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大班幼儿视角出发的户外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策略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ween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对幼儿角色游戏的场地和游戏区域进行关注,将角色游戏拓展到户外。从幼儿视角出发,主要以户外角色游戏中材料的投放和调整为主线,以大班幼儿在游戏中呈现的状态表现为要素,为大班幼儿户外角色游戏中材料调整提供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大班;户外角色游戏;游戏材料
   一、大班初期幼儿户外角色游戏现状及问题
   根据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需要更多的自主性以及户外环境更为自由的特点,教师在户外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引导、鼓励大班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来自主地选择游戏材料和游戏场地相较于中班半开放的游戏环境。大班初期,幼儿在进入全开放的户外角色游戏环境时,往往会出现不知所措,游离于角色游戏之外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幼儿在户外角色游戏中自我目标不明确;幼儿在户外角色游戏中游戏情节重复或单一;幼儿在户外角色游戏中的自主性有待提高。
   二、大班幼儿户外角色游戏材料投放调整策略
   1.多元性地投入材料,丰富幼儿户外角色游戏情节
   大班初期的户外角色游戏中,材料基本上都是以低结构材料为主,而这些低结构材料大部分都是由老师一手包办,在种类上难免会比较局限,不能很好地满足大班幼儿的游戏需要。针对幼儿在户外角色游戏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兴趣消失或者无从下手的情况,增加材料的多元性,使游戏材料丰富多元是推动幼儿户外角色游戏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比如,引导幼儿自己收集需要的游戏材料。在户外角色游戏开始前,老师会利用课余时间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最近的兴趣点,引导幼儿在户外角色游戏中展示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如在电影院的游戏中,一开始的电影票是幼儿运用手工纸制作的小纸片,但随着“观众”的增多,“售票员”显然来不及制作,于是,在我们和“售票员”进行交流、引导观察后,“售票员”寻找到了树叶。并用树叶来替代电影票。而在随后的游戏中,越来越多的自然物成为幼儿的游戏材料。幼儿的户外角色游戏情节又再一次得到了丰富和拓展。
   2.试探性地投入材料,推动幼儿户外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
   环境和材料对于幼儿的角色游戏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根据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以及游戏进展,投放幼儿需要的材料,以供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探索,达到最好的游戏效果。
   教师在户外角色游戏开展一段时间后,投放了一些长纸筒,幼儿对这些长纸筒是非常感兴趣的,几名男孩用这些长纸筒作为水管的替代物,玩起了“消防员灭火”的游戏。他们先是站在地上,用长纸筒向空中“喷水”来灭火。“不行,顶层上的火灭不掉,需要梯子。”于是,他搬来了一把椅子,站在椅子上,继续用长纸筒向上“喷水”。过了一会儿,他和旁边的同伴说:“需要加长水管。”接着,同伴给他递过来另外一根长纸筒。这名男孩用一只手把两根纸筒连在一起,另一只手扶着上面的纸筒。过了兩分钟左右,两个纸筒就全掉了下来,这名男孩摇摇头说:“我的手好酸,坚持不住了。”换了一名“消防员”后,也是同样结果,因此,教师尝试在这些长纸筒的旁边投放了粗透明胶、扭扭棒,并以角色游戏身份与几名幼儿进行交流:“消防员的水管可以用工具进行连接,你们赶快去找找看有没有合适的工具。”几名幼儿很快就发现了新增加的辅助材料,在尝试后发现用双面胶以及扭扭棒进行连接纸筒都不方便,而且很花时间,粗透明胶是最方便而且最牢固的。于是,在几名幼儿的合作下,将四根长纸筒连接了起来,成功完成了灭火的任务。有了这一次的尝试后,幼儿对辅助性材料的使用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感受,为新游戏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渐进性地投入材料,逐步催生幼儿户外角色游戏中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在大班户外角色游戏初期,老师在户外角色游戏中分别投放了数量较多的木制的方形、圆形、三角形积木以及塑料插管积木。由于大部分幼儿是用这些积木进行建构,所以,教师在观察到此情况后,立即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减少积木的数量。在接下来的游戏过程中,可以发现,幼儿的建构行为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积木作为游戏中替代物的行为。如方形积木变成了妈妈洗衣服的肥皂、圆形积木变成了肉丸、三角形积木变成了妙脆角、方形积木和纸盒相结合变成了打卡器等。但是,教师也发现塑料插管积木对幼儿来说,更多的则是在进行摆弄,特别是一些男孩子,很多时候都是在用塑料插管积木进行建构。当老师试图与他们交流:你们搭的是什么?用来干什么?将他们的注意力从摆弄转移到角色游戏中去时,效果往往很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对于这个时期的大班幼儿来说,具有明显形状特征的积木更符合他们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也更便于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替代。于是,教师先将塑料插管积木撤掉,先使用木制形状积木。在材料的不断调整中,幼儿的游戏行为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得到的游戏效果也是迥然不同。
   综上所述,角色游戏环境以及游戏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应是围绕着幼儿的兴趣点、生成点不断变化,这是幼儿与游戏环境对话,与游戏材料互动的基础。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户外角色游戏材料的投放应从幼儿视角出发,跟随幼儿的发展需要而变化。
   参考文献:
   [1]郁婷.幼儿园户外游戏“实战”攻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王洁.从教师视角和幼儿视角透视大班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其他文献
摘 要:游戏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在课程游戏构建过程中要注重生成,在游戏活动中开发课程资源,在游戏实践活动中优化游戏课程,将创新性游戏引入游戏课程,以完善与优化的课程游戏资源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生成;策略   幼儿园课程游戏建设是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课程建设思路。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对游戏进行验证、完善与优化,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小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还可以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同时,对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所产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都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传统文化;教学融合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展现出了它极为强大的魅力。但是
摘 要: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文章阐述了班主任布置的个性化作业,旨在通过常规管理的常规作业,特殊节日的特殊作业和寒假、暑假的活动作业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个性化作业;核心素养;常规作业;特殊作业;活动作业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
摘 要:在幼儿园的大班教学工作中,幼小衔接工作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作为一名大班幼儿教师,应立足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帮助大班幼儿为今后的小学学习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分析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班幼儿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通过课程知识教育促进大班幼儿打下小学学习的基础”两个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有效引起幼儿园大班教师对于幼
摘 要:感悟生命意义,认识自我价值,树立健康观念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基于幼儿的认知局限和身心特點,当前的幼儿健康教育应当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采取多元化教育策略,以提升教育的有效性。文章解析了幼儿生命健康的内涵,并通过日常生活、游戏活动、真实案例的探索来培养幼儿的生命健康意识,希望以此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命健康意识;多元教育策略  生命健康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树立正
摘 要:区域自主游戏的指导介入,突破了幼儿教育中自主性较低的局限,这是以教育游戏引导幼儿学习知识的有效教育活动。根据区域自主游戏的教学安排以及教学观察,教师可在幼儿教育研究中,增加区域自主游戏的能力培养价值,并在不同游戏的工具提供与氛围营造中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幼儿教育;区域自主游戏;介入指导   区域自主游戏的幼儿教育应用、游戏氛围的营造以及教师的介入指导,能够加强
摘 要:在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指导下,对幼儿园德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幼儿园德育要考虑新的出发点,相关的管理者需要重新解读德育教育的内涵和功能,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让幼儿的品格和能力在该阶段都有所提升。基于此,文章主要在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下分析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幼儿园;德育教育;立德树人;实施途径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其本质是培养什么人、怎
摘 要: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有极强的吸引力的,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往往会迸发出更多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充分享受游戏的同时,获得更多有效的知识。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中,游戏教学与幼儿心智特点的相符度较高,幼儿教师将之运用到教学中,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游戏教学   幼儿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拥有的生活经验相对较
摘 要:新西兰的幼儿学习故事理念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在学习别国的理念时,我们依然不能忘本,要保持我们中国的特色,保持我们中国幼儿的特色。那么如何运用新西兰的理念来撰写中国幼儿的学习故事呢?除了理念的支撑,还需要做好观念和角色的转变,为幼儿的发展提出更加合理的支持策略。   关键词:幼儿学习故事;中国特色;中国幼儿   一、什么是学习故事   学习故事由新西兰学前教育教育家卡尔提出,是一种用来记录、
摘 要:幼儿绘本充满了童言童语、童趣、童真、童乐。正是因为在这一绘本之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成为教师对幼儿渗透情感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和良好载体。通过开展幼儿绘本教学,挖掘绘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创设情境不断渗透情感教育,使得幼儿融情入境,从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培育幼儿的“共情”心,助力幼儿健康而快乐成长。就情感教育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渗透进行阐述。   关键词:情感教育;幼儿园;绘本教学;渗透   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