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构建节水型休耕生态补偿机制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符合干旱地区休耕地的空间布局方法是提高休耕生态补偿效率的关键.该研究以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为例,从土壤理化属性和耕作便利条件两方面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估法评估流域内耕地质量状况;基于MEDALUS-ESAs模型框架,从土壤、气候、植被和土地利用与管理4个方面评估全流域的土地退化风险;综合考虑耕地质量和土地退化风险,利用Z-score方法确定休耕空间布局,并提出不同分区的休耕补偿策略.结果表明:1)开都-孔雀河流域耕地质量“总
【机 构】
: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0095;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上海 201403;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杨凌 712100;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马鞍山 243002;新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节水型休耕生态补偿机制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符合干旱地区休耕地的空间布局方法是提高休耕生态补偿效率的关键.该研究以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为例,从土壤理化属性和耕作便利条件两方面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估法评估流域内耕地质量状况;基于MEDALUS-ESAs模型框架,从土壤、气候、植被和土地利用与管理4个方面评估全流域的土地退化风险;综合考虑耕地质量和土地退化风险,利用Z-score方法确定休耕空间布局,并提出不同分区的休耕补偿策略.结果表明:1)开都-孔雀河流域耕地质量“总体良好,局部较差”,土地退化风险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流域内优先休耕区内耕地面积为67814.60 hm2,次优先休耕区的耕地面积为71784.94 hm2,限制休耕区内耕地面积为80576.89 hm2,禁止休耕区内耕地面积为107358.03 hm2;3)优先休耕区耕地的约束条件为耕地质量,可将休耕与耕地质量提升相结合,实施中长期休耕,依据农业收益损失和土地改良成本确定休耕补偿标准;次优先休耕区耕地质量较好,可与农业节水相结合,基于水资源短缺状况对耕地进行季节性休耕,依据农业收益损失确定休耕补偿标准;限制休耕区受耕地质量和生态安全的双重约束,应将休耕与耕地质量提升、生态保护相结合,实施年度休耕,依据农业收益损失、土地改良成本和生态保护成本确定休耕补偿标准.
其他文献
无人机遥感技术已逐渐成为获取作物表型参数的重要工具,如何在不降低测量精度的同时提高空间分辨率和测量通量受到表型研究人员的重视.该研究以玉米为研究对象,获取5个生育期无人机图像序列,结合小波变换与双三次插值对数码影像进行超分辨率重建,提取原始影像和重建影像的冠层结构、光谱等参数.基于单一参数和多模态数据构建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重建影像质量较高、失真较小,其峰值信噪比为21.5,结构相似性为0.81.航高60 m的重建影像地面采样距离与30 m的原始影像相近,但每分钟可多获取0.2 hm2地块的图像
人类营养健康命名实体识别旨在检测营养健康文本中的营养实体,是进一步挖掘营养健康信息的关键步骤.虽然深度学习模型广泛应用在人类营养健康命名实体识别中,但没有充分考虑到营养健康文本中含有大量的复杂实体而出现长距离依赖的特点,且未能充分考虑词汇信息和位置信息.针对人类营养健康文本的特点,该研究提出了融合规则与BERT-FLA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romers-Flat Lattice Transformer,转换器的双向编码器表征量
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接入,使得农村配电网的“源-荷”侧呈现显著不确定性.传统农村配电网的拓扑结构无法应对“源-荷”双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急需研究新的农村有源配电网动态重构方法.该研究考虑“源-荷”时变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划分的农村有源配电网动态重构方法.首先,对配电网络结构进行区域初始划分,确定主干线区域和分支线区域;然后,以促进区域间分布式电源的协同应用为目标,基于图论算法对区域初始划分结果进行动态优化;其次,对网络重构方案进行网络拓扑约束的检验与修正;最后,采用快速非支配排序策略
为了研究超声、酶解-超声以及发酵-超声3种不同提取方式对萱草花中酚类物质的含量、组成形态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明黄、桔黄、桔红、朱红、大红5种颜色的萱草花为原料,检测不同萱草花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以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率;利用高效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