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演唱风格民族性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 :通俗歌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q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剧已有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国内音乐剧的发展也是从无到有。虽说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演唱风格多样,具有多元性,但演唱风格民族性(本文特指的演唱风格民族性具体指向为学院派唱法)的探索与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歌剧演唱风格的分析,尝试探索音乐剧演唱风格如何融入民族性,使得中国民族音乐剧在贴近广大观众的情趣同时,更好地体现民族性演唱风格。
  【关键词】音乐剧 演唱风格 民族性
  音乐剧是20世纪发展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由喜歌剧和轻歌剧演变而来的。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包含了音乐、戏剧、舞蹈等门类,同时剧情符合现代故事发展,更容易受到大众的欢迎。其往往剧中的歌曲又能让人过耳不忘。剧中的歌曲用于诠释剧情和人物性格,更是该剧音乐风格的体现。而中国民族音乐剧中演唱风格的民族性对于演绎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对它的风格把握值得去探索研究。
  一、演唱风格民族性
  演唱风格的民族性(本文特指学院派“民族唱法”),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我国的民族歌坛上,它不仅保留继承了我国传统戏曲、说唱和民间唱法的风格风味,又借鉴了西洋传统美声唱法中的优秀技巧,使这种用中文演唱出来的声音,字正腔圆、气息灵活、声区统一、音域宽广。这种声音在中国民族音乐剧演唱中陈述剧情、表达情感以及表现音乐风格有着独特的优势。这是其他唱法无法做到的。
  二、服务于音乐剧的技术与单纯演唱歌曲区别
  一部音乐剧中所有运用到技术:音乐、对白、舞蹈、表演甚至是舞美都围绕着音乐剧中的“剧”字,是为“剧”来服务的。这些技术综合起来就能有效地展示戏剧的冲突与推动情节发展。又因为音乐剧的表演有着极大的灵活性,但都脱离不了戏剧和音乐这两大基本要素,同时戏剧要素在展示其鲜明的戏剧性的时候,也为音乐、歌唱、舞蹈等其他艺术要素的发展提供平台。且音乐剧与其他戏剧种类不同之处在于音乐在剧中紧张激烈的矛盾中完成戏剧过程,并且歌唱在戏剧发展过程中刻画了人物鲜明的个性、抒发内心情感、推动戏剧发展。因次在音乐剧中的演唱带有浓厚的戏剧色彩,恰恰民族唱法更好的解决声音戏剧色彩性的问题。
  三、塑造角色时的声乐技巧
  音乐剧中一个人物的塑造可以通过丰富的声音形态、无意识的戏剧表演和激情的舞蹈来去表现。而民族性风格的演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发声方法和规律,所以可以更好地位塑造角色服务。如在音乐剧中的表演,声乐技巧的展示要和人物形象、内心刻画要无缝对接,所以在声区和音色的统一、声音的位置要求要灵活运用和调整,因为在音乐剧中生动的表演和情绪表达准确比声音技巧的展示更为重要。
  如音乐剧《中国蝴蝶》中梁山伯这一角色的唱腔,由于戏剧冲突激励,为了表现出对封建世俗的反抗。这个角色的歌曲旋律激昂,感情对比强烈,音域变化大,演唱起来难度较大。在梁山伯之死一幕《飞翔》一曲最高音达到highC,在演唱时需要足够而且稳定的气息支撑,通过头腔和鼻腔的共鸣,使声乐不仅富有韧性,而且有宽度的同时,软腭要积极抬起,保持声音高位置,音色柔和又有力度。将人物悲愤的情绪和深深的呐喊表现出来。
  再如梁山伯祝英台的二重唱《他是谁》曲调轻松愉快,诙谐幽默。在声音的处理上,气息只需要稳定支持,共鸣腔体需要调节变小,声音着力点调整到口腔,运用说话的感觉把声音轻轻送出。
  以上两个乐句在技巧的运用有着不一样的要求,很难用一种方式演唱完成人物的塑造。民族风格的演唱方法具有声音靠前明亮甜美的特点,在演唱中适又能当调整音色明暗,突出咬字吐字,气息共鸣的使用,这样又更好地塑造了人物。
  四、声音传播媒介的使用
  丰满的声音色彩离不开声乐技术的支持,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完美的声音效果也不完全依靠声乐技术和情感的运用,扩声设备的使用,反而促使人去研究在演唱中如何适应扩声设备,人们开始追求演唱时的亲切感和歌词的穿透力,又保留了它自然、结构简单、生活气息浓郁等特点。
  民族性风格演唱也需要扩音设备的使用,但这种媒介只起到辅助扩音的作用。声音的音色、穿透力和戏剧性上声乐技巧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音乐剧的演唱中,音色、音量、音质方面都要根据扩音设备进行调整。比如说调整共鸣腔体,有意识暗化音色的明亮色彩使得音色的变化,控制气息深浅、声音的着力点使音质变化,调整麦克风与嘴唇的远近,达到音量强弱变化。同时通过麦克风的使用,使得轻微的叹息、颤音、气声表现得更加灵活。人的发声技能与扩声设备的扩声、润声特点完美合一。
  结语
  中国民族性风格的演唱体现着民族声乐强烈的民族特色,与西洋唱法的糅合。使得声音气质和民族特色上更适合演唱本土的民族音乐剧。在流行通俗唱法基础上,加入民族风格的演唱,演唱风格又有了鲜明的个性,也彰显了民族风格。音乐剧的演唱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也必然要有不同演唱方法,民族风格演唱方法的融入,使音乐剧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视听效果。自由灵活掌握驾驭这种唱法,使音乐剧声音概念更加多元,也为中国民族音乐剧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参考文献】
  [1]《民族唱法方法研究》,白秉权箸,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2]《声乐实用指导》,潘乃宪,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作者简介】
  熊雷(1977~)男,广西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风萧瑟》是一首艺术性很强的歌曲,若果演唱者片面追求演唱技巧,忽略音乐的情感,是无法打动别人的。深入歌曲的灵魂,把握它的内涵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通过对《风萧瑟》的演唱分析,是自我对歌曲作品的一些理解,也是对自己、对许多声乐爱好者的一个提示: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要注重声音与情感、技术与艺术的统一,片面的追求会让我们走入误区。  【关键词】风萧瑟;新女性;痛斥封建礼教  《风萧瑟》是歌
期刊
【摘要】 对于每一位音乐学院的学员来说,基础的钢琴弹奏技巧都是必须掌握的音乐技能。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流行音乐系的学生学到更多的实用音乐技巧,发挥基础钢琴知识的作用,同时和本专业良好的结合,是音乐学院教师的钢琴教学目的和方向。笔者通过对基础钢琴教学方式的总结,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适当调整等方面,论述了流行音乐系基础钢琴课是怎样实现以上教学目的的。  【关键词】流行音乐系;基础钢琴教学;目的前言  
期刊
【摘要】流行音乐,是一束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冲击波,它具有精神的“能量”。无论我们对音乐作品持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尺度,然而这种“能量”确是客观存在的。现如今,香港流行音乐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精神“能量”影响了我们八零九零几代人的精神生活,为什么香港流行音乐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关键词】流行音乐 ;精神“能量”;社会价值;音乐特征  前言  在人类
期刊
【摘要】2013年上映的周星驰电影《西游降魔篇》在春节档获得了华语电影票房很好的成绩,使其影片票房从春节开始一路飘红,使得周星驰电影再次成为票房保证,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周星驰电影不光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光影新世界,还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情怀感受,这种感受和电影中对通俗歌曲的运用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次,周星驰通过影片中通俗歌曲的选择更是凸显对其电影喜剧风格下的悲切主题和人格性格命运的刻画。  【关键词】通俗
期刊
【摘要】我国的民族音乐,简单来讲,就是所有中国人创作并且符合我国音乐风格的作品,都可以被归入民族音乐范围内。民族音乐的基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反映出来的是一个民族的特色和风情,因此民族文化对记录民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阐述民族音乐文化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学校音乐教学发展方向。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发展;音乐教育  前言  中国民乐,历史悠久,流传不喜,并不断变化着自身的形式特点。民
期刊
【摘要】随着艺术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稳定,我国的民族唱法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在发展空间上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从唱法本身来分析,民族唱法的声音训练技巧、情感表现,是当前的研究重点。我们一方面要保证歌唱者拥有较为高超的技能,另一方面则必须在情感上具有较强的把控,更好的感染观众。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民族唱法;声音训练;技巧;情感前言  相对而言,民族唱法的难度较高,需要驾
期刊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声乐体现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的音乐风格,民族声乐既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是展现民族特色和情感的一种艺术。因而,为了让我国民族音乐良好的发展,在研究民族声乐的过程中,音乐艺术家创新民族音乐,深入探讨民族声乐多元化的发展方案,从而找到正确的发展途径,这样,才能使让我国民族声乐源远流长。  【关键词】民族声乐;多元化;思考前言  对于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
期刊
【摘要】在社会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民族舞蹈获得了广泛的重视,且在发展速度和成果上,均获得了高度的认可。民族舞比较注重表达民族元素,能够通过不同的舞蹈动作和装饰,将民族的东西展现出来,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文章针对民族舞的特点、发展趋势展开分析。  【关键词】民族舞;特点;趋势  前言  在众多的舞蹈形式当中,民族舞是一种大众普遍接受的舞蹈,很多人都从事到了民族舞的研究当中,并且获得的成果非常
期刊
【摘要】通过对民间音乐的学习以及文献积累,有了一定自己的总结以及见解,也深刻感受到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通过《浅析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与重要性》、《浅析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民间音乐的当代传承方式》、《论民族音乐文化的活态传承》、《论民间音乐的保存、传承及保护》、《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及发展》、《民间音乐的传承及保护》、《谈大学校园内的民间音乐教育与现代传承》等文献的积累以及民间音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歌唱事业不断发展,我国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民族唱法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我国民族事业的发展和歌唱演绎的情怀,所以在作品的选择以及训练方面,都必须系统化的开展,不能单纯的按照个人意志来进行,要在客观上完成民族唱法的持续进步,丰富歌唱的技巧、方式,推动文化事业的较大进步。  【关键词】民族唱法;训练;作品前言  相对于一般的唱法而言,民族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