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生活情境,活化高中生物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c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社会热点、生活广告、本土资源、生产生活实践这五个方面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活化高中生物课堂。
  关键词: 生活情境 高中生物课堂 创设情境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可以说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处处有生物。《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该标准明确指出生物科学素养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需要的生物学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及相关态度情感价值观[1]。高考内容明确要考查与社会、生活与生物学相关的知识内容,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平时生物教学中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在高中生物教学怎样做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呢?笔者认为创设生活情境是一种有效策略。教学情境创设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教学在积极情感和优化环境中开展。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2]。生物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定的素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生物知识的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生物知识就在身边,触手可及而不是遥不可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践,对生活情境的有效创设例谈如下:
  1.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过渡到新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充分发现和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生物学问题,使枯燥无味的生物学知识充满生活气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3]。如学习必修一“酶的特性”一节内容时,并不要急于讲授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而是设置如下问题情景:同学们,你们有发高烧的经历吗?发高烧的时候身体有哪些不舒服呢?学生各抒己见,完毕。教师从中提出:“发高烧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会食欲缺乏呢?”此时学生可能一时回答不上,教师可进一步引导:我们消化不良才会食欲缺乏,我们消化道中食物消化跟什么有关系呢?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回答:消化酶。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出“温度可能会影响酶活性”。再如讲“免疫调节”一节内容时,笔者展示了“福建省儿童预防接种证里面的免疫疫苗接种记录”,利用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入课题,而且整节课都围绕这个话题设置一系列问题串展开教学,例如:“为什么我们从小到大要打各种各样的预防针?”“免疫接种的原理是什么?”“接种一种疫苗可以预防所有传染病吗?”“为什么乙肝疫苗往往要接种三次?”“为什么小时候接种过麻疹疫苗可能终生都不会患麻疹了?”整堂课以学生熟悉的经验创设情境,大大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课堂效果很好。
  2.利用社会热点创设情境
  利用社会热点创设情境,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夯实课内基础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而且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如笔者在上《细胞分化》一节的时候,巧妙利用前两天报道“战士为患白血病的美籍华人捐造血干细胞”的视频新闻,在课前导入时播放该视频,不仅让学生了解白血病的知识和目前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进行骨髓移植,以及造血干细胞和中华骨髓库的相关背景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学生对捐赠造血干细胞的战士产生崇敬之情,很好地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更重要的是创设这一新闻情境,利用造血干细胞能分裂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进入“细胞分化”这一核心概念的教学,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细胞分化的知识。
  时事新闻往往具有时代气息浓、与生活密切相关等特点,许多社会热点如低碳生活、卫生健康、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转基因生物、雾霾等与生物学科有密切联系,是生物教学中很好的“活教材”。教师平时生活中要注意用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将一些备受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巧妙地创设成教学情境,例如:水葫芦大量繁殖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导致生态入侵;神舟飞船乘载种子飞天创设成太空诱变育种的教学情境;利用雾霾可以创设成细胞癌变、环境保护的教学情境;温室效应可创设成碳循环的教学情境等。
  3.用耳熟能详的生活广告创设情境
  现在社会是信息化、经济生活高速发展的年代,生活中处处充满广告,而很多广告中的保健知识、医学知识、美学知识、营养知识等都可以归于生物学。生物课堂若能用这些学生熟知的广告创设情境,必能收到意外收获。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时,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大宝SOD蜜的广告,学生一看熟悉的广告都很兴奋,教师及时提问:“我们生活中为什么要用一些护肤品啊?”这时学生争着回答:保持年轻。教师:对,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在为不老而努力,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美容事业不断发展,每个人都想青春永驻,然而从生理角度来讲,青春不会永驻,那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衰老是生命的一种正常现象,细胞作为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也会衰老。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本节课教学讲到细胞衰老的原因“自由基学说”,教师提醒学生回忆广告中的SOD,并且解释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因此SOD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通过广告语教学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激情推向了高潮。再如学习“无机盐的作用”时,利用广告语“健康的体魄,来源于‘碘碘’滴滴”“万丈高楼平地起,层层都是‘钙’起来”“聪明伶俐,坚持补锌;有锌万事成;用心的妈妈会用‘锌’”“娃哈哈AD钙奶,AD搭配更易吸收”等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常见无机盐的作用。跟生物学知识有关的广告还很多,加酶洗衣粉、养生堂天然维E、添加维生素C的纳爱斯牙膏等,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取舍。广告有时候会有夸大产品的作用,因此利用广告语进行生物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辨别广告真伪,做到学以致用。   4.利用本土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由于本土资源取材于身边的事物与景物,离学生很近,为其所熟知,学生对此有切身感受,会产生浓厚兴趣,因此生物教学中除了采用教材资源外,如果适当采用一些本土资源,创设特定教学情境,与教材资源形成互补,则会发挥特有功效:活化书本知识,启迪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将直接经验迁移到书本知识,使教学内容更真实可信,更具说服力,同时更有利于发挥学生认知主体作用,有助于“三维”目标实现。
  例如,在《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一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创设如下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县城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吗?你去过吗?你知道该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什么吗?”由于学生都是本县人,基本上都去过离这县城不远的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此有切身感受,都能回答出该保护区保护对象为:南方红豆杉。教师:南方红豆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优良珍贵树种,从该植物体内可以获得抗癌药物—紫杉醇,本种在其分布区内种群数量稀少,若不加以保护,则有处于渐危状态的危险。如何拯救红豆杉这珍稀物种呢?学生各抒己见:建立保护区、进行大量人工种植。教师:有没有什么技术可以高效快速繁殖红豆杉呢?学生根据必修一的知识可以回答:植物组织培养基技术。接下来整节课围绕“红豆杉”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因为红豆杉是学生熟悉的,而且校园后山就有几棵,课堂上学生兴致很高,通过这一情境创设,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形象具体化,让学生领悟到生物技术的神奇之处。课后还有学生意犹未尽,提出:“我们能否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生产紫杉醇,而不是通过剥树皮的方式获得紫杉醇,从而拯救红豆杉呢?”对此我建议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上网搜集资料解决该问题。
  同样利用“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一本土资源,笔者在讲授必修三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时,设置了如下课堂练习: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省乃至全国保持最完好的天然原始群落之一,其生物多样性丰富,其中生物多样性包括哪几个方面?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红豆杉属于就地保护还是异地保护?保护区有很多植物有药用价值;保护区被誉为“天然绿色基因库”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材料;梁野山风景秀优美提供旅游观赏的好去处;梁野山植被丰富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方面其者重要的作用;以上四句话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哪一种价值?通过本土资源设计的练习,不仅很好地实现知识目标,而且很好地进行对家乡热爱的情感教育,让知识学习有亲切感。
  5.利用生产生活实践创设情境
  生产生活实践情境就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常见的现象创设教学情境。知识只有与人们丰富的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才会变得鲜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并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4]。如学完生态系统的这一章节内容后,创设如下情境:如果你是一个农场经营者,种植了一些农作物和果树,还饲养了一些家禽和家畜,那么你将利用哪些措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同时不会污染环境?再如在完成“光合作用”这一节课后,可以创设一些与农业生产有关的问题情境:假设你是农民,你将怎样提高农作物产量呢?种植农作物要考虑哪些因素?通过这些问题情景,既拓展同学们的知识面,又使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真正培养,也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总之,生物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加强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尽可能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离不开生物知识”、“人人身边有生物知识”,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生物科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生物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3.
  [2]郁恺.转轴拨旋三两声,未成曲调光有情—例谈高中生物课堂情境的设置[J].中学生物教学,2014(4):17-18.
  [3]李玉芬.让高中生物教学走进生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0):102.
  [4]赵瑞娟.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了更好地实现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目标,高中地理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特别是处于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教师更要主动参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培训,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中与教学目标要求不一致的内容,积极实践新的课程标准。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高中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兴趣为手段,促进高中生自主学习,让高中生学会自主探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目的:评价分析为腹膜透析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4月-2020年2月,将我院84例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物理三年级中关于电学知识的部分涉及的比例非常重,而且关于电学的实验也十分重要,其中关于伏安法测电阻电阻和测功率由于涉及的知识重点多且零碎,可以在日常中考查的题型知识也非常广泛,因此在各个地区的物理考试试卷中常常出现,学生往往会因为无法正确区分这两个实验之间的异同点导致混乱,最后做错题目,在这个知识点失分也影响了学生对物理电学的信心,因此在复习这两个实验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取得良
实验失败是常有现象。在很多时候,实验的失败往往得不到应有重视,甚至当我们面对实验失败的时候会加以“掩饰”。其实,失败的实验也是一种难得的资源,从失败实验中可以挖掘出
在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中,常见到一种“网格”式电路,其特点是:由电源和用电器组成多个回路.限于中学阶段的学习要求,解决这类问题一般不需要用基尔霍夫方程组,而是采用将电路等效变换、逐级化简的方法,最终利用串、并联电路的规律求解.如果电路中的回路有无穷多个,则可以称之为“无限网格”.  例1.如图1所示,有一网络式电路,每个电阻均为R=100Ω,问:  通过以上例题分析可以看出,求解“无限网格”问题的基本
期刊
摘 要: 当今社会科技突飞猛进、深刻变革,不仅对未来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当今教育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教育部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给中小学生减负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教师的当务之急。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物理课堂 激发兴趣 教学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
摘 要: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方面有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采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物理 主动参与式 构建方式  近年来,新课改步伐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更高要求。鉴于当前初中物理课堂存在的问题制约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现实,急需改革初中物理课堂。在此背景下,我
摘 要: 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中学化学课程教学实践,针对中学生“自述”能力培养进行经验性总结。如可合理利用课堂教学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化学现象给予描述;还可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自述能力 培养方式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如何准确使用化学语言即化学专业术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与初
摘 要: 本文针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分析探讨,希望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堂 问题意识 培养方法  问题意识本身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心理状态,出现于人的认知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会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及不了解的对象,于是会产生疑问、探求的心理[1]。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认知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使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