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教育中的创新培养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yue0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以创新的思想促进小学教育的快速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我们应该努力的目标。本文从创新思想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创新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小学教育创新改革,使创新观念在小学教育中发挥更加鲜明的作用,促进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是党和国家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各行各业日益成为一股重要力量,在教育上也不例外。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节点,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特别是小学教育,是教育的根基所在,因此,以创新驱动小学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是时代的潮流,也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本文从创新理念和教学方法两方面探讨创新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小学教育的创新改革,以期使创新理念对小学教育发挥更鲜明的作用,促进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 小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教育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特别是小学教育,成为很多家长心中的“头等大事”。小学教育快速发展的直接结果是教育普及范围的极大扩展和教育质量的显著上升,但在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隐患和问题。
  (一) 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是小学教育面临的首要隐患
  应试教育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以应对考试为唯一目的而展开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应试教育思想就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产生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与答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能力、兴趣的培养以及对学生身心的关照。在多年以来的教育改革下,纯粹的应试教育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抑制,但应试教育的思想仍然普遍存在着,持续对小学教育的发展形成着不良的影响。
  (二) 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是小学教育發展中的新问题
  随着小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学习内容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再加上社会竞争的激烈使教育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学生的学习任务变得空前繁重。在教材知识上,一些学校为了以后更高年级的学习,在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上,对学生的培养进行了提高和深化;在兴趣爱好上,家长对孩子进行一些非娱乐性的兴趣爱好培训加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能力成为小学教育的盲区。
  二、 创新培养应坚持的原则
  创新培养是在创新的理念下对学生进行的培养方式,应该具备以下原则。
  (一) 平等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教育常常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师的主导安排下完成教学活动,这样保证了学生知识的持续稳定的获取,但实际上,教师也是有局限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上的失误很有可能被视为权威,对学生的学习形成消极的影响,教师思维上的局限很有可能桎梏学生无穷的创造力,教师的私人情感倾向也很可能沾染到每名学生身上。但如果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儿童心智上的不成熟又容易使教学陷入僵局,因此,平等性是开展创新培养的前提。
  (二) 开放性
  新时代的社会现实对新时代的教育事业有着新的要求,在小学教育中,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提高成绩、通过考试,而是要全面、综合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打下好的基础。学生要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是生活中的知识,教师要教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应该是方法与技能。儿童在思维和审美上是幼稚的、简单的,但同时也是丰富的,开放性的原则就是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各方各面,并且在每个方面加以适当的引导,挖掘学生独特的潜力,因材施教,理解和尊重学生的独特价值。
  (三) 趣味性
  小学教育面对的是低龄儿童,玩耍是儿童的天性,只有适当的趣味才能使学生不产生抵触心理,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同时,趣味性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一方面,趣味性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态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形成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愉悦的学习经历能参与学生人格的形成,精神分析学认为,童年的经历能对人成年以后的性格和行为形成显著的影响,健康向上的人格不仅对个人的生活至关重要,对社会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在小学教育中不仅要学会学习的能力,也应当学会使自己身心放松的能力。
  三、 创新培养的教学方法
  (一) 实现教学活动的情境化、形象化
  小学生的年龄大致处于6岁至12岁之间,由于身体的发育所致,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普遍具有形象化思维强,抽象化思维弱的特点,因此,情境化与形象化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营造适当的教学情境是实现教学活动情境化、形象化的途径之一,如教室的布置、学生活动的组织,将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实现教学内容的形象化.教具的形象化是教学活动情境化、形象化的另一种途径。
  (二) 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相比于中学生而言,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单纯的理论知识在小学教育中不容易被理解与接受,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此外,理论是为了实践而服务的,培养动手能力能促进和启发小学生心智的成熟,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模式。
  (三) 善于使用现代技术
  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小学教育的创新提供了便利的途径,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递大大提高,投影设备、移动设备,甚至3D设备、VR设备为教学工具的进步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合理地运用这些现代技术,有助于使教学更加形象、精准,增加学生理解的容易程度和学习的趣味性,实现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胡锐.当下的应试教育[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蒋明澄.儿童的思维和语言[J].西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2):112-119.
  作者简介:
  万俊,赵金金,湖北省十堰市,湖北省十堰市东风小学。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个大雾的冬晨,我押送的运猪船停靠在回水沱岸边。船员们冷得躲进舱里,躺的躺、坐的坐,有的抽烟、有的发呆,无聊地等待雾散。只见水手长屠老幺戴起一双手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确实产生了一部分后进生,后进生对学生群体和个体,都有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些老师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方式陈旧,收效甚微。本文从课堂教学、作业要求、考试要求、良好人格的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师生关系、如何看待后进生等方面谈谈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转化后进生的策略。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关键要关爱后进生,细心发现他们的闪光
<正>~~
期刊
摘 要:人文地理课教改工作正在快速推进中,笔者分析了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人文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性,而后结合人文地理教学实例分析,研究总结了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最后指出要通过积极评价教学效果,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人文地理;教学改革;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初中阶段学生渴望获得知识,认识未知世界的积极倾向。初中生在学习人文地理课程中,普遍对地理世界感到好奇,在结合人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充满
<正>~~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计划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过程,是素质教育得以体现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是许多一线初中物理教师经常共同探讨的话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首先对制约我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从创设情境、利用实验、巧设问题这三个方面探讨了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希望对广大一线同仁带来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
<正>巫溪县的宁厂古镇是千年盐场,步入其中,可见盐泉从岩上飞流直下。从春秋战国开始,这里就有先民逐盐而居。唐代时,宁厂被列为全国"十监"盐场之一。宋代时,因宁厂产盐规模
不畏滩险浪急乌江河道峡谷连绵,通航河段平均每公里一个滩,水急浪高。江里的木船船板厚达5厘米以上,是内河中少有的、经得起恶浪拍打的木船。这种船被称作&#39;厚板船&#39;,
期刊
摘 要:小学班主任是小学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班级管理者,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中担任着重要的作用。但当下的小学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境。为此,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应革新班级管理策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与成长。本文就小学班级管理活动,探究班主任的有效管理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直
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新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向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派驻了区域性领导机关——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渝8年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