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3日,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已批准成立一个精英审讯团队,专门审讯美军关押的“高价值恐怖嫌疑人”。这个审讯团队由美国情报部门和执法部门的专家组成,办公地点设于联邦调查局总部,由白宫下属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统管。这一审讯团队的成立表明审讯恐怖嫌疑人的权力由中央情报局转移到白宮。
奥巴马今年初就职总统后不久。为显示在审讯体制上与上任乔治·w,布什政府不同,便修改审讯和关押指导手册,还特别成立一个名为“审讯及转移政策特遣队”的任务小组,负责研究恐怖嫌疑人的审讯及转移政策。这就是说,成立精英审讯团队是奥巴马政府修改原有关押审讯政策全盘计划的一部分。依照新规定,新审讯团队在审讯恐怖嫌疑人过程中,须严格遵守陆军战地审讯手册规定。尽管如此,精英审讯团队的成立仍解决不了关塔那摩监狱囚犯去留的难题以及美国自身在安全与道义上的两难。
美国关塔那摩海军基地原本是古巴的一个省,地处古巴东南部,省会关塔那摩市。关塔那摩湾在市区南面20公里处,是世界最大、屏障最佳的海湾之一。1898年美西战争。获胜美军进驻了原属西班牙殖民地的古巴。1903年美古签订互惠协议,同意租借古巴东部关塔那摩湾邻近的地区给美国。当时协议约定的租金为每年2000枚金币,约合4085美元。1934年,两国签订了永久租用条约,规定只有该基地被废弃,或双方协商同意,古巴才能收回该基地。一个多世纪过去了,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租金数额却从未变更过。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之后,古巴革命政府曾要求美国归还关塔那摩基地,卡斯特罗政府除唯一一次外,一直拒绝接受美国支付的租金。以此抗议美国对关塔那摩的“非法”占领。不过,尽管美国和古巴之间没有外交关系,但美国同意将古巴的通缉犯遣返,古巴也同意将在关塔那摩湾犯罪的嫌犯押送至美国。
关塔那摩基地是美国唯一没有规定归还期限、且在“共产主义敌国”领土上建立的海外军事基地。古巴是西半球唯一与美国意识形态相左的共产主义国家,在其领土上驻军,既可以监控这个国家,还可以遏制它向其他地方推进共产主义。另外,关塔那摩湾作为天然港口,可以为在加勒比海巡逻的美国船只加油,并提供整修便利,是美国近海不可多得的便利资源。所以这块基地也曾经被美国大西洋舰队当作最主要的训练和保养基地。在相当长的g2时间里,所有海军战舰都要在这个基地进行实弹演习后才能正式部署。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关塔那摩基地一度成为美苏冷战的最前线,当时美国甚至在该基地部署了核武器。
2002年1月,美军在关塔那摩基地内建立了一座监狱,即关塔那摩监狱(Guantanamo Bay detention camp),关押“9·11”事件后在阿富汗战争中俘获的涉嫌与“基地”组织或塔利班有关的“恐怖嫌疑人”。由于基地三面临海,一面有重兵把守,并目有仙人掌和灌木形成的天然屏障,囚犯脱逃和外来者闯入的可能性很小。
美国之所以选择关塔那摩湾为新的拘留营,还有一点原因来自于这个地区的特殊法律地位。因为关塔那摩湾的主权属于古巴,美国政府声称关押嫌犯的地区在法律上并非美国领土,所以这些人无法拥有如关押在美国领土上时所能享受的美国宪法所赋予的权利。而且由于“基地”成员袭击的对象是平民,塔利班不是合法政府,美方因此把这些囚犯列为“非法武装人员”或“敌方战斗人员”,拒绝给予他们《日内瓦公约》规定的战俘权利。2002年12月,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批准了水刑、剥夺睡眠等16种所谓“强化审讯法”,通过强硬手段从囚犯身上榨取有用的情报。
从2004年开始,不断有国际组织和媒体曝出关塔那摩监狱存在大量虐囚现象。2005年,关押在该基地的囚犯集体绝食,以抗议监狱中恶劣的状况和未经审判被无限期关押,基地的面纱才被一点点揭开。
前总统小布什至少早在2006年前就表示有意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并研究实现关闭目标的具体步骤。但布什同时强调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必须同时确保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无辜民众免受铁杆恐怖分子攻击”。关闭监狱所涉及的囚犯转移安置问题,以及这些囚犯转移到美国本土以后在法律上的权利该如何划定等诸多细节问题,最终吓住了小布什政府进一步的决定和行动。不过,在布什政府期间,已有超过525名在押人员在关塔那摩获得释放。到奥巴马上任时,关塔那摩监狱只剩下大约240名囚犯。
奥巴马在竞选期间曾经许诺要在100天内关闭这座监狱,上任后第二天(1月22日),他即签署了关闭命令不过,将关闭期限延长到一年。奥巴马要求全面改革美国对待恐怖犯罪嫌疑人的政策体系,包括在年内关闭关塔那摩监狱。
为了建立起国内的共识,5月21日,奥巴马在华盛顿国家档案馆就此问题发表演讲,奥巴马指出:关塔那摩监狱“非但没有为打击恐怖主义提供工具,关塔那摩湾反而成为有助于“基地”组织为实现其图谋招收恐怖主义分子的一个象征。毫无疑问的是,关塔那摩设施的存在很可能在全世界滋生更多的恐怖主义分子,超过其历来监禁的总人数。关塔那摩监狱成为我们的敌人相互纠集的口号。关塔那摩监狱降低了我们的盟友与我们共同打击敌人的意愿,而这些敌人在数十个国家都在进行活动。不论以哪一种标准衡量,维持关塔那摩监狱的成本远远超过关闭该设施的代价”。奥巴马解释了下令一年内关闭关塔那摩监狱的原因。目前关塔那摩在押的约240名囚犯将被分成五类:其中涉嫌违反美国法律的被送至美国联邦法庭受审;违反战争法的将受到特别军事法庭的审判;已被法庭宣判无罪的21人将获释放;在押犯中有50人将被移交至他国;最后一类则是对美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但暂时不能受到战争罪指控的恐怖主义嫌疑分子,还有待解决。奥巴马的演说相当动人,奥巴马政府寻求在领导反恐战争方面与布什时代不同,努力翻开新的一页,但具体做起来却不得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法律挑战。布什政府不在美国领土上设立关塔那摩监狱,目的是羁押那些无法用美国法律惩戒的恐怖主义嫌疑犯,同时限制他们质疑羁押行为的能力。这一体制面临一系列法律挑战。然而,2004年,发生了被扣押的人诉讼布什政府“非法关押”的三大案件即“拉苏尔诉布什案”、“奥戴诉布什案”和“哈姆迪诉拉姆斯菲尔德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关塔那摩基地的囚犯有权向美国法院申诉。尤其在2008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裁定,人身保护令同样适用于关塔那摩的在押人员。这一标志性判例是对布什政府政策的沉重打击。同样,奥巴马计划的每一种情形都暗藏重大法律障碍。例如,一部分囚犯如转移至美国本土,美国《移民与国籍法案》却禁止涉嫌参与恐怖主义相关活动的外国人进入美国。而且规避某些法律问题是可以做 到的,但很可能与立法机构和所接收囚犯的地区出现政治口角。还有人注意到,制度上的漏洞可能会使在押人员得以在进入美国后申请避难。
其次是外交挑战。从2004年明起,布什政府就开始向一些国家施压希望他们能接收这些囚犯,特别是向有许多维吾尔族人定居的德国、澳大利亚等国提出要求。布什政府的请求曾被20多个国家拒绝。2008年12月,葡萄牙表示愿意从美国手中接收部分在押人员。从那以后,法国、西班牙与瑞典都表现出接收的意愿。奥巴马上台后加大了对盟国的游说力度。南太平洋岛国帕劳同意接收十多名中国籍维族囚犯,但却要美国价值2亿美元的各种援助作为交换。4名关塔那摩“东突”分子转移到英属群岛百慕大,受到了当地民众及英国政府的双重抗议。尽管欧盟6月15日同意其成員国或申根协定区国家自行决定是否接收关塔那摩囚犯,但要求拟接收国家向所有其他所有国家提供情报和信息,而且美国需要支付安置资金。奥地利、捷克和德国等国则坚决拒绝。德国内政部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说:“如果那些人美国自己不能接收,欧洲为什么能接收?怎么向欧洲公民解释?”
最后是国内政治上的挑战。从理论上讲,美国有100多座监狱,关押几十名“犯罪嫌疑人”不成问题。况且,目前也有数名被定罪的恐。怖分子正在科罗拉多州的一座“超级监狱”和另外一些“高保安标准监狱”服刑。奥巴马上任后就提出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博得全球一片叫好声,但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必然要将他们转移到另外的地方,这让奥巴马政府同样陷入困境。奥巴马的此举招致了来自国内两方面的批评。支持布什政策的人认为,奥巴马政府的软弱,恐怖分子迟早会使美国受到攻击,而已证明越来越多的前关塔那摩囚徒获释后重新参加反美战斗。因此切尼形容奥巴马的决定是“披上了正义外衣的鲁莽”。
尽管“前总统俱乐部”里有不批评继任者的所谓“黄金戒律”,但布什在6月17日晚宾夕法尼亚州制造业商业联合会的年会的演讲中说:“那些关在关塔那摩监狱的人随时有可能杀害美国人,我认为,劝服起不了任何作用。治疗并不会让恐怖分子的想法发生改变。”布什还是破了戒,抬手射了奥巴马“一箭”。另外,不少情报界人士也透露说,中情局上下如今普遍的感觉就是被奥巴马政府抛弃,认为奥巴马政府没有尽力保护这个肩负反恐重担的国家安全机构。同时,白宫也担心,“9·11”以来已经人困马乏、资源消耗巨大的中央情报局,奥巴马政府的任何闪失,均会进一步重创美国情报人员的士气。
而一向反对关塔那摩监狱的人士却认为。奥巴马政府此举是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是将关塔那摩放到一个新的地方。根据今年5月多个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美国人反对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和将监狱囚徒转移至美国本土。在国内民意的影响下,美国国会参议院5月20日以90票对60票的绝对优势否决了奥氏政府用于关闭关塔那摩监狱拨款的提案,这也是在民主党占绝对优势的新一届国会中,第一次和奥巴马政府唱对台戏。
面对挑战,奥巴马政府已是步步退缩。奥巴马5月15日宣布恢复关塔那摩军事审讯,6月底奥巴马又考虑签署行政命令在美国本土无限期关押部分关塔那摩囚徒。应该说,此时的奥巴马才明白,选举时的承诺与美国所面临的现实相差一大截。奥巴马还应该明白的是,被宗教、民族及邪恶意识所襄挟的恐怖分子亦不是道义、良知所能感化的。这就是说,产生问题的根本是水刑、剥夺睡眠等所谓“强化审讯”与虐囚的手段或方法,而不是关塔那摩这所监狱,更不是反恐本身。而最近奥巴马政府精英审讯团队的成立,正表明美国领导下的反恐事业仍不得不继续。只不过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更要注重合情、合理与合法而已。应该说,这是美国政府在反恐问题上出现的一个积极的转变。
奥巴马今年初就职总统后不久。为显示在审讯体制上与上任乔治·w,布什政府不同,便修改审讯和关押指导手册,还特别成立一个名为“审讯及转移政策特遣队”的任务小组,负责研究恐怖嫌疑人的审讯及转移政策。这就是说,成立精英审讯团队是奥巴马政府修改原有关押审讯政策全盘计划的一部分。依照新规定,新审讯团队在审讯恐怖嫌疑人过程中,须严格遵守陆军战地审讯手册规定。尽管如此,精英审讯团队的成立仍解决不了关塔那摩监狱囚犯去留的难题以及美国自身在安全与道义上的两难。
美国关塔那摩海军基地原本是古巴的一个省,地处古巴东南部,省会关塔那摩市。关塔那摩湾在市区南面20公里处,是世界最大、屏障最佳的海湾之一。1898年美西战争。获胜美军进驻了原属西班牙殖民地的古巴。1903年美古签订互惠协议,同意租借古巴东部关塔那摩湾邻近的地区给美国。当时协议约定的租金为每年2000枚金币,约合4085美元。1934年,两国签订了永久租用条约,规定只有该基地被废弃,或双方协商同意,古巴才能收回该基地。一个多世纪过去了,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租金数额却从未变更过。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之后,古巴革命政府曾要求美国归还关塔那摩基地,卡斯特罗政府除唯一一次外,一直拒绝接受美国支付的租金。以此抗议美国对关塔那摩的“非法”占领。不过,尽管美国和古巴之间没有外交关系,但美国同意将古巴的通缉犯遣返,古巴也同意将在关塔那摩湾犯罪的嫌犯押送至美国。
关塔那摩基地是美国唯一没有规定归还期限、且在“共产主义敌国”领土上建立的海外军事基地。古巴是西半球唯一与美国意识形态相左的共产主义国家,在其领土上驻军,既可以监控这个国家,还可以遏制它向其他地方推进共产主义。另外,关塔那摩湾作为天然港口,可以为在加勒比海巡逻的美国船只加油,并提供整修便利,是美国近海不可多得的便利资源。所以这块基地也曾经被美国大西洋舰队当作最主要的训练和保养基地。在相当长的g2时间里,所有海军战舰都要在这个基地进行实弹演习后才能正式部署。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关塔那摩基地一度成为美苏冷战的最前线,当时美国甚至在该基地部署了核武器。
2002年1月,美军在关塔那摩基地内建立了一座监狱,即关塔那摩监狱(Guantanamo Bay detention camp),关押“9·11”事件后在阿富汗战争中俘获的涉嫌与“基地”组织或塔利班有关的“恐怖嫌疑人”。由于基地三面临海,一面有重兵把守,并目有仙人掌和灌木形成的天然屏障,囚犯脱逃和外来者闯入的可能性很小。
美国之所以选择关塔那摩湾为新的拘留营,还有一点原因来自于这个地区的特殊法律地位。因为关塔那摩湾的主权属于古巴,美国政府声称关押嫌犯的地区在法律上并非美国领土,所以这些人无法拥有如关押在美国领土上时所能享受的美国宪法所赋予的权利。而且由于“基地”成员袭击的对象是平民,塔利班不是合法政府,美方因此把这些囚犯列为“非法武装人员”或“敌方战斗人员”,拒绝给予他们《日内瓦公约》规定的战俘权利。2002年12月,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批准了水刑、剥夺睡眠等16种所谓“强化审讯法”,通过强硬手段从囚犯身上榨取有用的情报。
从2004年开始,不断有国际组织和媒体曝出关塔那摩监狱存在大量虐囚现象。2005年,关押在该基地的囚犯集体绝食,以抗议监狱中恶劣的状况和未经审判被无限期关押,基地的面纱才被一点点揭开。
前总统小布什至少早在2006年前就表示有意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并研究实现关闭目标的具体步骤。但布什同时强调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必须同时确保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无辜民众免受铁杆恐怖分子攻击”。关闭监狱所涉及的囚犯转移安置问题,以及这些囚犯转移到美国本土以后在法律上的权利该如何划定等诸多细节问题,最终吓住了小布什政府进一步的决定和行动。不过,在布什政府期间,已有超过525名在押人员在关塔那摩获得释放。到奥巴马上任时,关塔那摩监狱只剩下大约240名囚犯。
奥巴马在竞选期间曾经许诺要在100天内关闭这座监狱,上任后第二天(1月22日),他即签署了关闭命令不过,将关闭期限延长到一年。奥巴马要求全面改革美国对待恐怖犯罪嫌疑人的政策体系,包括在年内关闭关塔那摩监狱。
为了建立起国内的共识,5月21日,奥巴马在华盛顿国家档案馆就此问题发表演讲,奥巴马指出:关塔那摩监狱“非但没有为打击恐怖主义提供工具,关塔那摩湾反而成为有助于“基地”组织为实现其图谋招收恐怖主义分子的一个象征。毫无疑问的是,关塔那摩设施的存在很可能在全世界滋生更多的恐怖主义分子,超过其历来监禁的总人数。关塔那摩监狱成为我们的敌人相互纠集的口号。关塔那摩监狱降低了我们的盟友与我们共同打击敌人的意愿,而这些敌人在数十个国家都在进行活动。不论以哪一种标准衡量,维持关塔那摩监狱的成本远远超过关闭该设施的代价”。奥巴马解释了下令一年内关闭关塔那摩监狱的原因。目前关塔那摩在押的约240名囚犯将被分成五类:其中涉嫌违反美国法律的被送至美国联邦法庭受审;违反战争法的将受到特别军事法庭的审判;已被法庭宣判无罪的21人将获释放;在押犯中有50人将被移交至他国;最后一类则是对美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但暂时不能受到战争罪指控的恐怖主义嫌疑分子,还有待解决。奥巴马的演说相当动人,奥巴马政府寻求在领导反恐战争方面与布什时代不同,努力翻开新的一页,但具体做起来却不得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法律挑战。布什政府不在美国领土上设立关塔那摩监狱,目的是羁押那些无法用美国法律惩戒的恐怖主义嫌疑犯,同时限制他们质疑羁押行为的能力。这一体制面临一系列法律挑战。然而,2004年,发生了被扣押的人诉讼布什政府“非法关押”的三大案件即“拉苏尔诉布什案”、“奥戴诉布什案”和“哈姆迪诉拉姆斯菲尔德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关塔那摩基地的囚犯有权向美国法院申诉。尤其在2008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裁定,人身保护令同样适用于关塔那摩的在押人员。这一标志性判例是对布什政府政策的沉重打击。同样,奥巴马计划的每一种情形都暗藏重大法律障碍。例如,一部分囚犯如转移至美国本土,美国《移民与国籍法案》却禁止涉嫌参与恐怖主义相关活动的外国人进入美国。而且规避某些法律问题是可以做 到的,但很可能与立法机构和所接收囚犯的地区出现政治口角。还有人注意到,制度上的漏洞可能会使在押人员得以在进入美国后申请避难。
其次是外交挑战。从2004年明起,布什政府就开始向一些国家施压希望他们能接收这些囚犯,特别是向有许多维吾尔族人定居的德国、澳大利亚等国提出要求。布什政府的请求曾被20多个国家拒绝。2008年12月,葡萄牙表示愿意从美国手中接收部分在押人员。从那以后,法国、西班牙与瑞典都表现出接收的意愿。奥巴马上台后加大了对盟国的游说力度。南太平洋岛国帕劳同意接收十多名中国籍维族囚犯,但却要美国价值2亿美元的各种援助作为交换。4名关塔那摩“东突”分子转移到英属群岛百慕大,受到了当地民众及英国政府的双重抗议。尽管欧盟6月15日同意其成員国或申根协定区国家自行决定是否接收关塔那摩囚犯,但要求拟接收国家向所有其他所有国家提供情报和信息,而且美国需要支付安置资金。奥地利、捷克和德国等国则坚决拒绝。德国内政部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说:“如果那些人美国自己不能接收,欧洲为什么能接收?怎么向欧洲公民解释?”
最后是国内政治上的挑战。从理论上讲,美国有100多座监狱,关押几十名“犯罪嫌疑人”不成问题。况且,目前也有数名被定罪的恐。怖分子正在科罗拉多州的一座“超级监狱”和另外一些“高保安标准监狱”服刑。奥巴马上任后就提出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博得全球一片叫好声,但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必然要将他们转移到另外的地方,这让奥巴马政府同样陷入困境。奥巴马的此举招致了来自国内两方面的批评。支持布什政策的人认为,奥巴马政府的软弱,恐怖分子迟早会使美国受到攻击,而已证明越来越多的前关塔那摩囚徒获释后重新参加反美战斗。因此切尼形容奥巴马的决定是“披上了正义外衣的鲁莽”。
尽管“前总统俱乐部”里有不批评继任者的所谓“黄金戒律”,但布什在6月17日晚宾夕法尼亚州制造业商业联合会的年会的演讲中说:“那些关在关塔那摩监狱的人随时有可能杀害美国人,我认为,劝服起不了任何作用。治疗并不会让恐怖分子的想法发生改变。”布什还是破了戒,抬手射了奥巴马“一箭”。另外,不少情报界人士也透露说,中情局上下如今普遍的感觉就是被奥巴马政府抛弃,认为奥巴马政府没有尽力保护这个肩负反恐重担的国家安全机构。同时,白宫也担心,“9·11”以来已经人困马乏、资源消耗巨大的中央情报局,奥巴马政府的任何闪失,均会进一步重创美国情报人员的士气。
而一向反对关塔那摩监狱的人士却认为。奥巴马政府此举是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是将关塔那摩放到一个新的地方。根据今年5月多个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美国人反对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和将监狱囚徒转移至美国本土。在国内民意的影响下,美国国会参议院5月20日以90票对60票的绝对优势否决了奥氏政府用于关闭关塔那摩监狱拨款的提案,这也是在民主党占绝对优势的新一届国会中,第一次和奥巴马政府唱对台戏。
面对挑战,奥巴马政府已是步步退缩。奥巴马5月15日宣布恢复关塔那摩军事审讯,6月底奥巴马又考虑签署行政命令在美国本土无限期关押部分关塔那摩囚徒。应该说,此时的奥巴马才明白,选举时的承诺与美国所面临的现实相差一大截。奥巴马还应该明白的是,被宗教、民族及邪恶意识所襄挟的恐怖分子亦不是道义、良知所能感化的。这就是说,产生问题的根本是水刑、剥夺睡眠等所谓“强化审讯”与虐囚的手段或方法,而不是关塔那摩这所监狱,更不是反恐本身。而最近奥巴马政府精英审讯团队的成立,正表明美国领导下的反恐事业仍不得不继续。只不过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更要注重合情、合理与合法而已。应该说,这是美国政府在反恐问题上出现的一个积极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