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具体 凸显中心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k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如同温暖的阳光,洒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我们心存感恩。亲爱的同学,在生活中,你是否曾为一个微笑、一句劝勉、一声祝福而感动?你是否曾因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落红护花而感动?
   请细细回味你生活中所经历的种种感动,撷取其中最动人的一幕,以“那曾感动我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那曾感动我的一把核桃仁
   记忆中的母亲,是我吵架的对象。人家都说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可我却总是和母亲争吵。
   我一直都觉得母亲对弟弟过分疼爱了,她常常给弟弟买衣服、零食、玩具……却忘了给我买药,害我病情加重。①
   直到一天,我看到书桌上的一把核桃仁。
   有一段时间我总是头疼,吃药也不管用,而母亲却总是抱怨我:“怎么没吃药!”我觉得心里不舒服,便不理她。后來母亲连续上了几天夜班,晚上不在家,我又觉得心里空空的。②
   那天下午放学回家,我走进卧室,看到书桌上放着绿色的东西,走近一瞧,绿手绢上安静地躺着一把核桃仁。我心里一惊——这是母亲的手绢,我不知道核桃治不治头疼,但还是默默地把核桃仁吃完了。我知道,是母亲剥好核桃仁后放在手绢上拿进来的,她没有忘记我头疼。
   母亲转上白班,晚上在家时,家里的争吵声又多了。
   那天晚上写作业时,我听见一阵“咚、咚、咚、咚”的声响,以为外面有人在砸墙,就出去看看。刚走进客厅,我停下了,只见母亲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砸着核桃,③一下,两下,“咚、咚”……眼睛有些发烫,我摘下眼镜,走到阳台,按下阳台灯的开关,灯不亮。突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只留下母亲、手电筒、核桃和墨蓝天空上的一轮圆月。④
   猛地想起冰心的《荷叶·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我的心被感动了。读过很多同学写母亲的作文,有的母亲辞职陪读,有的母亲坚持做营养早餐,有的母亲牵孩子的手过马路……这些,我的母亲都不曾为我做过,但那一把核桃仁足以把我感动。
   母亲啊,原谅我的不懂事,我要对您说一句:“妈妈,对不起。”我想通了,弟弟还小,不懂事,以后我会让着弟弟,再也不和您争吵了。⑤
   ①交代和母亲争吵的原因,但在叙述上过于笼统。“我”生了什么病也没有说明,让读者读了不明所以。为了凸显妈妈的“偏心”,不妨借助事例来具体表现。
   ②事情的来龙去脉没有交代清楚。此处的头疼和上文的病情加重是否有联系?
   ③此处不够真实,“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砸着核桃”,如何操作?
   ④此处最能凸显作文中心,因此有必要详细叙述。
   ⑤结尾处的抒情过于平淡,不妨和开头呼应一下,表达对母亲的愧疚之情,使作文结构更严谨,中心更突出。
其他文献
文学是一种很艰难的艺术,从初学到成家,中间须经过若干步骤,学者必须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拿一个比较浅而易见的比喻来讲,作文如写字。在初学时,笔拿不稳,手腕运用不能自如,所以结构不能端正匀称,用笔不能平实遒劲,字常是歪的,笔锋常是笨拙扭曲的。这可以说是“疵境”,特色是驳杂不稳,纵然一幅之内间或有一两个字写得好,一个字之内间或有一两笔写得好,但就全体看去,毛病很多。每个人写字都不免要经过这个阶段。如
期刊
竺可桢的远见是为许多领域内学者称道的。   近几年雾霾天气多发,人们知道了PM10、PM2.5的存在,在竺可桢1936年的日记里虽没有这样精确的专用名词,却有关于空气中尘埃数增加造成污染的记录:“作近三年来南京之微尘数,知各月均有增加,1935年倍于1934年,而1934年又倍于1933年。但此项增加只限于空气最下一层。”这令李玉海尤为感慨。   “竺可桢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要研究南北极,他早就
期刊
物候是自然界中生物或非生物受季节气候因素影响出现季节性变化的现象。农民根据物候变化来耕种收割,文人也于游山玩水中留下了许多反映物候现象的诗词名句。例如:   1.因地而异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的到来,动静结合,用得绝妙。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是春天的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首
期刊
《大自然的语言》虽然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但是竺可桢先生却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把有关物候的科普知识写得通俗易懂。作者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结合描写的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例如: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文章开篇用“
期刊
花灯,又名灯笼。灯笼是一种传统民俗工艺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纸或绢作为灯笼的外壳,用竹或木条制作骨架,中间放上蜡烛或者灯泡,成为照明工具。   花灯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实用价值与艺术欣赏价值。现代社会,在春节、元宵等节日多悬挂花灯,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北京宫灯,是一种纯手工、纯木制的独特工艺美术品,过去是皇家专用,后来因皇帝赏赐朝臣才传出宫外,流入民间。制作
期刊
我是一个爱植物的人。爱植物,自然就会更爱它们开放的花朵——这种自然演化的一个美丽奇迹。植物最初出现在地球上时,是没有花的。直到一亿多年前,那些进化造就的新植物才突然放出了花朵。虽然,对于植物本身来讲,花是因繁殖的需要而产生的传播策略,但人从有最初的文明以来,就在赞叹花朵匪夷所思的结构,描摹花朵如有神助的设色,提炼或模仿令人心醉的花香。   是的,我对观察和记录植物上瘾已经好些年了。有朋友提醒过我,
期刊
“蓝色的天,蓝色的水,天山深处镶翡翠;天鹅双双嬉碧浪,赛里木湖多妩媚……”暑假,我前往新疆一睹向往已久的赛里木湖的芳容。   我们乘坐大巴奔驰在去往赛里木湖的漫长旅途中,窗外是一望无际的荒漠,土黄色的大漠底色上间杂着零星的绿,偶尔有几团白雪似的绵羊群缓缓移动。初见让人惊艳,但见多了,也就如同那荒漠一般单调了。   “快看!那是赛里木湖!”同行伙伴一声兴奋的喊叫声惊醒了昏昏欲睡的我。睁开眼向窗外望去
期刊
这是一条用青石板铺成的巷子,小时候我称它为“老街”。无数行走的脚印把石板打磨得光滑,慢吞吞的光阴在巷子里徜徉。   我告别玩伴,守在巷口,我静候着那位卖豆花的老人。每到傍晚,老人就会推着三轮车,载着一缸热气腾腾的豆花,出现在夕阳斜照、树影斑驳的巷子里。沐浴着蜜汁般金黄的光芒,老人微笑着为我盛上一小碗喷香的豆花儿……   天色暗了下去,巷尾的小书屋橙黄的灯光亮了起来。我独坐于书屋一角,捧着一本泛黄的
期刊
张贴着期末考试成绩单的黑板前面,挤满了迫不及待围观成绩的同学们。这次考试非同小可,学校要依据本次成绩排名重新进行分班,一种惶恐的情绪在我心底蔓延。   “我尽全力了,不会考得太差的。”我一边安慰着自己,一边焦急地寻找自己的排名——五十四名!这个数字把我轰然击垮。我的强项科目数学竟然考出了史上最低分!   我耷拉着脑袋走出教室,眼睛胀得难受,估计已经通红了。怕被同学瞧见我这副凄惨的样子,我加快了脚步
期刊
一、基础达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溶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哀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