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寻根之旅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位“家谱迷”,二十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本普通的柳氏家谱,让我了解了身世,迷上了家谱,一发不可收拾,从一家之谱,到百家姓氏,开始了漫长的寻根之旅……
  发现身世 痴迷家谱
  1970年,我出生在浙江兰溪的一个农民家庭。柳姓是大姓,我们村就有三四千人。父母识字不多,两个伯父却是当地有名的读书人。经常听他们说起一位名叫柳贯的祖宗,如何的才高八斗,如何的多才多艺,如何死后被赐葬金头……
  对于他,谜一样的人物,我心中充满了崇拜。
  1989年高中毕业后,我赋闲在家,开始通过村里文化人,寻找自己的家谱。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套17卷本的民国《蜀山柳氏宗谱》,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柳贯之死”的传说,根本是子虚乌有。
  高中毕业后,经常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地寻找家谱。 家谱是传家之宝,一般不轻易示人。我就找亲戚、托关系,一般都会如愿。由于家族存在矛盾,有的人不让看家谱,我只好隐姓埋名,说自己是外姓人,戒备消除,一睹为快。
  就这样,在残缺不全的家谱中,我逐渐了解到了自己的身世和柳氏家族的渊源。浙江兰溪这一支柳氏是宋朝时迁来的。当年,先祖柳铸护驾宋高宗来到临安(今杭州),时任参议大夫的柳铸不满秦桧卖国,辞官隐居于现在的兰溪一带,后代便在这里繁衍生息。
  柳铸的六世孙柳金,曾中右科进士,生四子柳贺、柳贯、柳宝、柳实。柳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教育家,“儒林四杰”之一,他是我的21世祖。
  彰显家风 垂范后世
  从家谱中得知,柳氏鼻祖柳下惠,本姓展,名获,字禽,出生于前720年,是鲁孝公的后裔。“柳下”是他的封邑,“惠”是他的谥号,后人尊称柳下惠。根据柳氏家谱和历史上的记载,柳下惠的后代有两支,一支姓展,一支姓柳。柳姓从祖籍山东兖州,辗转迁居到河南濮阳、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等地。河东柳氏是名门望族,在唐朝时与著名的裴姓齐名,有“裴柳”之称。
  一般人只知道柳下惠道德高尚,坐怀不乱,其实柳下惠诚实守信,秉公执法,主张和平,还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退居柳下后,创办私学,招收弟子,授业解惑。据记载,90岁时,上门求教的学生,还不下百余人。孔子称贤,孟子尊圣,“百世之师”,千古“和圣”。
  柳氏家族,忠孝传家,诗书立世。身居高位,廉洁奉公;人处逆境,坚韧不拔!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柳下惠直道事人,柳庄社稷为重,柳世隆一经传家,柳浑不治产业,柳宗元文以载道,柳公权心正笔正,柳玭清廉勤谨,柳开复兴古道,柳永人清词清,柳贯主善为师,柳英清官第一等先祖遗风。柳下传人有柳斌、柳斌杰、柳传志等社会精英,足以光大门楣,告慰先祖。
  河东世泽启千年,笔谏家声传万古! 文学家柳宗元和书法家柳公权,可谓是柳氏家族之翘楚。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出身官宦家庭,才华横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留下了600多篇脍炙人口的诗文作品,著有《柳河东集》。柳公权,陕西铜川人,书法遒劲有力、结构严谨,自成一体。
  柳氏家族,光耀千秋!知道这一切后,我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我的家谱的辈分:瑞、喜、全、成、克、遵、祖、训,谱名遵喜。为了学习、继承先祖柳贯的道德文章,我曾一度自作主张改名为“贯天(冠天)”,意为“一飞冲天”,后来慕道先贤,又改名为“柳哲”,沿用至今。现在想来,当年实在有些好高骛远,但先祖的丰功伟绩,对于后代确实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
  如今,我给儿子取名祖和。“祖”是在家谱中的字辈,“和”字则取自先祖柳下惠的尊号“和圣”,希望把柳氏祖先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游学北大 倡导联谊
  研究家谱过程中,深感学力不足,提高学术水平,成为当务之急。1996年3月14日,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到北大当了一名旁听生。
  在北大,查阅名人录,每每见到柳姓名人,感到格外亲切。我常想,能不能把这柳家人联合起来,一起弘扬柳氏文化。于是,我撰写了一篇数万字的寻根文章《梦里时时问故乡——我的寻根问柳梦》,发表于互联网。1996年6月6日,我在北大发起成立了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倡导柳氏联谊,振兴柳氏家族。
  血脉相连,心灵相通,一家亲的和谐气氛,让我有了新的想法。从研究一家之谱,推而广之。让更多的人,了解家族文化,学习家训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网络流行后,我开通了个人博客,创办了天下柳家人网站,每天都会收到全国各地柳氏宗亲发来的邮件,咨询各类家族问题。
  搜集家谱 历尽艰辛
  有一年,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自己是柳宗元的后裔。我不敢确定,就让他们寄些证明资料来。不久,收到了《昆仑柳氏家谱》的部分复印件,记载着他们是柳宗元堂弟柳宗一的后代。
  根据该家谱记载,柳宗一曾镇守过广西昆仑关,后代就定居于此。我马上意识到这本家谱具有研究价值,正巧对方也邀请我去当地考察。2007年8月,辗转几天,我来到广西,见到了整套家谱,对方还送给我一套复印件供我研究。这是我得到的比较完整、可信的关于柳宗元后裔的家谱。
  2007年下半年,新疆乌鲁木齐当地报纸报道,发现了柳宗元后裔家谱《泾川柳氏宗谱》。我打电话到那家报社, 1个月后,得到了从新疆寄来的家谱复印件。
  经过研究,我发现这本家谱和安徽岳西的《河东柳氏宗谱》属于同一源流,是一份珍贵的家谱资料。该家谱有柳下惠、柳宗元、柳公权、柳永等先祖遗像,有柳宗元、柳玭、柳开等柳氏名人所写的序文,还有柳氏家训等,弥足珍贵。
  为了寻找家谱,足迹踏遍全国各地。资金紧缺,睡大通铺,啃干馒头,省下钱来,复印家谱资料;图书馆,查阅家谱,一坐就是一天;小山村,调查寻访,翻山越岭,磨破了几双鞋子。为了研究柳传志的家谱,差不多半个月时间,早出晚归,泡在国家图书馆,坐公交车,来回就要三四个小时。后来还坐火车去柳传志老家镇江实地调查;为了找到著名画家柳子谷的家谱,辗转数千里,在江西玉山的穷乡僻壤里,终于找到了他儿女梦寐以求的老家谱……
  追慕先祖 寻根问柳
  “河东吾土首山阳,梦里时时问故乡”,先祖柳贯的诗句,一直萦绕耳边。河东寻根,一直是我的梦想。机缘巧合,2004年,终于来到河东柳氏故里永济。“柳门空石”前,与先祖气脉相通的那一刹那,禁不住痛哭流涕!当时,发愿一定要修复柳氏遗迹,无愧于祖先。
  据记载,“柳门空石”置于柳宗元祖居正门。石高四尺许,无雕琢之痕,纹成自然,玲珑苍古。当年破四旧时,石头曾被打裂,埋入泥土中,所幸未被损毁。它是河东柳氏祖居留下的唯一遗物。后来,我给当地政府写信,建议开发柳氏文化,建造柳园、柳宗元纪念馆、柳宗元广场等设施。没想到我的建议被采纳。永济,有了柳宗元,才有了魂魄。这块见证了柳氏家族辉煌历史的“柳门空石”,也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山西沁水县柳氏民居,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柳宗元同祖同宗的后裔世代居住之地,这为进一步研究柳宗元,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我曾协助当地,举办了华夏柳氏恳亲大会暨柳宗元文化节。
  在陕西耀州,面对荒凉的先祖柳公绰、柳公权墓,三拜九叩,继而到柳宗元归葬地西安少陵原故址,秋风萧瑟,荒草萋萋,令人感伤。伤心之余,取道陕西蓝田,据地方志与家谱记载,这里是柳公权真正的墓地。晚年他曾在此养老,卒葬于此,后裔也聚居于此。
  追根溯源,矢志不移,一猛子扎进去,就是二十余年。从我的出生地浙江金华,一直寻根到柳氏发祥地河东,与柳下惠有渊源的河南濮阳、山东兖州和泰安等地。柳宗元的出生地与归葬地西安,柳公权的故里陕西铜川耀县,柳永的卒葬地与后裔聚居地江苏镇江,柳亚子故里江苏吴江等地,可谓是神州大地,无不留下了我的寻根足迹。
其他文献
积善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西河底镇,何时建村无据可考,但民间广为流传着关于积善村美丽的神话传说。  一日,天上降下三位仙女,姐妹三人进行法力比赛,大姐决定修张仰井,二姐决定修积善塔,三姐修封峰阁。三人约定鸡叫之前修好,没有完工就算输,结果大姐先修好了张仰井,二姐也修好了积善塔,二人合计去封峰阁学鸡叫。于是,二人乘云来到封峰,学了三声鸡叫,全村的鸡都跟着叫起来了,三姐以为自己输了,结果留下屋脊没
期刊
在白色恐怖中秘密入党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先后残杀5000余人。优秀共产党员陈延年、赵世炎、汪寿华等壮烈牺牲。7月15日,汪精卫集团提出“统一本党政策案”,公开背叛孙中山制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纲领,再次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疯狂大屠杀。国共合作破裂,第一次大革命宣告失败。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革命阵营的人有的落入魔爪英勇就义
期刊
学者陈晋的大作《独领风骚》,用诗一般的语言生动地解析了毛泽东各个历史时期抒写诗词的心路历程,犹如为我苦思冥想的心绪洞开了一扇窗户,令我豁然开朗。于是有了现在这个标题,因为陈先生的思路正契合了我的欲念,撰写一篇纪念长征的文章乃是我久久的一个夙愿。  陈先生写道:  长征是什么?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尼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艾德加·斯诺
期刊
东长垣的“外语学校”  1939年1月2日,八路军总部庆祝元旦大会接近尾声,杉本一夫、小林武夫、冈田义雄3名日军俘虏突然走上舞台,当场宣布要参加八路军。朱德总司令上台和他们紧紧握手,欢迎他们加入八路军,成为在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优待俘虏政策感召下产生的第一批“日本八路”。这件事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进一步感到,随着俘虏的日军官兵越来越多和投诚的日军从无到有,开展对日俘教育改造
期刊
天津卫三宗宝——南开、永利、《大公报》。这里所说的“南开”指的是南开学校,包括中学部、大学部、女中部、小学部。提起南开学校,一般人大都知道其创办人是著名教育家严修、张伯苓,而对南开学校创办人之一、山西人王益孙协创学校的感人事迹却了解甚少。  说起王益孙,还得从他祖父王益斋说起:王家原籍山西洪洞,创业人王益斋于清咸丰年间在天津城西永丰屯一带以放印子钱(高利贷)为业,后开设益德号钱铺,被称为“益德王”
期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山西芮城县举办了一次旨在宣传其悠久历史的图片展,其中出土于清凉寺的精美玉器图片引起了当地社会各界的注意。1997年,“陕、晋、豫三省古代玉器精华展”在三省巡展,其中包括出土于清凉寺的琮、璧、钺、环等精美玉器,让相关人士为此感到十分震惊。2005年4月7日,经过全国考古学界20位专家严格的评审,清凉寺墓地的考古发掘项目被评为“第十五届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是什么让“清凉寺
期刊
雀鼠谷  《周书》记载为调鉴谷。北魏时候《水经注》记为“冠爵津”。北朝之后叫“爵津谷”,民间始终称为“雀鼠谷”,简称“雀谷”。  1、雀鼠谷,极言地形之险。  雀鼠并不是两种动物,而是一种。《诗经·魏风·硕鼠》陆机注:今河东有大鼠,能人立,交前两足于头,跳舞善鸣金,食人禾苗,人逐则走,入树空中,亦有五技,或谓之雀鼠。因此地多雀鼠,因称雀鼠谷。  冠爵指的就是鹳雀,是一种攻击力较强的鸟,属于力禽或猛
期刊
张壁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西南5000米处,绵山北麓。村子三面环沟,一面靠山,由高约10米的黄土堡墙围起,形成一座堡垒式村落。村子按照古代星相学规划建造,30多处地面建筑物与标志物都与中国古代星宿一一对应,其中南堡门对应张宿位,北堡门对应壁宿位,故称张壁。“壁者,军垒也”,张壁最初很可能就是军事堡垒,因此也称张壁古堡。  2005年,张壁古堡参加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名镇》展示,并荣膺“中国十
期刊
梁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城东南6千米处的岳壁乡,面积约7平方千米。据村内积福寺碑文记载,村北渊公宝塔始建于元朝元贞二年(1296年),说明村落形成至少已有700多年。从民间流传的谚语“先有源池梁村,后有平遥古城”,不难推测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    古村由一街五堡组成,布局呈凤凰展翅之状,人称“凤凰村”。五座古堡均筑有堡墙、堡门、门楼。总长1060米的古源街北的广胜寺如凤头高昂;东和堡、西
期刊
裴丽生(1906-2000),山西垣曲人,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是山西牺盟会13位常委之一,长期在太岳、太行区担任行署副主任、主任等职,是山西运城、临汾、晋中、太原四大战役的后勤司令。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太原市第一任市长,1951年任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兼省政协主席,1956年3月奉调入京,担任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副院长等职。1961年,为研制“两弹一星”,国务院成立两个协作小组,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