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如何解决当前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使其对学习感兴趣,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和抽象性都很大的学科。很多学生感到地理难学,严重的甚至会谈“地”色变。其中,地理空间概念难以建立,是造成学生感到地理难学的原因之一。研究地理空间概念学习困难,是破解地理学习困难问题的重要路径之一,它不仅能够为地理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极为有力地帮助。因此,本人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所在地区普高与职高学生地理空间概念学习现状探讨,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形成学生地理空间概念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地理空间概念教学策略,希望能为转化当前学习困难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地理空间概念地图普高职高学习现状
一、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本人认为应当创造和谐的地理学习环境。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因此,本人总结出以下策略:
一方面可以创设地理化的学习环境,在教室的黑板两侧挂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以供学生随时察看,对空间位置空间轮廓等有个大概得认识;在两侧墙面上挂随教学主题而更换的地理图,如在讲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时,可以挂上中国地形图,在讲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时,可以挂上美国政区图、田纳西河流域图等。总的来说,就是要在这种地理化的环境中让学生受到地理的熏陶,并养成看地图的习惯,发现地图的作用,从而形成脑中地图。
另一方面,和谐的课堂人文环境也是必要的。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对所任教学科的态度,对学课展进程的关心,在传授知识时所表现的热情,都必然会影响学生对本学科的态度。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从中得到愉快成功的体验,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因此地理教师首先需要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不单要表现出极大的激情,更要表现出对地理学科极大的兴趣。教师的热情自然会感染学生的热情,教师的兴趣会带动学生的兴趣。一个对地理充满热情和责任感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也能在无形中让学生接受教师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中借助地理图像進行直观化
将地理空间概念直观化最直接的工具莫过于地图了。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活动以及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概念不可或缺的工具和重要手段,将地理知识附着于地图的骨架上,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建立地理空间概念。离开地图,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是很难讲清楚明白的,更不用说形成地理空间概念了。
地理图像表示的信息比用文字更直观、更丰富,更有利于形成表象、建立空间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本人认为,地理教师应当具备运用地图进行教学的能力,能够灵活的运用挂图、课本插图、地理景观图和黑板图等讲解内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识图、读图、记绘图,在地图上落实部分教材知识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建立空间概念。例如,读《中国的行政区划图》,可以让学生确定中国各省的空间位置及相互位置关系,这是空间位置的直观化;把《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和《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两幅图对比分析,可以使学生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联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这是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的直观化。同时,在空间概念的构建过程中,要注意精选一些关键的图让学生绘制,例如,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洋流模式图等关键图最好要求学生绘制,培养学生的心理地图。
【案例】:“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
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应关注的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更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这一教学过程的实现,可以首先给出世界洋流分布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中找出三大洋的洋流分布特性,然后提示学生是否可以将它们的共性用示意图的方式表现,经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教师引导,得出世界洋流模式图,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各大洲轮廓简图,要求学生在上面标出各洋流的分布。以上的例子也充分的反映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地图等直观手段运用的重要性。
三、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事物的现象、规律,甚至有些地理事物本身,是我们难以直接看到的,因而我们对这些地理事物的了解是抽象的,因此在构建地理空间概念时学生会感到困难。为了让学生感到所学是实际存在的,并能理解接受之,从而顺利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应在教学中注意突出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有亲身体验,或能感知到的生活实例,从学生身边的地理出发,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例如,联系民间“一场秋雨一场寒”说明冷锋的影响;我国冬季的寒潮,夏季东南沿海的台风有力说明天气的系统存在;联系我国冬夏季节的风向变化和降水的不同有力说明季风的存在。
【案例】:联系海陆风说明和证实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军港之夜:“…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让学生注意听里面的歌词,并提示学生歌词里面有一个错误。然后由这首歌开始讲海陆风。白天获得太阳辐射时,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热容量小,近地面的陆地要比同纬度的海洋增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因气温相对较低产生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陆地和海洋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近地面的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了海风,热力环流形式;而夜间与白天的热力作用相反,近地面的空气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热力环流模式有学生绘制。
讲解完之后再播放一遍军港之夜,让学生明白歌词的错处在哪。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热力环流的真实存在,并有切身体会,加深理解,有利于学生构建地理空间概念。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人主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走访调查当前高中阶段在地理空间概念学习上的现状,分析地理空间概念学习困难的原因,然后以实际教学例子,提出高中地理空间概念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巨向群,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5
[2]朱海静,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0
[3]马潇华,在桔子上认识地球——如何唤醒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0/01
【关键词】地理空间概念地图普高职高学习现状
一、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本人认为应当创造和谐的地理学习环境。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因此,本人总结出以下策略:
一方面可以创设地理化的学习环境,在教室的黑板两侧挂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以供学生随时察看,对空间位置空间轮廓等有个大概得认识;在两侧墙面上挂随教学主题而更换的地理图,如在讲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时,可以挂上中国地形图,在讲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时,可以挂上美国政区图、田纳西河流域图等。总的来说,就是要在这种地理化的环境中让学生受到地理的熏陶,并养成看地图的习惯,发现地图的作用,从而形成脑中地图。
另一方面,和谐的课堂人文环境也是必要的。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对所任教学科的态度,对学课展进程的关心,在传授知识时所表现的热情,都必然会影响学生对本学科的态度。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从中得到愉快成功的体验,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因此地理教师首先需要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不单要表现出极大的激情,更要表现出对地理学科极大的兴趣。教师的热情自然会感染学生的热情,教师的兴趣会带动学生的兴趣。一个对地理充满热情和责任感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也能在无形中让学生接受教师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中借助地理图像進行直观化
将地理空间概念直观化最直接的工具莫过于地图了。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活动以及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概念不可或缺的工具和重要手段,将地理知识附着于地图的骨架上,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建立地理空间概念。离开地图,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是很难讲清楚明白的,更不用说形成地理空间概念了。
地理图像表示的信息比用文字更直观、更丰富,更有利于形成表象、建立空间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本人认为,地理教师应当具备运用地图进行教学的能力,能够灵活的运用挂图、课本插图、地理景观图和黑板图等讲解内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识图、读图、记绘图,在地图上落实部分教材知识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建立空间概念。例如,读《中国的行政区划图》,可以让学生确定中国各省的空间位置及相互位置关系,这是空间位置的直观化;把《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和《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两幅图对比分析,可以使学生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联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这是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的直观化。同时,在空间概念的构建过程中,要注意精选一些关键的图让学生绘制,例如,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洋流模式图等关键图最好要求学生绘制,培养学生的心理地图。
【案例】:“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
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应关注的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更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这一教学过程的实现,可以首先给出世界洋流分布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中找出三大洋的洋流分布特性,然后提示学生是否可以将它们的共性用示意图的方式表现,经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教师引导,得出世界洋流模式图,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各大洲轮廓简图,要求学生在上面标出各洋流的分布。以上的例子也充分的反映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地图等直观手段运用的重要性。
三、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事物的现象、规律,甚至有些地理事物本身,是我们难以直接看到的,因而我们对这些地理事物的了解是抽象的,因此在构建地理空间概念时学生会感到困难。为了让学生感到所学是实际存在的,并能理解接受之,从而顺利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应在教学中注意突出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有亲身体验,或能感知到的生活实例,从学生身边的地理出发,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例如,联系民间“一场秋雨一场寒”说明冷锋的影响;我国冬季的寒潮,夏季东南沿海的台风有力说明天气的系统存在;联系我国冬夏季节的风向变化和降水的不同有力说明季风的存在。
【案例】:联系海陆风说明和证实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军港之夜:“…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让学生注意听里面的歌词,并提示学生歌词里面有一个错误。然后由这首歌开始讲海陆风。白天获得太阳辐射时,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热容量小,近地面的陆地要比同纬度的海洋增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因气温相对较低产生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陆地和海洋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近地面的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了海风,热力环流形式;而夜间与白天的热力作用相反,近地面的空气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热力环流模式有学生绘制。
讲解完之后再播放一遍军港之夜,让学生明白歌词的错处在哪。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热力环流的真实存在,并有切身体会,加深理解,有利于学生构建地理空间概念。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人主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走访调查当前高中阶段在地理空间概念学习上的现状,分析地理空间概念学习困难的原因,然后以实际教学例子,提出高中地理空间概念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巨向群,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5
[2]朱海静,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0
[3]马潇华,在桔子上认识地球——如何唤醒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