参与社区生活的途径是多样的,其中志愿者服务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幸福来源。诺丁斯分析了志愿者幸福感产生的原因所在:首先,志愿者能够在服务活动中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和谐互动的同伴关系无疑能够催生出幸福感;其次,志愿者能够从服务活动中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油然而生的责任担当让幸福感更加强烈;再次,志愿者能意识到个人行为是与社会精神相关联的,社会归属感进一步放大了内心的幸福感受。
  案例:开展“微孝暖夕”活动
  “微孝暖夕”是我校开展的学生志愿者特色活动,学生参与率高,群众反响度好,社会影响力大。我校学子以“微孝暖夕”活动为契机,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践行孝道,给予身边老人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关怀。志愿者们最常去的就是学校所在的社区,上门与老人谈心聊天,帮助打扫卫生。每到逢年过节,志愿者还不忘用精彩的节目表演给社区老人送去慰问和祝福。志愿者的脚步不仅仅局限在周边社区,他们还走进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端茶倒水、读报解闷,让养老院的老人也能体会到子孙膝下承欢的幸福。志愿者们还积极参与爱心企业发起的服装义卖,用义卖所得给养老院送去生活必备品。更让人感动的是,志愿者与街道博爱服务中心的残障老人们结对,每月策划不同的主题活动给老人带去快乐。“微孝暖夕”活动不仅温暖了老人们,也温暖了志愿者自己,让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收获了幸福。
  诺丁斯把服务的行为与幸福的获得定位于一体两面的关系,认为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催生,能够把人导入一种幸福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人的幸福感受自然就会源源不断。“微孝暖夕”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很好地印证了这一观点,志愿者服务让孩子们小小年纪就感受到“被需要”,这种精神上的富足感是其他活动所难以达成的。
  诺丁斯说:“如果孩子们在学校里获得幸福,那么他们的教师也一定是幸福的。”就让我们积极投身幸福教育的探索,共同期待幸福的惠临吧。
其他文献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读书能开阔我们的视野,读书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当我一看到《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里面的主人公金玲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我喜欢她的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她长得非常可爱,就像书中说的:因为胖,脸、鼻子、嘴巴都是圆嘟嘟的,一看就叫人喜歡。  我喜欢金玲的另一个原因是她善良宽容大度,又有一颗悲天悯人的高贵心灵。她的老师生病了,只有她一个人带着一枝花去探
期刊
STEM教育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STEM教育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STEM教育模式中学生的知识主要来自学生的实验操作、自我探究,而不是教师讲解或示范;在实验方面,STEM模式往往将要探究的问题与生活相结合,学生的感受更加真实生动;STEM模式下,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多
期刊
科学合理地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实施的关键。分组的人数,一般4到6人为宜;分组要有层次性,教师要确保在每个组中都会有不同成绩层的学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要各司其职,加强彼此合作,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多边形内角和》时,教师首先进行分组,规定4人一组,在每个组中设置4个职务,分别为发言员、补充发言员、小组长、记录员。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安排不同的职务。其次,确立学
期刊
一篇好文章应当结构严密,有一条贯穿全文的主线,同样的道理,一节精彩的课也应该有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  一、课题入手突出主线  以课文题目为落点设计教学主线,不但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传递拟题目的技巧,还有利于学生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证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生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只有确定了教学目标、要达到的德育目的,才能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展开行之有效的教学过程。只要充分发掘语文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品德。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
期刊
《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標,有目的地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完成设定的任务目标,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任务型阅读是中考中最重要的题型之一,也是学生失分比较多的题型。任务型阅读由短文和图表组成,通常在表格中设置十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短文所提供的信息,用恰当的词语完成表格,每空一词。本题型综合性强,考查的角度多样。它以任务为学习动机,以任务求
期刊
班主任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形态的急剧变化,家庭结构的急剧变化,学生们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有的学生出现了逃学与厌学、人际交往困难、过度依赖、儿童多动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班主任要区分出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不要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一概而论,要加以区分,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  一、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级团队建设。班主任是班级的
期刊
音乐课上,教学新歌《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首先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妈妈”这两个字,开门见山地跟同学说:“世界上最芳香、最伟大、最温暖、最美好、最强大、最光明的称呼便是妈妈,而我们对妈妈究竟了解多少呢?今天就先来说说自己的妈妈,请大家回答两个很简单的问题。一是准确说出妈妈的生日,二是介绍妈妈的工作。知道的请举手。”问题下去,举手的学生只有十来个。大家面面相觑,有的甚至羞涩地低下头。几个学生本来很自信
期刊
“活化”课文语言是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重中之重。  一、聚焦语文课本体教学内容,活化课文语言  语文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划分成本体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教学内容两个大类。所谓语文本体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在《跳出讲读课文的思维定式——也谈语文到底教什么怎么教》一文中,吴忠豪教授提到当下语文课教学效率低下,除了教师
期刊
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品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中的一篇老课文,本文与杨绛的《老王》并立,意在以小人物悲欢离合的故事,彰显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伟大的人格与光辉的品质。文本篇幅不长,文字浅显易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小说教学的套路,要求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品析人物形象、分析社会环境,由此探寻文题“品质”的奥义,对于主人公“格斯拉先生”人物形象的把握,也往往止步于“恪守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