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lai_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美术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发起者,应当在常规教学中积极进行调整,将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纳入教育教学目标。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将教学活动与生活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审美观点,这样才能稳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
  1中職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
  1.1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知识
  中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知识。中职美术课程与一般的文化课程有所不同,学生要学习好美术相关知识,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更需要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学生将自己对于美的理解应用到美术知识学习与绘画技巧掌握中,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美术知识与其他知识在逻辑和体系上有明显差异,中职美术教学对于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评价体系更是与一般的学科存在明显不同。中职美术教学中逐步培养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系列做法实际上是一个对学生不断进行美术教育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美术创作技巧等诸多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能有效地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
  1.2有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
  中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表现的能力,艺术家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并将自身对于艺术的认知融入具体的艺术作品。在艺术素养的形成中,审美能力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审美能力关乎审美主体对于美的认识,一旦这种认识存在偏差,艺术素养的形成也会受到影响。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一系列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明确审美标准等,有利于学生理解艺术中的美。通过不断提升审美能力,学生对于美的理解也能逐渐从共性向个性转变。
  2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
  2.1培养学生美感,提高欣赏水平
  对于美术欣赏来说,欣赏者的欣赏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他们对美学的认识。所以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以学生自身的欣赏水平为基础,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与其他的科目教学存在很大的不同,美学的展现要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即使它有多种内涵,但是也需要用具体的事物展现出来。但是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同,所以在美学欣赏上和认识上也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认为一种物品很美,但是有的就会认为它不美,这就需要教师从美学角度出发,积极培养学生的美学感受,在差异中找到共同的美学艺术。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不缺乏相应的美学艺术,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欣赏一种美学艺术作品时不仅要用眼睛去发现,还要用心去感受。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不同事物的美。比如说在感受城市或者乡村的美时,还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找到自然美时也能够体会到人文美、民俗美。所以说,美学无处不在,要想学会感受美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美学欣赏水平,提高美学艺术情趣。
  2.2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艺术创作效果与创作者的审美能力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将艺术作品赏析与说教有机结合,才能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实际感知提升审美能力。有鉴于此,在实际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艺术作品向学生展示,透彻地讲解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最后引导学生独立赏析艺术作品并将自身的审美体验清晰地表达出来。
  2.3注重传承,授人以渔
  在中职院校的美术课堂上,学生主要学习课程中规定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并且充分掌握这些知识,为将来的美术实践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社会所需求的美术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现实生活中,要培养审美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必须牢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相关研究发现,审美能力不足的学生,在创作作品、完成课堂作业时,一般会采用“依葫芦画瓢”的方法,他们的创作能力和感悟能力相较于其他学生来说偏弱。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进行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时,不能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而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正确运用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还要加强锻炼学生的基本美术技能,让学生从线条、构图、布局、色彩等角度全面认知、赏析美术作品,要达到可以临摹也可以自己创作的水平。所以说,只有充分掌握美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才能熟练地赏析美术作品并自我创作,从而达到提高自身审美能力的目的。最好的艺术教育不是教师完整地传授自己所有的知识,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结语
  审美能力是人类对世界进行感知的特殊能力,在现代美术类专业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美术这门艺术学科要求学生培养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而在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无疑是最有效率的。
  参考文献
  [1]王丰.学生审美能力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6(07):156 155.
  [2]孙耀.美术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06):193-194.
  [3]尚大中.浅析中职美术教育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04):140-141.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训大学生"理论、实践、创新"融合性素质,是超越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传统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的有效方式之一。针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
以硝酸铁为铁源、硫酸钛为钛源,采用微乳液法制备Fe2O3/TiO2复合光催化剂,并用SEM、FTIR、XRD、BET和甲基橙脱色率对复合光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铁与钛的摩尔比为1:3、煅烧温
科大一环(KTX)是一个新建的反场箍缩(RFP)装置,其大半径R=1.4米,小半径a=0.4米。在2015年8月在KTX上首次成功获得等离子体。本论文工作围绕KTX参数位形展开环形磁约束聚变装
在总结《蛙》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蛙》的三组修辞元素:标题符号“蛙”、“人物名”和“女性之殇”,研究《蛙》独特的三种文体并存的叙事结构,对《蛙》进行修辞学分析。第一章绪论从六个方面分析《蛙》的研究现状,明确文章研究意义、写作思路及创新之处。第二章对修辞元素标题符号“蛙”进行分析,找寻其修辞原型以及在文本中的三种修辞预设,研究其激活整个文本主题多义性的文本建构功能。第三章对修辞元素人物名进
摘要:本文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集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探讨了语文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主科,其高考试卷改革前的实际情况,预测了改革后的命题走向。  关键词:语文高考;文学作品;命题走向  中图分类号:G63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266-02   2014年9月3日,国发〔2014〕35号文件《国务院关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从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患者,依据性别、年龄、病程进行配对分组为
"课程思政"是推进当前思想政治建设的新模式与新格局,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所重点推进的部分,是为高校学生树立良好思想意识的关键。理工科院校在我国高等
目的 探讨肿瘤不同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Dukes分期)对大肠癌经腹腔镜根治术后肿瘤细胞微转移的影响.方法 以CK-20 mRNA为靶基因,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25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