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是第几遍读《毛选》了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ove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我这样不是生长在书香门第的孩子,能够在小时候接触那么多好书,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以后我如果退休了,想在湖南的岳麓书院招一批热爱写作的偏科生,给他们提供经费,让他们到处去走、去看、去想、去写……
  
  一本书,两个生日礼物
  
  我是我们那个年代比较少的独生子,得到的父母的照顾会比有兄弟姐妹的孩子要多。我的家庭环境也比较好,那时候我父母每个月的工资加在一起,大概有130块钱,在当时看来是比较多的一笔收入。父母花在我身上的时间也比较多。另外,我上学很早,5岁的时候就迈进了校门。小时候,父亲给我买了很多小人书、连环画等,像《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我都有全套,有的人跟我开玩笑说,你都可以开个租书的小店挣点钱了。也确实经常有小朋友来我家里借,当然还有人“借”了不还,然后我只好再去补齐。看完了连环画之后,我很顺其自然地看起了《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
  小时候,父母不希望我出去跟别的孩子们玩,怕打起架来我会吃亏,要我多待在家里。把我拴在家里的最好方法就是看书、组装收音机什么的。为此,我父亲还给我请了三个“师傅”:一个是武术师傅,他是一个民工,晚上下了班,就来到我家,教我练练拳脚,然后在我家里吃顿饭;另一个师傅是搞无线电的,父母给我买了很多无线电零件和这方面的书籍,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能看懂那些电路图;还有个做图书管理员的师傅,姓洪,年龄比我父亲大,所以我叫他洪爷爷。他是我家的邻居。我父亲有一次带我去洪爷爷家,想给我办借书证。因为我年龄太小,没有办法办借书证。但是洪爷爷很喜欢我,每天都从图书馆里给我带书回来,并嘱咐我不要把书弄脏弄坏了,所以那时候我看了很多书。
  现在回过头去看,我觉得一个人小时候看的书,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我小时候因为装收音机,对物理等科学的兴趣就很浓厚。在当时,研究儿童教育的人并不多,父母的大部分时间也都放在工作上。所以,像我这样不是生长在书香门第的孩子,能够在小时候接触那么多好书,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我很小的时候着迷于自然科学,有本书叫《科学家谈21世纪》,是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的班主任送给我的生日礼物,这本书对我影响非常大,让我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里面的文章都是当时一流的科学家写给小孩子看的,像李四光、华罗庚、茅以升等。今年我的合伙人周全淘到了这本书1959年9月的初版,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我。现在再看这本书,发现那个时候谈到的一些东西,大部分都已经成为现实了。我觉得现在如果能由当今顶级的科学家来写一本《科学家再谈21世纪》,应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以前的大科学家能够对小孩进行科学普及工作,我们现在的科学家也应该能够做到,应该形成全社会关注儿童教育的氛围。儿童时期的教育最为重要,因为小孩一旦长大之后,就很难再接受管教、影响了。
  
  我认为现在的投资经理应该读读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我觉得现在我们对阅读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尤其对儿童应该看什么书以及看书对他的未来有什么影响,也还关注得不够。一般小孩看书都是为了考试做准备,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接触到很多杂乱的知识,但是无法形成系统。而且过于杂乱、过于注重实用的话,也不是好事,因为无法培养孩子对看书的兴趣。我小时候就可以说是乱看书,没什么章法。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没有什么可看的书了,看得最多的就是毛泽东著作,“老三篇”都能背下来,直到现在对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对我现在的工作也挺有用。至于文学方面的书,我大都是在上大学以前看的,上大学之后,就再也没有系统地涉猎文学方面的书。我记得看过的第一本外国文学的书是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还是手抄本。当时是没有什么书可看,现在就不同了,书很多,但是没人去看。
  上大学之后,我比较喜欢看一些西方人物的传记,尤其是喜欢看跟自己专业有关的人物传记。对我影响较大的是时代华纳创始人史蒂夫·凯斯的传记和比尔·盖茨的传记《The Road Ahead》(未来之路)等等。这些传记不但对我的工作、理财方式有帮助,也影响了我的人生态度。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比较不幸的就是文学书籍看得不多,而且我觉得现在值得一看的书也确实不多,看中国古籍和外文书又比较费时间,所以说这也是一个两难的事情。
  我最近又在看《毛泽东选集》,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遍看了,我越看越觉得毛主席非常了不起。对于现在的投资经理,我建议他们去看看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看看他是怎么做社会调查的。我认为只有你真正看懂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才能明白毛泽东为什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学习美国的荐书方式
  
  对于如何选书、看书,我觉得非常得益于我在美国的留学生涯。首先是畅销书,美国很多著名杂志都会给读者推荐畅销书,像《时代周刊》、《纽约时报》、《财富》、《华尔街日报》等都会推出他们的畅销书目。因为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书又那么多,不可能看尽所有的书,看看这些著名媒体的推荐书目是非常好的。所以我觉得咱们中国也应该有一些比较权威的图书排行榜。在给幼儿父母荐书这方面,我们也应该加强,因为每个作者都有自己写书的道理,每家出版社也有自己出书的道理,但是哪一本是最好的呢,一定要有真知灼见的专家或权威人士来推荐。
  美国有荐书、赠书的习惯,书籍是非常好的礼物。在圣诞节之前,我们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投资经理,都要花上一到两个月的时间,来推荐书,然后从中选出得票率最高的一本书,当作新年礼物送给大家。波士顿大学的校长每年也会送给我们这38个校董每人一本书,这本书是由波士顿大学各个学院的院长们推荐的。
  我们现在也在学习美国这种荐书方式,我的合伙人周全也很喜欢看书,他看到什么好书,都会跟我们说,这本书很好,你一定要看。我自己也经常买书送给别人,最近我的好朋友陈志武写了一本《24堂财富课:陈志武与女儿谈商业模式》很值得一看,我就买了很多本送给别人。
  我现在看书最多的时间是在坐飞机的时候,每次坐飞机都要带好几本书,因为在飞机上,不会有人电话打扰。
  我觉得不能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看书,而应该带着兴趣、爱好去看,读书是自娱自乐的最好方式。而现在,似乎是实用主义的读书态度大行其道,印得最多的是教科书、备考方面的书。我常常羡慕古时候的人,有那么多读书的时间,虽然他们大部分也是为了科举考试来看书的,但是那时候看的书更多的是人文方面的而不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现在虽然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挣的钱越来越多,但是在原创文学的水平上,却似乎并没有与时俱进。我觉得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科技发达之后,人们的沟通工具变化了,变得更懒了,用脑子想的时候少了。大家在互联网上搜索,都是为了拿来就用,而不是为了创造什么。
  世界上最畅销的书籍是什么?当然是《圣经》。《圣经》是怎么创造出来的?我想是先哲们走了很多路,到过很多地方,读了万卷书,交了四方友,然后冥思苦想,把一些很复杂的事情想明白了,再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所以说《圣经》虽然很容易懂,但其中道理又很深奥。佛教典籍也是如此。我认为,我们现在的写书人写得太快太多了,应该少写多琢磨。以后我如果退休了,想在湖南的岳麓书院招一批热爱写作的偏科生,给他们提供经费,让他们到处去走、去看、去想、去写……(人民论坛记者杜凤娇 采访整理)
其他文献
调研背景  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长效措施,也是防止用人不正之风的治本之策。初始提名是干部选任工作的基础环节,是决定干部选任质量的关键因素。对此,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  作为中组部“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单位,永康市近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规范、创新干部初始提名作
期刊
担忧    在网络里,党政官员是“弱势群体”  在当前的网络中,官员很有可能成为“弱势群体”。  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说话可以不负责任,这很可怕。我们不是怕老百姓的监督,我们希望倾听民声,但现在网络上有一种不良现象,党政干部尤其是县委书记只要有一点不妥,哪怕这只是谣传的,就可能被网民群起攻之,无限放大,让人受不了。  应该说我们政府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也在推进,我们有正常的体制机制的渠道
期刊
当权者不愿意被监督,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愿不愿意是一回事,接不接受是另一回事。网络的发展改变了当今的政治生态。面对着时代潮流,背靠着政治传统,身处在选举体制之中,国外的政要们还是不能不直面和接受网络监督。    网络传播几乎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外国政要也常常面临“网络追问”    网络潮流,浩浩荡荡。国外政要都是弄潮儿,当今世界政治名流中,无论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是俄罗斯总理普京,以及德
期刊
2003年,“物业税”这个新名词出笼,至今热议不止。小税种,大讨论,这本来是一件好事。社会大众对税收问题越来越关注,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但在一波又一波的热议中,夹杂着对物业税的种种误解。    误解一:物业税是我国要开征的一个新税种  这个误解是由“物业税”这个新叫法引起的,其实就是房地产税,或房产税的另一种说法。不少国家都开征了这个税,我国也不例外,其实早就有这个税,并有两个税种。一是城市房地
期刊
焦点一:为什么要办世博会   世博会的出现原本就是为了展示和促进创新。150多年来,作为世博会的主办城市和主办国都希望借助世博会,一方面通过展示自己的创新以提升影响力和国际形象;另一方面利用世界各国互相交流的创新信息寻找推动本国的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契机。   1851年和1862年的两届伦敦世博会分别展示了自动链式精纺机、大功率蒸汽机、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汽压机、起重机、机床、炼钢法和人造染
期刊
并非工人们没有法律意识,而是他们深知法律无用,因为他们的身份常常处于“有劳动,无(劳动)关系”的状态。    人民论坛记者:您怎么理解职业风险这个概念?什么样的职业可以被称为高风险职业?  佟新:我们正处于风险社会,这是现代性的黑暗面,它意味着科学在其社会应用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未知的多种可能性,如农药、转基因食品以及核能源的应用。而职业风险是指因职业原因引发的疾病、伤残和死亡的可能性,那些存在因
期刊
一直以来,民间投资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目前的中国,民间资本进入部分领域,尤其是垄断行业,还常常遭遇三道门:“铁门”——完全被排斥在外,“玻璃门”——看似可进却受阻于隐形障碍,“弹簧门”——刚进去便被“弹”出。如何通过这三道门,是民间资本面临的一大挑战。  今年3月底,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等领域。  在金融
期刊
“五一”劳动节来了,我们在欢庆的同时,别忘了为那些在劳动中逝去的生命祈祷。近年来,不断见诸于报端的矿难让我们追问,经济社会极大发展,为什么劳动还会有这么高的风险?职场高风险岗位有哪些?该如何保护劳动者权益?近期,人民论坛杂志与人民网联合推出了“职场高风险岗位”调查,并约请相关专家进行了深度评析。    89%的受调查者认为,煤矿工人的职业风险最高    6250位网友参与此次“职场十大高危岗位”调
期刊
阅读提示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民主参与度、信息公开度越来越高,仿佛一切都被置于放大镜下。据了解,不少官员有很多怕,但最恐惧的是网络。最近,一些地方官员向人民论坛记者反映,现在地方许多干部都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恐惧”心理,担心个人信息、工作疏漏或违规行为会被网络曝光而一发不可收拾。  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从当前网络上的热点事件来看,大多和官员有关,比如近期的广西烟草局长日记事件等。网络的及时性、草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跃地区,涌现出许多专业市场和在市场上经商的党员群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创新“市场”党建工作,这是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一大问题。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近日,人民论坛记者专程到义乌市进行了采访。    特色党建树旗帜    义乌是一座建立在市场上的城市,市场是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在“华夏第一市”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记者看到不少商铺在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