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手工艺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w4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将对广西特色民族手工艺的传承与应用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广西特色民族手工艺文化的挖掘与梳理,寻找民族手工艺与当下人们的文化审美情趣、心理需求的融合点,研究广西民族手工艺在当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转化路径,探讨在融媒体时代民族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策略,让广西民族手工艺文化得以传承并在发展中得以创新。
  【关键词】 广西民族文化;文创产品设计;民族手工艺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0-0073-02
  基金项目:2020年广西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广西民族手工艺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010596626。
  一、前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较深厚的文化历史基础,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手工艺文化方面,有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有节日庆典活动与婚丧嫁娶中所用的活动物品,许许多多都拥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平与技艺精湛的手艺,这些少数民族的手工艺是构成中华灿烂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就了灿烂民族文化诗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工业化、机械化产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一些民族特色手工艺品仍然是老品种的样式,使得这些民族手工艺品逐渐淡化,甚至一些民间的手工艺文化,近乎消失,让民族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遇到了发展困境。
  二、广西民族手工艺发展现状
  在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里,每个民族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手工艺,在农耕时代,日常生活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形成了各自的不同的艺术样式,每一个手工品里都有着不同的民族意义和文化内涵。一些民间的工艺如织绣、首饰和编织、雕刻与陶瓷等工艺,在此之前,这些手工艺品并不对外销售,大多数主要是为家人、亲人、情人、用来寄予自己的情感等制作的,后来,随着社会生活变迁,许多的少数民族青年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除了旅游和表演需求外,大部分的居民的生活方式都以现代化为主,使得对民族文化的需求量逐渐减少,从事这些手工艺行业也随之减少,大多数的传统工艺都停留在了老一辈人的手中。同时,青年对传统文化背后的内涵和意义也较模糊,认知度不足,传承开始出现了中断现象。如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百鸟衣,苗族的百鸟衣可以说是苗族刺绣工艺最高水平的体现,将鸟的转化成图案绣在衣服上,不管是肩、背、袖还是裙上,均绣满了花鸟草等图案,因其服饰的图案繁复,并且这样的白鸟衣是纯手工制作的,花费的时间较长,至少半年以上才能制成,与此同时也让这种华丽的民族盛装一度失传。
  在技艺创新方面。传统的手工艺品的制作都以天然材料作为主要原材料,制作成成品后存在不易长久保存等问题,加上目前文化的多元化,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大有不同,对手工艺造型等美感的要求也较高。因此,民族手工艺的如何的创新,成了传统手工艺品需要努力攻克的难题。
  以广西壮锦的为例,壮锦是壮族传统纺织工艺中的名贵品种,同时也具代表性,分布最为广泛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将日常生活上的青山绿水、虫鱼鸟兽等图案制成画面,色彩鲜明、丰富多彩,有着浓郁的乡村田园气息,但由于社会发展迅速,多数乡村的青年居民,都外出务工,经济观念、消费者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由于纯手工制品,制作过程复杂缓慢,价格也昂贵,为了节约成本,缩短工期,许多民间工品都被机器所代替,大批量生产,品质下降,粗制滥造,因而在市场上的吸引力也急剧减少,近乎消失。當前,在广西境内的传统手工艺品的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也较小,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数不多,较好的手工艺人才欠缺,因而基础薄弱。
  三、广西民族手工艺在当代产品设计中应用的转化路径与方法
  文创产品的核心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上,在广西的文创产品设计中,将民族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相融合的设计理念是现代文创产品创新的一种新途径。将文化产业向民族文化资源拓展,从而创造经济效益的一种方式,与此同时,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如广西的手工艺绣球、壮锦、苗锦、侗锦等的手工艺文化元素与现代服饰、物品摆件、包装盒、购物袋等进行融合设计,将许许多多这样有形和无形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为少数民族的手工艺提供了创新源泉。以下是对民族手工艺在当代产品设计中应用的转化路径与方法的探究。
  (一)民族手工艺技术的运用
  民族手工艺的编制手艺也是其产品设计创新的途径,可将手工艺品的制作手艺加入产品设计当中,这不仅可以保留古老的制作手艺,还能让精湛的手艺在文创产品中得到创新。例如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布怒瑶,布努瑶民间盛行着一种古老的挂彩蛋习俗,每逢传统节庆或喜事时,都会在鸡蛋上染色,装进线型的蛋笼里让小孩挂在胸前,寓意着健康成长,避免百病,通常作为象征物送给亲朋好友,这种线型的蛋笼是由手工编织而成,再染上不同的颜色,提取彩蛋笼的编制艺术,可与灯具相结合,作为灯具的载体挂在墙上、书桌等地方,或运用在儿童玩具、装饰挂件上。编制工艺的运用,在继承的基础上,以现代不同的文化重构配合,进行设计再创作,创造出新的视觉效果,赋予产品设计更多创新元素。
  (二)广西民族纹样再设计
  图案纹饰可分为几何纹饰、植物纹饰、动物纹饰、人物纹饰,而少数民族传统元素的纹饰特点鲜明,各具特色,因此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可以对这些民族艺术元素的纹饰加以应用。以广西少数民族服饰为例,在纺织、纺线和刺绣等都是通过手工制作的,服饰上的图案纹样多种多样,有着强烈的标识性和符号性。将这些民族艺术元素形成视觉符号,融入现代的服饰设计当中,不仅能给设计师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源,而且使服饰具有别样的韵味,与此同时,很好地对该民族服饰文化进行了很好的传播和推介。把情感视作纽带,再将生活作为中心,在感受和认识民族文化的前提下传播精神,深入挖掘传统,与现代设计相融合,更好地对手工艺文化进行创新,再如“芒编艺术”,利用民族符号,优化其中的视觉形象,围绕感官进行创新,把抽象的民族文化转化为视觉符号,用色彩、工艺、材料、造型等产品特征向观众传递芒编技艺独特的艺术信息,让大众与手工艺品产生共鸣,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广西地域文化趣味性设计
  注重文化创意产品的趣味性也是转化路径的方法,在创新的同时兼顾产品设计在不同层面的受众需求。例如年轻人这一年龄阶段的人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偏好具有时尚、好玩、有趣等特征的文化创意产品,如果将一个产品变得有趣又好玩,那么它将更能吸引这些年轻人的眼球,引起他们的共鸣,进而深深地打动这一消费群体的心。因此,在利用民族手工艺进行产品设计创新的同时,注重产品的趣味性也是创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羽人回形针为例,将羽人的元素和回形针相结合,呈现出小巧、精致、可爱的迷你视觉感,这样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又能达到传播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效果,让文创产品充满了乐趣。
  (四)运用融媒体为传播媒介传播民族手工艺文化
  在当下,我国正处于在历史的新时期中,对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也应该与时俱进,对民族手工艺的传播手段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在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利用融媒体对传统民族手工艺文化进行传播与传承,以覆盖面广、更便捷的方式,打破了固有的传播界限,并且在不断地创新,这是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续长久生存的必要方法,融媒体的出现,为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更有利条件。
  融媒体的发展技术发展在不断变化,充分的利用各类媒介载体,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资源整合,促使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在更大的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传播与传承。例如将先进的融媒体技术把手工艺品内容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软件进行呈现,观众就可以在手机App中看到活动内容,一方面可以将民族手工艺文化进行传播,另一方面可以把文化创意产品传输,从而达到传播和传输的效果,融媒体与少数民族手工艺文化的结合,能够相互推进,共同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间手工艺的多样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僅凸显了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更是了体现民族文化形态和审美思想,广西地区有着各种各样的民族手工艺品,包含着许多民间艺术元素以及精巧的民间手艺,例如广西的壮锦、绣球、铜鼓等民族文化,可将它们充分地利用到现代的产品设计当中,进行设计再创作,发挥价值与效用,并且推广传播,把已淡化的民族手工艺品进行传承与创新,立足文创品牌设计,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把民族手工艺的传承发展与融媒体技术相结合,拓展民族手工艺文化的应用和传播范围,深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当中,促进广西少数民族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少英.广西民族艺术元素在现代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明日风尚,2019,(24):19+21.
  [2]陆培培.浅谈广西壮族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8,031(005):51-52.
  [3]林洁.广西民族传统美学元素在品牌推广中的创新应用——手工艺文创品牌设计为例[J].艺术大观,2019, 000(015):1-1.
  [4]毛文青,关强.简述广西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及其发展现状[J].美术界,2017,(01):72-73.
  作者简介:
  黄磊,男,壮族,广西南宁人,桂林理工大学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 正史中“东鳀”记载始于汉代,东鳀国位于何地,在学术界暂时存在争议,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指日本;二是为台湾。古代文献中关于东鳀的记述较少,多为《汉书》《后汉书》中的东鳀记载和拓展,东鳀也被记载为“东鞮”。“东鳀”含义在不同语境中也演化出其他含义,除了指代东鳀国,还代指东部少数民族。  【关键词】 东鳀国;台湾;夷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自然保守主义是日本农耕时代的一种普遍精神和社会态度,它是日本政治保守主义的一种原始自然形态。在农耕社会的家族制度下,集体意识和权威崇拜意识对自然保守主义的强化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父权家长制度的确立,从传统家族制度下的家长权力、家族传承、家庭成员的服从意识等方面可以看出日本传统家族形态下培育出的自然保守主义深深地融入到了日本社会。  【关键词】 日本;自然保守主义;家庭制度;家长权力;
期刊
【摘要】 彭师度,字古晋,为几社创始人之一彭宾之子。彭师度专力古学、学贯百家,文学功底丰厚,作为曾与吴兆骞和陈维崧并称为“江左三凤凰”的士子,却没有引起文学研究者的关注。而笔者通过了解其生平并品读其诗文集,认为其诗文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除体裁各式、题材丰富外,其交游诗体现了其丰富的交游活动,其诗文中蕴含的细腻而复杂的情感也值得品味与探析。  【关键词】 诗文研究;生平事迹;交游;情感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看,汉学研究的成果代表了一种‘他者’的视角”,张西平教授从对象国语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汉学研究的方法论视角。汉学中的交流是最为直观的表征着异质文明的交汇。国际汉学开始在中国起步的时候,古老的传统典籍书目、史实文献等多方面书籍被译成外文或者被传教者、使团带回本国,中国文明开始进入欧洲国家,甚至对欧洲的文艺复兴都产生了影响。从国际汉学的内外交流经验入手,在“在跨文明交往”的时
期刊
【摘要】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任何时期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哲学思想。东汉末年,战乱不断,社会动荡,此时反映社会现实的哲学思潮——“玄学”开始出现。玄学产生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学术基础:文化上东汉末年经学思潮的没落;政治上东汉王朝的终结,三国的开始;学术上玄学汇通百家,别具一格。  【关键词】 魏晋玄学;经学;儒道汇通  【中图分类号】B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目前,广东省正极力开展建设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文创产品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对其设计也非常重要。本文以华南教育历史为切入点,对华南教育历史文旅纪念产品发展现状进行剖析,以一种多灯源的煤油灯款蓝牙音箱为例,探讨新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 华南教育历史;文创产品;创意;粤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G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0-00
期刊
【摘要】 颜真卿是我国盛唐时期诞生的著名书法大家,其书法中蕴含的美学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從他的书法中能够感受到盛唐时期的艺术精神。颜真卿书法中的“篆籀气”对于我国现代书法领域的繁荣发展产生着积极影响。因此,通过对颜真卿书法中的“篆籀气”进行研究与分析,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体会颜真卿的书法艺术以及书法中传达出的情感和意境,同时,对我国书法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颜
期刊
【摘要】 本文涉及了时代精神的含义、宋代的时代精神和宋代山水画中的时代精神等相关内容,从画论、书论等理论著作中发现了一些独到的思想见解,进而对宋代山水画中的时代精神做进一步描述。二程理学是宋代精神的主导力量,二程指程颢和程颐二人,其所创立的学说被称为“洛学”,二者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在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这种理学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诗词歌赋、文艺作品、工艺美术等更是朝
期刊
【摘要】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与中国古籍、旧书、旧报刊之间在文献著录上有一些矛盾。这些矛盾所涉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人的认定,著作方式;题名;出版或手写地、出版或手写者、出版或手写年;连续出版物中的卷次所在年与出版年;页码;著录用符号;等。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不尽合理,会导致著者在著录时无所适从。如果能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它,必将推动学术研究的进一步规范化。  【关键词】 出版;古籍;著录;参考文献著录
期刊
【摘要】 社会与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传统文化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几乎消失。为了能够呼吁大家再次拾起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将传统文化继续发扬下去,本文研究了其中一种传统文化,就是在广西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明江西岸花山岩画群,然后结合了木雕艺术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将总结出来的结果运用到了花山岩画上面,目的就是能够通过木雕的艺术来凸显出花山岩画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花山岩画;文化创意产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