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校德育的困境与改革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wangxin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我们加强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与此同时,社会变化又给学校带来一些难以摆脱的困扰,令我们解决不了,甚至束手无策。
  关键词:学校 德育 改革 困境
  
  一、学校德育的困境及原因
  1.社会大变革出现的种种消极现象与学校德育脱离实际。未能及时解决和处理学生道德困感与思想混乱,是导致学校德育陷于困境的最主要原因。
  当代中学生处于对外交流日益扩大,通讯传播不断扩展,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的社会氛围中,每天都接受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在社会改革大潮中,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当前来自社会负面影响的“冲击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利益分配不公和价值观念的扭曲现象,带来了部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失衡。学校教育学生要艰苦奋斗、克己奉公,而学生在社会上耳闻目睹了很多贪污腐化、投机钻营现象和屡禁难止的公款吃喝风。二是市场经济的求利性,会诱发和助长“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倾向。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被引入社会政治生活和人际关系领域,搞“权钱交易”,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功利主义和实惠化、金钱化倾向。这就必然会给学校的“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高尚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带来正负抵消的作用。三是音像书刊、舞厅、电子游戏等社会生活及娱乐环境中存在的“病毒”侵蚀着中学生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思想、生活方式和人生观的形成。学校引导学生参加高尚健康的娱乐活动的引力有时还抵不过社会上蔓延的黄流和赌风。
  在学校,学生接受的是正面的、传统的教育,而客观存在的社会阴暗面,又迫使他们被动地、茫然地去感受生活的多重性。这样,社会生活中积极与消极、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先进与落后的矛盾现象,必然使中学生单一的思想和单面的价值体系产生裂痕,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正负抵消的作用。这是导致学校德育陷于困境的主要外部原因。
  2. 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格局与不完善的德育体系是形成学校德育困境的内部原因。以智育为转移的教育评价,把人们的视线集中在教学或更确切地说是在分数上。德育的评价主观性较大,主要依靠某些定性分析材料,所以不少学校是在检查前夕加班加点补材料,以求过关。只有因学习跟不上而留级的,却没有过因品行问题而留级的。合格率、升学率、分数仍是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唯一硬指标。教育评价起导向作用,在失衡的教育评价中德育也失衡了。
  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的双重任务,应按其需要给予时间与精力保障。但事实上,教师和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应付课业上了。作为“软”任务的德育工作,有时就只有被挤占和压缩了。
  德育对智育发展确有促进、辅助之功能,但这仅是德育功能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陶冶人的心灵,塑造人的灵魂,促其社会化。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德育工作被简单地等同于校规校纪教育。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这仅是德育的最基本内容,而道德规范教育、理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这些高层次的德育内容被忽略了。以上这些德育系统内部存在的各种问题与缺陷是形成德育困境的内部原因。
  当我们的国家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以政治运动为中心走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时,德育的价值取向、目标体系、领导体制、内容结构、课程设置、方法手段都未能与社会环境相适应。这都给执行和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影响了德育目标的实现。为了充分实现德育的目标,使学校德育走出困境,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担当起探讨和改革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历史重任。
  二、实现四个转变,深化德育改革
  l.坚持“三个面向”,学校德育观念和内容要向现代化转变。广大德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学校德育目标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德育工作要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德育要依纲靠本,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德育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分层要求,加强德育的层次性、针对性,使其更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思想实际。
  2.要建立德育基地,强化德育实践,促使德育方式向开放式转变。市场经济全新的社会背景,使学校德育已不能困于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方式,德育的开放性已成为潮流,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校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辟德育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军事训练基地、学雷锋活动基地、劳动实习基地等。走出去,组织学生进工厂、下农村、到机关、走市场,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请进来,请老前辈来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请英模人物对学生进行成才理想教育;请经理、企业家介绍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请民警进行法制教育。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消极现象,通过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讲座与讨论,提高学习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抵御社会消极影响的“免疫”能力。
  3.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保持德育工作向社会化转变。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已不能局限于学校的小圈子,必须纳入社会大体系。全社会都要关注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家庭、社会要加强联系,互相配合,协同作战,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厂校挂钩、警校挂钩等多种形式拓宽德育渠道;学校党、政、工、团、年级长、班主任、科任老师齐抓共管,形成德育工作新格局。
  4.优化德育形式,变灌输型为渗透型,使德育方法向个性化、民主化、多样化、综合化转变。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年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快,起伏大。过去单调呆板的德育方法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德育必须讲究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实践证明,情景陶冶法、操作示范法、行为训练法都是适合当今时代特点,对学生德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把握和理顺家庭消费伦理建构的理论前提是建构当代家庭消费伦理的关键所在。在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以人为本适时地成为当代家庭消费伦理建构的指导原则,而通过国家和社区层面
1941年,上海这一远东第一城市的许多地方被日本带国主义占领了。 12月8日上午,暨南大学的校长办公室里,老校长怀着异常沉重的心情,主持着紧急而简短的校务会议。他噙着眼泪,
唉!“皇恩浩荡”,今天没有加课。他收拾起书包,麻木地抬起双脚,走出教室,回头看一眼教室,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再见了!星期七的教室。”这话也不知从他嘴里说出多少次了。自从
期刊
在人均GDP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经济,成为经济发达城市、中部强市已是武汉市建设的目标,而且在国家政策及政府领导下,经过改革,已从以前的粗放型发展转为集约型,提倡"绿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语言形式的学习,忽视社会文化因素对英语学习的作用和影响的问题,教材中有关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不多,教学中不注意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一个很显著的变化就是特别强调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发展问题。    一、文化因素与英语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提出了“
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与课程机制状况下,现有教师组织包括全校教师、年级组、教研组和年级组与教研组中的备课组、班主任以及同一班级的任课教师,这里说的每一级教师组织都有可能形成一个教师集体。那么怎样把他们合理地组织起来才能发挥出教师集体的优势呢?怎样促进教师集体的建设呢?  一、教师集体要有共同的目的,要团结统一  根据马卡连柯的想法,一个良好的教师集体应该有共同的目的、紧密的团结、坚强的领导、统一的行动
有的课文浅显明白,一目了然,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这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常常碰到的一个难题。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引发辩论,培养概括能力。概括
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科教学之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怎样根据数学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教育内容,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正是广大教师认真探讨的首要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思想教育的工作实践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恰当引用与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
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鸿门宴》一文,在起始部分介绍了刘项剑拔驽张的政治形势。显示这一背景的关键一句为:“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然而形势何以紧张,项
打造阳光政府离不开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必将有助于阳光政府的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质是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公民对政府行为的知情。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我国政府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