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有鲫(Gobiocypris rarus Ye et Fu)是我国特产的一种小型鲤科(Cyprinidae)鱼类,属于騍亚科(Danioninae)鮈鲫属[1]。稀有鮈鲫具有适应力强、性成熟周期短、繁殖季节长、产卵频次多等特点,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实验动物,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态、遗传、生理和环境毒理等研究领域。但是,有关稀有鮈鲫的细胞学背景研究还不够充分,其染色体核型仅有个别非正式的研究报告。本文对稀有鮈鲫的染色体核型以及核仁组织区的银染结果作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稀有鮈鲫由本所鱼类学研究室采自四川汉源县流沙河,已在室内人工饲养繁殖多代。染色体制备按照单个胚胎方法进行[2],略有改动。尾芽期胚胎在含100×10-6秋水仙素的0.7%柠檬酸钠溶液中处理2h,用室温下新配制的卡诺氏液(甲醇冰醋酸,31)预固定5min,更换固定液,移入-20℃冰箱中继续固定2h,用镊子将胚体与卵黄分开后,在玻片上将单个胚体均匀敲散,Giemsa染色,镜检。按Levan[3]命名法进行染色体分类和核型分析,臂比(长臂/短臂)1—1.7为中部着丝粒(m),1.7—3.0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3.0—7.0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