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q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本文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营造氛围;激发热情; 巧设疑问; 改变学习方式; 运用科技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下面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1 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是来向老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在一些思想品德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而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2 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能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有思考价值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说:“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导电塑料的开发,伽俐略的重力加速度理论的产生,超导体的发现,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所有这些,无不是对既有观念的质疑,而獲得成功的。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
  3 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内外因辨证关系”时,我引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成语,并结合“孟母三迁”的故事来加以论证,我把这说成“真理”。很快,学生中就有人提出了“近朱者不一定红,近墨者不一定黑”的观点,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我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4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能力。例如:在教初二法律常识时, 我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节日,有时我会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他们一同分析、探讨,还鼓励学生在网上与网友谈论有关法律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一个民族惟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脚踏实地,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为祖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其他文献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研究老年人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1998年至2003年12月经电子胃镜证实消化性溃疡的住院或门诊老年人(年龄≥60岁)168例的
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为不断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需要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导入是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恰到好处的导入方式
现存秦汉时期的医书有:《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武威汉代医简》、《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些书中体现的辨
结核病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位列单一致病菌致死原因第一位。目前全球约有20亿肺结核带菌者,2000万活动性结核患者,每年有1000万人新发病,300万人死亡。我国
目的:根据处方中蒙医内科病人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为蒙医内科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有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驻地医院的门诊处方770张采用回顾性调查分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学生只有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才可能想学理物、爱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教
装潢设计系’98毕业生把四年来的学习成果向社会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展示。是"一年一副新面孔",抑或是"大致模样尽相同",社会各界自有评说。每当一年一度的、难得的师生们济济
<正> 笔者在研读马王堆医帛书的过程中,注意到其与《灵枢&#183;经脉》篇存在着一定的传承发展的关系,在其中隐约可看到经络学说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马王堆医帛书包括《足臂十
目的观察“复明11号”医疗队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我院医疗队在“复明11号”手术车上施行资料完整的412眼白内障摘除患者的临床资
1957年后,众所周知的原因,李骆公忍痛放弃了心爱的油画事业,将毕生心血倾注在古代大篆的书法篆刻探索和创作。从60年代初到他去世的三十余年间,可分为天津时期、灵川时期和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