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视角下的秦亡原因再考察

来源 :中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汉以来历代先贤对秦短祚而亡的原因作了诸多方面的评价与探讨,整体而言,多不出严刑役重的"暴秦"说和"废分封,行郡县"的"秦制"说两种归因倾向,但事实上秦亡原因还有进一步挖掘的必要.如果我们从制度变迁视角来考察,秦亡原因可归结于三个方面:一是正式制度设计存在"制度漏洞",皇帝制度下缺乏必要的监督制度,加之秦始皇个人的认知局限,在面对新的国家形势时未能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导致国家整体制度框架失衡;二是秦始皇"急政"强制剥夺了制度变迁进程中的"制度试验"环节,忽略了分封制的路径依赖性需要一定的缓冲周期,未把握好新旧制度转型或过渡的基本规律;三是制度运行机制的失效,导致制度成本不断增加,国家负担日益沉重.不可否认,缺仁暴酷作为导火索加速了秦的灭亡,但其根本原因则仍需从制度设计层面和制度适应性效率等方面综合考察.
其他文献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主要针对个体行为发力,在这种制度设计模式下,政府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活动是被动履职,成效不够显著.基于农业面源污染的特性,有必要运用总行为控制理论,提升相关立法的精准性和执法的效能.为此,应将总行为控制制度作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的核心制度,将环境质量目标作为总行为控制制度的唯一目标,通过制度扬弃,形成系统、高效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制度体系.该制度体系的实施路径是:以流域为环境保护的目标单位,以目标单位水污染物容纳能力为依据,设定农业面源污染物许可排放总量,据此分配具体区域的排放量,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点是建设一批国家高端智库.高端智库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凝聚智力资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是高端智库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建设高端智库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智库高端人才库.因此,高质量人才的培育与发展是推动高端智库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构建一套融人才选拔聘用机制、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人才互动流通机制为一体的人才管理运行机制体系势在必行.
我国正处于转型关键阶段,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新型社会风险、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对基层社会治理尤其是对城市老旧社区更新治理提出新问题、新挑战.改造老旧社区,有必要将社区置于一种特定的"风险情境中"重新思考社区更新,发展社区韧性治理.其重点在于通过重塑社区关系网络和提升社区自身发展能力,促进社区空间的多功能性以及社区空间生产与社会环境构成之间的互动,构建城市韧性空间及社区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对老旧社区从外部物理韧性到内部社群韧性的更新,进而形成应对社会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联合保障网.
虚拟财产的边缘性和复合性特征,决定了单一的财产权保护模式无法解决与之相关的全部问题.对复制价值与使用价值进行划分,有助于重构虚拟财产的利益结构,明确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和物权保护模式的属性.利益的表现形式决定各种财产法规则调整相应利益关系的适用方式、范围及界限,商品属性或者属性组合成为调整对象,影响包括虚拟财产在内的新型财产的规制方式.在信息社会,虽然物与知识产权客体之间的天然界限消失了,但其创造价值的方式没有变.基于此,知识产权法、物权法和合同法在虚拟财产规制中都可以有合适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