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奈德乳膏治疗婴儿湿疹23例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mb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314-01
  婴儿湿疹是婴儿常见的皮肤病,多见于1-2岁婴幼儿,好发于头面部、臀部及四肢屈侧,多见于两颊及前额,影响了婴儿的健康成长和正常发育。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应用地奈德乳膏治疗湿疹婴儿23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儿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40天~2岁,均具有典型的红斑、渗液、结痂伴瘙痒临床表现,各种例病变部位多位于头面部、肩、颈、胸部,少数可累及四肢。
  诊断标准:符合美国皮肤学会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中的必备两项指标即可诊断[1]。[1]瘙痒;[2]具备典型表现及年龄特征,婴儿面、颈及肢体屈侧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排除疥疮、脂溢性皮炎、接觸性皮炎、银屑病、鱼鳞病等。
  治疗方法:单纯外用地奈德乳膏,每天早晚各一次擦患处,禁用香皂及其他刺激性洗涤剂清洗,以免刺激皮疹。10天1疗程,2岁以下7天1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10天后观察疗效。[1]痊愈:皮损全部消退;[2]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3]好转:皮损消退50%~70%;[4]无效:皮损消退50%以下。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2.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痊愈18例(78.6%);显效3例(13.04%);好转2例(8.70%);总有效率100%。治疗期间1例出现轻度毛细血管扩张,停药后观察1个月恢复正常。
  3 讨论
  湿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和多发的瘙痒性皮肤病,尤其是婴幼儿更为多见,多因各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反应,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皮肤见局部红斑、丘疹、水疱,行分泌物渗出;重者以糜烂瘙痒为主反复发作,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近年发生率逐渐增加,1岁内婴儿是湿疹发生率最高人群,且多于生后6个月内起病,部分患儿1岁半后可自愈,但仍有部分患儿迁延至儿童期,发展为特应性皮炎[2]。因皮疹反复发作且瘙痒剧烈,常致婴儿啼哭不安。因此,婴儿湿疹应予积极治疗,预防反复发作。瑞典哥德堡大学对多例儿童进行调查后发现,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接受抗生素药物治疗者,患过敏性疾病的危险比未使用者增高,其原因是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的同时,也破坏了婴儿肠菌群平衡从而引起免疫失调。湿疹等过敏性疾病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婴儿期湿疹的高发年龄,可能与婴儿肠道菌群建立迟缓或肠道菌群平衡破坏而引发的免疫功能和肠道屏障功能发育不完善有关[3]。所以建议在外用药物治疗小儿湿疹的同时,积极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以帮助恢复免疫平衡,提高疗效、预防复发。
  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婴儿湿疹的主要病因,而湿邪的产生主要责之于胎中遗热、遗毒、饮食失调或外受风湿热邪。中医古籍中虽无湿疹这一病名,但许多文献对于该病症状的描述极为相符,如“浸淫疮”“肥水疮”“旋耳疮”“奶藓”等。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记载:“敛疮始发头屑间,胎中受热受风缠,干痒白屑湿淫水,热极红晕类火丹”。《外科正宗》记载:“奶藓,因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博,遗热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藓,流滋成片,睡卧不安,瘙痒不绝”。《证治准绳》云:“胎毒疮疥,回禀胎热,或娠母饮食之毒,七情之火”。《诸病源候论》云:“藓病由风邪侵入皮间,变成隐疹,并予儿饮乳,乳汁渍污儿面而生”。婴儿湿疹病变在体表,目前常用的外用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外涂治疗,其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已得到证实,但是,这两类药物长期反复应用于新生儿、婴幼儿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对皮肤局部的不良反应如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等也无可避免,对婴儿皮肤损失大。地奈德乳膏为糖皮质类固醇药物,对非感染的皮肤病有显著的抗炎作用,经过应用观察,其对婴儿湿疹疗效显著,总有效率100%,不良反应低,仅有1例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在停药后1个月恢复正常。因此,地奈德乳膏尤其适用于治疗婴儿湿疹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桂华.中药外洗治疗婴儿湿疹240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4):232.
  [2] 刘捷,叶涛,李义民,等.婴儿发病因素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8,23(21):5203-5204.
  [3] 魏明香,颜荣,罗海标,等.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婴儿湿疹39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12):943-944.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研究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常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150例,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养胃汤加减,研究经症状与体征、胃镜、病理组织学、幽门螺杆菌检查比较,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
期刊
【摘 要】王煦教授认为,痛经病因不外乎外因、内因两种,病机不外虚实两端;去其所因,便是治疗痛经之法,当随证随变,因其病因而治之。  【关键词】王煦;痛经;辩证;辨病;老中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7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227-02  学有所悟  ——王师辨病辩证治疗痛经  余有幸作为继承人跟师学习,3年来,深感王师治疗妇女痛经病,每每
期刊
【摘 要】确认所采用的检验方法适合于利咽解毒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计数检验。对3个批次的利咽解毒颗粒进行了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为平皿法。结果:各组实验回收率均大于70% 。结论:利咽解毒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计数方法可采用平皿法。  【关键词】利咽解毒颗粒;平皿法;回收率  【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23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7 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讨其病因、危险因素和预后等临床特点。结果:有明确病因者78 例( 89.66%) , 其中动脉粥样硬化75 例(86.20%) , 心源性脑栓塞10 例( 11.49%) , 病因不明者2 例( 2.30%) 。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房颤、血脂异常、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吸烟、酗酒、TIA
期刊
【摘 要】观察假性胰腺囊肿发病原因、发生部位。方法:用彩色超声显像仪观察20例假性胰腺囊肿的临床表现与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10例(47%),慢性胰腺炎5例(27%),外伤4例(21%),胰腺癌手术之后发现者1例(5%);部位:胰头部5例(21%),胰体部8例(42%),胰尾部7例(37%)。假性胰腺囊肿多发生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手术后,超声对此病诊断具有特异性。  【关键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减轻未婚妇女药物流产过程中心理问题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我院收治的80名接受药物流产的未婚妇女为观察组,同期80例接受人工流产的未婚妇女为对照组,采用自身提供的症状自评量表分析系统SCL-90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CL-90评分为21.25士12.01,低于对照组31.17士1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与对照组。结论:有效
期刊
【摘 要】目的:调查聊城所辖县市区疾控机构的实验室人力资源现状,为县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的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聊城市8个县(市、区)疾控机构实验室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人力资源情况各项相关数据,互相比对,得出可靠结论。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至2013年聊城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4。县级CDC实验室30岁以下占27.40%,市级CDC中占到64.71%。县级CDC实验室具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311-01  为提高正确诊断率,现对我院1995年-2008年34例肺结核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计34例肺结核误诊病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5岁,临床表现不规则发热16例(低热11例,高热5例),慢性咳嗽27例,咯血7例,痰中带血9例,胸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胸腔积液的病因以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1 年2月到2012 年6月收治的37例胸腔积液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 例结核患者治疗后,其中18 例患者在实施后,患者病症明显改善,胸液减少;13例确诊恶性患者实施治疗后,6例患者胸液明显减少。对4例肝硬 化、心功能不全以及肾病综合征患者实施治疗后,患者胸液基本完全吸收。结论:导致胸腔出现积液的主要原因为肿瘤和结
期刊
【摘 要】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强。近些年,全球范围内几乎每年都有局部地区的暴发或流行,其发病率居传染病首位。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中医学对流感的认识,加强中药复方防治流感研究,积极拓展研究思路,具有急迫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菌毒并治”;热毒清口服液;研究思路与方法  【中途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