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647403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有关学科渗透心理健康的要求,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小学语文学科以其教学内容具有形象性和教学目的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固然成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尽量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本人就结合自己的小学语言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小学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教师应利用人文性的特点去设计教学,尤其要抓住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几个环节。
  一、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明确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语文教材的选定在教学环节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教材中隐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它需要语文老师去挖掘,并把它定位为教学目标之一。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责任感的培养。例如,在教《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时,可引导学生学习徐悲鸿把自己刻苦学画的目的与振兴中华联系起来对祖国高度负责的精神;在上《船长》一文时,可引导学生学习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时,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2.诚实正直的熏陶。诚实是真实真诚,真心实意,不投机取巧,不弄虚作假。诚实正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在教学《诚实与信任》一文时,可让学生领会诚实的可贵,诚实与信任是比金钱更重要的;在学习《九色鹿》一文时,通过谴责调达的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来感受诚实真正的重要性。
  3.团结协作的精神。团结协作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持奋斗到底的精神,它是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语文教材中也不乏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的素材。如在教学《谁的本领大》时,让学生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体会集体之间互相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天鹅的故事》,让学生从天鹅身上感受不惧困难、团结拼搏的精神,对照学习《蚁国英雄》和《生命桥》这两则故事,让学生感受看似弱者却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二、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由此,课文中应选择哪些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作为重点,应基于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教材特点而定。笔者认为,有几种教学策略较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1.启发想象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旨在引导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想象,去体会背后所藏的深厚的感情。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及时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也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心理健康。例如,在《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中,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出示句子:“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引导想象这天游峰的高。学生与后文“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联系起来,体会到老人的艰辛但却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
  2.角色扮演的教学策略。这一教学策略是让学生将自己放在课文中的人物位置上,对文中的人物进行替换再塑造。这样的角色扮演,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学生的表演时也能设身处地地实施文中人物良好或不良的行为,并获得各种不同的体验,心理素质也能在表演中得到锻炼。例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中,学了林冲与洪教头相遇的片段,让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一位扮演林冲,一位扮演洪教头。学生在表演结束后,老师进行采访,各自对自己扮演的人物有何感受。这样就让学生受到林冲的顾全大局、宽容待人的人格美的熏陶。
  3.回答问题的教学策略。一节语文課上总少不了问问题,这些问题该由谁来问谁来回答都应该从心理角度去考虑。有的问题是一般性的,那么可以让老师提问,学生来回答,学生在回答问题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的问题是具有启发性的,那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解决,学生回答后的成就感更足;有的问题是具有开放性的,那么可以由老师引导小组共同讨论解决,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作业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大多是以语言能力的训练为重点。这些练习往往会让一些学生着实觉得有些枯燥乏味。那么何不在作业设计中加入一些令学生比较有兴趣的作业,同时又能够巩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呢?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教授《爱如茉莉》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分析了解了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关爱,一如平淡无奇的茉莉,洁白纯净,素雅温馨。文中那平淡的小事中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使我们明白真爱的含义。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以“爱如……”为题仿写课文。学生在自己创作的文章中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融入了自己对爱的理解。这比简单化地让学生谈感想,更容易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领悟爱的真谛,树立正确的观念。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贵在“潜移默化”,贵在“润物细无声”,它更多的时候是隐性的,暗示的,濡染的,而不是外显的,直接的,刻意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与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步性,注意挖掘课文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因素,把握语文教学和学生心理教育的切入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得到陶冶和提高,让学生在美的艺术体验中净化思想,开阔视野,逐步完善心理素质。
  【作者单位:盱眙开发区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探索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具体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应该强调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从“全方位”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各个方面在原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深化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本文主要研究培养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有效对策,希望为推动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观察能力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通过开展科学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从而奠定学生
游戏是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民间游戏作为游戏的一部分,它具有所需材料简单、内容易学、种类丰富、玩法多样的特点;同时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作为民间游戏的支持者和参与者积极地融入我们学校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中,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形成了合力,促进了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  民间游戏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并具有特殊的传承性,能将一代一代的人联系在一
学习时,多数学生总遗憾:“这题会做的,只是没看清题目,真粗心。”归结为“粗心”,孩子只会越来越粗心,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看到孩子“粗心”背后的“审题障碍”,注重对孩子审题能力的指导和培养,审题方向对了,解决问题的路就不会弯。学生通过审题,认识和了解問题的结构与内容,结合相关知识经验,综合分析信息,形成对所要解决问题的完整思考。因此审题是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一步,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审题方法的引导是
新课程强调要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绘本恰恰因为它与课程理念的契合而成为深受师生欢迎的英语阅读资源。绘本具有插图生动、情节有趣、语言地道、主题广泛等特点,对于喜好新鲜的小学生来说,绘本充满着神奇的吸引力。但是由于大部分原版英文读物是为以英语为母语的孩子编写的,其语言难度要高于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同龄儿童,所以如何巧用绘本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学习任
《我与刑法七十年》,高铭暄口述,傅跃建整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  在這本访谈录中,高铭暄教授回顾了他与刑法结缘的七十年学术生涯。从大学毕业就全过程参与新中国的刑法立法工作,此后又坚守在刑法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一线,既著书立说又传道授业,建立了中国特色的刑法理论体系,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法律人才。这样多姿多彩的个人经历,不但是新中国刑法发展的见证,也成为我国刑法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举凡立
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游戏活动对该时期幼儿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所要研究的游戏指向于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区域游戏和自主性游戏。这两类游戏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常常會因为教师的精力不足或活动室面积较小,出现单开区域游戏而忽视幼儿之间的各种交往关系、单开自主性游戏而忽视技能的习得,或者将区域游戏和自主性游戏两者混淆的状况。那如何让教师在游戏设计上花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