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里的音乐故事

来源 :微型计算机·数字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拥有一座有大花园的房子,是我毕生的第一追求
  能在花园的任何角落,都能听到音乐的响起,是
  我毕生的第二追求
  现在,我都已经实现了……
  
  秦秦其人
  秦秦(化名)是个非常低调的人,低调得不符合她的出生地——川西坝子,都说川妹子泼辣能干,但能干与她有缘,泼辣却丝毫不沾边。或许是主修文学的缘故,秦秦含蓄内敛,更像是江南女儿。秦秦是个婉约的知性女人,他们家家庭和睦,家境殷实,固然如她文章所说,老公功不可没,但作为几家报纸和杂志的专栏作者,秦秦的努力也不是白费的。
  本来很想让秦秦一家上“私想空间”的,因为他们家除了中央音响系统外,还有很多值得向大家推荐的,比如老公的影音间,秦秦的瑜伽房,孩子的画室(因为儿子偏爱绘画多一些,这也是老公影音间得以出笼的原因之一)。但是被秦秦婉拒了。她只答应以她和她家的背景为素材写这篇文章,可以展示她家的外围图片,但家里的,她希望给孩子和老公一个宁静的空间。不过最后图片出来以后,我实在不忍心不让这么好的图片不出现在《数字家庭》上,于是软磨硬缠,碍于多年的好友关系,加上她老公也是《数字家庭》的FANs,她终于答应上两张局部图片。 对于被老公宠坏了的、只会享受的,而且惯写文学的秦秦,我不指望她的文章能写出家里总共使用了多少个音响、功放是如何安装的等“技术”类文章,于是就有了本文的行文风格,婉约、细腻,还有那字里行间掩不住的幸福情愫……
  
  庭院情结
  
  深深的庭院情结来自于小时候家里那个无比宽广的大晒坝!以前的老宅后靠一群茂密的竹林,前依一个大农田,很典型的川西风格。父亲把大农田圈了起来,种上果树和四季蔬菜,同时用水泥铺了一个很大的晒坝,那就是我儿时的天堂!
  都说我们的老宅风水特别好,能出龙出凤!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后来我们四兄妹都从这个老宅里走了出来,或经商、或从政,都有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哥哥姐姐都是凭真本事打出了一片天的,唯独我,比较懒,走了一条捷径,找了一个好老公。好老公的定义就是有车、有房,还乐意为你花钱!在好老公成为好老公之前,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公,一室一厅是我们当初的婚房,在那个时候羡慕我的人并不多,他们认为我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堆牛粪还是非常肥沃的,他不仅养活了我,而且还养大了我贪婪的目光。
  一室一厅,太局促于是房子开始升级,从三室两厅到跃层,再到现在这栋拥有很大后花园的别墅!拥有自己的私人花园,一直是我的梦想,犹如儿时那个硕大的晒坝,搬张躺椅出去,闻着桔子花闲聊,啃着刚摘下来的嫩黄瓜看14英寸的黑白电视,是我心底最美的景象!后来进了城,在连转身都担心碰碎杯子的新房里,我似乎也安于现状,在39个平方米的房间里,锅碗瓢盆和谐地碰撞着,没有出现一次杂音。有时候连我自己都以为我不再是那个有着花园情结的女孩!Baby的出现,勾起了我心中的另一个梦想。在那个39平方米的小屋里,我孕育了我的宝宝,为了给儿子以良好的胎教,我习惯了把随身听从客厅拎到厨房,再从厨房拎到卧室,让音乐随时包围着我和Baby……,从那以后我就养成了随时都要听音乐的习惯,给杂志社码字的时候要听,否则会没有灵感;做饭的时候要听,否则会把白糖当成味精;淋浴的时候也要听,否则浑身不对劲……。还记得那部随身听是爱德华牌的,从我大学毕业一直陪伴着我,直到Baby出生……
  或许儿子是我们家的福星,自从他降临以后,老公的事业就一天比一天顺,家境也一天比一天好,住房面积也一年比一年大……
  前年,在楼盘价格还没有那么夸张的时候,老公果断地买下了现在的这套别墅,不仅圆了我的花园梦,还节约了很大一笔钱给孩子当教育基金。
  
  花园里的音乐
  在拿到这套房子的钥匙的时候,我只给我老公提出了一个要求:我希望在房间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音乐声,包括花园。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老公上辈子欠我的,所有我的一切合理不合理的要求(当然我没有变态到让他到天上给我摘星星),他都会尽力地去完成!我自以为给他出了一道难题,谁知却小看了他。
  当我因某个纪实文学外出采风一个半月后,别墅的装修已经快要完成了。我回来的那天,刚下飞机,老公就直接把我从机场接到了别墅。而且径直把我带到了后花园里,在那个到处还是沟壑的庭院里(挖了一些坑埋水管,便于浇花,以及掩埋电源线路等,同时还移植了一些新的植物过来,新开辟的小溪也还没有注水),一套户外茶几,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茶几上摆着一瓶原味橙汁。老公让我坐在椅子上,说知道我喜欢喝着果汁听音乐,但因为条件还不到位,所以没有办法给我鲜榨果汁喝,不过买的也是100%的原味橙汁,用以替代!
  然后就丢下我,进了房间,当我正慢悠悠地喝着橙汁时,一阵清幽的音乐在我的前方响起,正是我最近比较喜欢听的《老人与海》,虽然声音没有家里的那套家庭影院播出的声音饱满、圆润,但还是比较通透了。我不禁望声寻去,在一丛刚植好的杜鹃花后面,一个石头立在那里,哈,原来发出声音的是这个宝贝,难怪老公献宝似地把我带到了这里。
  等等既然这里都有音乐,那么我的厨房、我的浴室,还有那个即将堆满孩子玩具的娱乐房……,我风一般地刮过了每一间房,是的,每间房里都有我衷心的音乐。不过,在儿童房里,我听到的却是白雪公主的声音。
  看到泪珠在眼眶中打转的我,老公赶紧说他什么也没做,只是请了一套澳斯迪的中央音响系统回来,让我不要激动得成那个样子。老公虽然说得很轻松,但我知道以老公严谨的做事态度,他不会随随便便地选一套音响回来的。肯定是私地下查了很多资料、请教了很多人,才敲定用这套中央系统的。后来据他招供,他还参考了《数字家庭》的,所以把2楼转角处的三角形地带开辟成了一个小小的影音空间,在我原本的计划中,那是给孩子摆钢琴,或者摆休闲茶几的地方。
其他文献
个人信息上承载了不同主体的各种法益,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宜界定为利益,以限缩其对个人信息的支配和排他权能,调适法益冲突.个人信息侵权也应界定为违反保护性法规的侵权类型,以引入个人信息保护专门立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目的和保护范围的限制,实现诸法域体系的融贯性.私密信息泄露适用隐私权侵权规则,若发生下游损害的,泄露者按照一般侵权规则承担责任;敏感信息泄露时,未发生下游损害的,受害人也可请求赔偿因焦虑产生的精神损害和风险损害,即为预防损害支付的费用.在个人信息、环境生态等领域,有条件承认预期侵权制度,肯定未来被侵权
第三方资助的使用,加剧了仲裁庭潜在利益冲突发现、费用担保作出等方面的困难.信息披露可作为解决手段.目前信息披露机制存在披露义务主体不明、范围不清、手段不详等问题,应构建以受资助者和仲裁员为披露义务主体,第三方资助者的存在及身份、资助者与仲裁员之间的关系为常规披露内容、资助协议条款为例外披露内容,系统性强制披露为主、个案申请决定披露为辅的信息披露机制.机制的构建,可为我国第三方资助的引入提供参考.
《个人信息保护法》调动各种法律责任方法,加强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其中民事责任在制裁个人信息处理者侵害个人信息权益行为,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该法直接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侵害个人信息权益民事责任的条文是第69条,不过,其他大部分条文都与认定侵害个人信息权益民事责任有关.保护个人信息权益适用侵权请求权和人格权请求权的方法,应当依照《民法典》关于人格权保护和侵权责任构成的基本规则,准确适用法律规定的归责原则,掌握好民事责任构成要件,运用损害赔偿以及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
在只有间接证据的案件中认定被告人是否有罪,是司法裁判的一个难题,而依据间接证据定罪的证明标准是这一难题的核心.间接证据定罪的“唯一性标准”具有合理性和实用价值,但是司法人员在具体案件中适用这个证明标准时要防止出现过严的偏差.认定结论的唯一性属于主观意义上的证明标准,不应理解为客观意义上的绝对真实.认定结论的唯一性应体现为证据组合的完整性和证据审查的系统性.
《个人信息保护法》增设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提起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需要同时满足违法处理个人信息与侵害众多个人的信息权益的条件.人民检察院、法律规定的消费者组织和由国家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有权提起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法律责任包括赔偿相关主体提起公益诉讼支出的必要费用,也包括强制履行法律规定满足受害人相关权利的其他义务.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不影响受害人提起私益诉讼维护其自身利益,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启动无需个人信息私益诉讼前置.侵权人承担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法律责任不影响其
因应未来社会需求变化、学习机理认知深化、人工智能技术进化,课堂正从数字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为突破精准化教学瓶颈,实现“因材施教”的千年梦想提供了历史机遇.但由于课堂的固有复杂性及其时代内涵演变,智能技术赋能课堂教学面临多空间融合、多主体协同、多环节汇通、多模式适配等挑战,需从理论、技术与应用等方面开展系统化创新,发展计算教育学导向的课堂精准教学理论,构建智慧课堂“环境-资源-活动-评价-交互”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智慧课堂多场景常态化、多学科差异化、多模式智慧化应用,以重构人工智能时代的课堂生态,为促进我国教
学科交叉融合是高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学科交叉融合推进高等教育学的进一步发展,尚面临传统院系单位制的束缚、师资团队知识背景单一化的局限、箱格化的知识和传统的学科化研究惯性、过度专业化的教育模式以及对实践价值的长期忽视等现实困境.突破上述困境的基本路径是:以突破学科壁垒为要义改革传统的学科组织机构,以改变师资知识背景单一化为目的 建设跨学科学术团队,基于综合性高等教育问题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引领跨学科教育实践,以夯实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根基为要旨主动服务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