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清中后期,遣戍西域的流人文学创作随着时代、文风的嬗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记载诸如鬼神精怪、因果轮回等“志怪”故事亦成为文士流人所钟情的对象.结合边地的传说、野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中后期,遣戍西域的流人文学创作随着时代、文风的嬗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记载诸如鬼神精怪、因果轮回等“志怪”故事亦成为文士流人所钟情的对象.结合边地的传说、野史,遣戍流人在考据扎实、多数亲身经历的情况下,记载了他们在旅途、戍地的所见所闻,比照前代乃至清前期东北流人文学的纪实性与自况性皆有所加强.西域流人以小说志怪、诗歌叙事等形式载述怪诞的题材内容,凸显了考据风气下“怪力乱神”的诗文创作形式,标识了流人文学作为疏泄、猎奇、刺激等心理作用下的诗文书写特质,这也是流放文士自我意识的一种影写和映射.
其他文献
“草船借箭”的故事在歌谣、小说等俗文学与诗词文赋等雅文学及正史中的表述不同,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叙事系统,一是诸葛亮“草船借箭”,一是孙权“回船受箭”,不仅叙事中的主
《全像显法降蛇海游记传》,为明末福建建阳书肆忠正堂刊行的一部以陈靖姑为主人公的神魔小说,也是一部反映地域文化融合的小说.建阳在宋元时期是重要的刻书及出版地,其重视书
明末清初,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艺术蓬勃兴盛,世人对此具有极高的消费热情.民窑业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能够从容应对社会风气的演变,生产出类型丰富的器物以满足世人新兴的审美
丝绸之路,总能给人无限遐想:浩荡沙海、盎然绿洲、神秘古国等,这是一条连接东与西的纽带,民族融合、文化碰撞在这条路上演绎了数千年,积淀成一座巨大的文明宝库。所以,谁也无法完整地讲尽这座宝库的人与事,只因每个人对于丝路的理解都有一个特定的印记。 随着当今丝绸之路经济带日益受到关注,围绕丝绸之路展开的艺术创作就不胜枚举,当丝路风情被一群版画艺术家定格成画面,变为藏书票,这样主题性的创作,留给后人不一样
《大观园行乐图》是隐含在《红楼梦》文本中的一幅虚拟画卷,作者对该图的描绘主要集中在第四十至六十三回,它所呈现的是贾府中荣耀、欢快和诗意的日常生活,其中,宝玉诸姐妹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