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驾”遇冷应辩证看待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了解,近日,一些家政公司已经开始试水“酒后代驾”服务,部分饭店也已经将该项服务提上议事日程。但很多市民对此反应还比较冷淡,“酒后代驾”的推广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严打酒后驾车行动的大环境下,一些头脑精明的商家纷纷抓住机遇开展“酒后代驾”服务,本想赚个盆满钵溢,没想到热屁股碰上了冷板凳,不仅生意冷清,而且也很难看到兴隆的希望。
  对此,各界质疑声不断,诸如收费不合理、责任难认定、安全无保障等,还有不愿意把车交给陌生人甚至也还有人抱侥幸心理等。其实这些都是驾车者的正常心理反映,也说明我们开展打击酒后驾车行为的效果虽然已经初步显现,但尚未真正让人们在自觉接受这一要求的同时,客观理性地接受代驾这一新生事物。
  其实,酒后代驾业务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早已存在。外国政府也都对“代驾”采取鼓励和提倡的政策导向,加上规范的运作和严格的约束,使代驾已经深入人心并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但也要看到,国外代驾存在的前提是基于对酒后驾车行为的严厉禁止,而且也应该对此有个认识、理解和接受的过程。因此,作为新生事物的代驾服务不可能一出现就能被立即接受。
  酒后驾车行为虽然一直被我们所禁止,但动真格的还是从近期开始。尤其是最近接连发生的醉酒驾驶造成恶性事故和对酒后驾车行为的严厉查处,才使得人们真正认识到了酒后驾车行为的严重性和打击酒驾行为的必要性。
  但作为被有些人认为“无所谓”的酒后驾车行为,虽然在各级管理部门的严厉打击下有所收敛,但如果不持之以恒,就有可能出现反弹。在这种情况下,代驾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但前景如何、命运怎样也取决于打击酒后驾车行为的力度和效果。所以,即代驾刚出现被婉拒也就不难理解。当然,其中还有个从排斥到接受的心理转变过程。毕竟喝酒尤其是醉酒当然不是什么体面的事,让一位陌生人开自己的车送回家,既牵扯到车内财物安全,又可能会涉及家庭住址、个人和家庭成员隐私等,所以代驾不能被愉快接受也在情理之中。
  有的酒店正醞酿开展免费酒后代驾服务,虽然这样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未必是长久之策。尤其对可能出现的车辆和人身安全等问题,酒店也不可能去当“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冤大头”。因此,在继续大力开展严打酒驾行为的同时,尽快建立健全相关规定和保障机制,有针对性地引导代驾服务合理有序发展,既不能一哄而上搞恶性竞争,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要在它开始之初就着力抓好规范引导,及时消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能等发展到一定规模再去规范和统一,那样势必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和成本的浪费。
  喝酒是人之常情,开车是方便之举,而代驾无疑是解决两者矛盾的办法之一。目前代驾之所以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或许还有一个原因是源于人们对打击酒后驾车行为的一种观望。
  当然也有人认为提倡代驾是对喝酒者的一种纵容,也是对“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职业道德的挑战。但无论怎样,不管是打击酒后驾车还是提供代驾服务,都是基于对生命安全的保护。没有一种事物会十全十美,但安全是一切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代驾服务的出现虽然受到了一些非议和冷遇,但毕竟撑起生命的保护伞。这种行为从长远来看,还是具有蓬勃发展的强大生命力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评价语是课堂组织的一个核心板块,教师倾听学生编织出来的富于个性的发现和思考并及时给予评价。好的评价语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不只是增长知识,更A要生长思维和智慧。课堂俨然成为师生彼此切磋的共同体。  关键词: 课堂评价语 学生思维 学生本位 思维多元  数学课堂永远是思维碰撞的主阵地,但是学生的思维火花也让我“吃过很多次亏”。有时候没有精心预设会让我接不上学生的回答
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军用通信密码表。它先收罗当时军中必用的40个短语,给它们分别编上相应的代码。例如:1.请刀;2.请箭……14.请添兵……18.请固守……  大将率兵出征时,先领一个密码本,并和兵部事先约好,利用某首五言诗作为解码密钥。例如,约定下面这首诗作为解码之用:“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战斗开始后
身边人头攒动,而我,独自一人,忘却周围的喧闹纷扰,享受着属于我一个人的宁静。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落,如墨迹未干的纸片飘落在岁月里。我恍然想起:“似乎就是这个季节……”我拨开草层寻觅着,一串还未成熟的淡青色的果子映入我的眼帘。是的,又到麦冬收获的季节了。  记得初入高中时,朋友拿着一串蓝色的果子在我面前炫耀:“好看吧?”小小的果子,蓝得如天空般澄澈而深邃,如一颗颗美丽的蓝宝石,又似妩媚的少女那一袭蓝色
【摘要】在很多人印象中,高三就是一片题海,做不完的试卷做不完的题。的确,成绩好的学生绝对做了很多题,但做了很多题的学生不一定成绩好。为什么呢?我认为:成绩=做题数量乘以做题质量,而做题数量又是以做题质量为前题的。做题质量好与坏取决于做题过程中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本人有一些思考,准确归因,提供一些做题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这类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有更多的提高。  【关键词】学困生 数学 思考  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