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燕儿寻根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zitengnihao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国的风筝流派中,“北京沙燕儿”在北方影响极大。
  对张保成来说,做风筝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门艺术,因此每个环节都要全情投入竹篾经过酒精灯烘烤,趁热折弯、绑扎后,就制成了风筝骨架。
  风筝不仅仅是飞天那么简单,更要形神兼备。figcaption>

  清代骆绮兰《春闺》曰:“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春天是风筝的季节。风筝艺人张保成,居于南京军农路,这里满眼是破旧的老楼、幽深的巷道,不见繁华都市的气息,很符合心中民间手工艺的印象。这是南京老手工的聚集地:捏面雕的、剪纸的、雕玉器的……每一个房间都是一个单独的工作室,由一位民间艺人坐镇,成为南京老手艺的大本营。而我们要寻找的风筝艺人张保成,就是其中一员。一个人,一间房,一个名叫“南京鸢都绝艺坊”的工作室,他坚守着一门老手艺的同时,也追寻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亦如元代谢宗可所言:“一番春事一番空,放却风筝逐断蓬,博得飞翔纤指上,逞将声势半天中。”

师傅30徒60


  工作室门虚掩,一个人佝偻着背面对着窗劈竹篾。当我走进门后,佝偻着的身影转过身来,让我大吃一惊——劈竹篾的不是满脸皱纹的老者,而是容光焕发的年轻人。看出了我的惊讶,张保成开始自我嘲讽:“不是我长得年轻,我本来就年轻。只因为我做这老行当,大伙儿就一直把我当老人!”才见面,张保成不着急自我介绍:两年前,刚满30岁的张保成开始带徒弟,徒弟是清一色的老人。有一天,有记者来采访,看到清一色的老人在扎风筝,只有年轻的张保成躺在躺椅上乘凉,于是走上来问:“师傅,哪位是师父?”张保成答:“我就是!”记者以为张保成忽悠他,于是转向老人们:“师傅,哪位是师父,张保成师傅?”老人们齐刷刷指向张保成。记者才相信了“师傅30徒60”的事实。
  “谁说扎风筝只是老年人才能做的把戏?在我老家潍坊,我刚开始走路,就开始跟着大人学劈竹篾了!”张保成边说边把竹篾劈得“吱吱”作响,似乎在为风筝鸣不平。张保成心里有一股不平之气。八年前,他正是带着这股不平之气来到南京的。
  那一年,南京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风筝节,那时,还在潍坊风筝研究所工作的张保成来到了南京。张保成不是为了赶风筝节的热闹,而只是为了借这机会,研究一下南京本地风筝。因为,作为风筝研究学者,张保成深知南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在全国的风筝流派中,有一种名叫“北京沙燕儿”的风筝,在北方影响极大。“沙燕儿”被冠以“北京”之名,影响了整个北方风筝。却鲜有人知道,“沙燕儿”起源于南京——南京是曹雪芹从小生活的地方,曹雪芹自幼喜欢扎、放风筝。到北京之后,曹雪芹拿南京的风筝和北京的对比写了本《南鹞北鸢考工志》,介绍风筝的制造、彩绘和放飞方法,而“沙燕儿”就是从那时开始在北京流传。张保成来南京,只是为了给北方“沙燕儿”寻根。
  但当张保成来南京之后,却发现,南京非但没有 “沙燕儿”的踪迹,历史上有名的“金陵纸鸢”流派已不见踪影。风筝节上,这产生过“曹氏风筝”的地方,天空中漫天飞舞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风筝。于是,在张保成心里,有一个想法开始萌动:“到南京做南京风格的风筝!”
  第二年,张保成就辞去潍坊风筝研究所的工作,只身一人来到南京,在南京夫子庙成立了一家名为“南京鸢都绝艺坊”的工作室。

七分主人三分匠


  如果把风筝流派比作武林,那么潍坊无疑站在华山之巅。在潍坊历史上,甚至有不少知名画家也参与风筝的绘制乃至设计制作,使潍坊风筝中出现了十分考究的精品。当然,这些精品,一般人玩不起也买不起,而买这些风筝的有钱人,往往提出要求,向艺人定做,这就是那句流传下来的谚语所说的情况“七分主人三分匠”。另外,在新旧朝代更换期间,一些宫廷风筝艺人流落民间,也促进了艺匠派风筝的发展和提高,使其带有宫廷风筝庄重、华贵的特点。传统艺匠派对潍坊风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它使潍坊风筝从一般的玩具,上升为有价值的工艺品,成为潍坊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南京,潍坊风筝在人们的印象中只停留在字面上。
  最初来南京时,张保成在南京最繁华的夫子庙开了一家风筝工坊,但是却很快歇业。不是张保成学艺不精,他的风筝独树一帜。小到薄如蝉翼,不足1克的蝴蝶风筝;大到一百多米长,做一个龙头就要一个星期的“龙头蜈蚣”;抑或是与时俱进为南京青奥会制作,迎得满堂喝彩的“青奥龙”……张保成为风筝煞费苦心,但是最终无一例外都是落得叫好不叫座的处境。
  南京放风筝的市场本就不大,而这里很多风筝爱好者对风筝的要求,又完全不符合他的标准。在张保成眼中,风筝工艺“扎、画、糊、放”缺一不可,是工艺美术与体育运动合体。但如今市面上的很多风筝却偷工减料。让风筝的概念“精神分裂”:“有的现代风筝,不讲究画功,随便糊一块布料就敢上天;有的风筝只求装饰,可以出来见人,但是不能上天见风。”有“风筝洁癖”的张保成,只做自己认同的传统意义上的风筝。
  既然做风筝养不活自己,那就退守到偏僻的创业园中,白天熙来攘往吆喝卖云锦礼物做营生,晚上则延续着千百年来风筝艺人“扎、画、糊、放”的工艺做着最传统的风筝。
  “工艺是传统的,但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设计环节,可以尝试着用CAD绘图;在销售时可以尝试网络营销;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不能为了向顾客抛媚眼,让风筝变得为了飞而飞,或者为了好看而不能飞,如果为了做风筝而做风筝,那风筝飞起来也不快乐!”

配上桃花坞年画


  来南京以前,张保成过的是学院派生活,更多是从事理论研究。来南京后,张保成开始实战。
  做风筝第一步是扎骨架。自墨翟削木制木鸟为风筝,鲁班以竹代木改进风筝后,两千多年来,竹子就成为了风筝的骨骼。每一个风筝艺人,制作风筝,都是从选择竹子开始的。竹子一般要选用竹节长、竹肉厚的毛竹。竹子砍下来后不能立即用,要晾干一年,等到竹材不脆不霉,无虫蛀、韧性强时,就开始劈篾。
  张保成正要做一个6寸长的“沙燕儿”。他先在纸版上用尺子画出“沙燕儿”的轮廓,“这是风筝的骨架,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用铅笔在竹篾上按长、宽、厚度,画对称部分的经线纬度”。标志做好后,张保成用美工刀在标志处截断竹篾。刮去篾上表面的青皮,刮平下表面竹黄上的纹理,剔除疤节后,点燃了一只酒精灯。在做过标志的地方,在竹黄处烘烤几秒钟后,把竹篾取下,轻轻弯曲。等待竹篾开始出现弧度后,又把竹篾放在酒精灯上烘烤,反复几次之后,张保成把竹篾往纸板上一靠,不知不觉,“沙燕儿”的一只翅膀骨架已经搭好。
  接下来,要把“沙燕儿”的各个“器官”用棉线对称绑扎好。
  风筝上天,是一门平衡的艺术,最难的是风筝两边要完全对称。两只翅膀,大小、形状、重量要完全一样,不然风筝不能保持平衡,就不能上天。
  在学会“扎”的基本功后。才开始进入下一个环节“画”。这时“金陵纸鸢”才开始由理论转为实践。
  张保成的工作室中,挂着一个名叫“孙悟空”的“金陵纸鸢”。张保成说直到“糊”成了这个风筝,他“做南京风格的风筝”的心愿才达成。
  “孙悟空”的骨架只是普通的竹子做成,之所以说它是“南京风格”,是因为“画”的技法,采用年画的图案,是明清时的风格。而年画上的图案,是用雕版印刷术印刷而成。
  “你看‘孙悟空’身上这缤纷的色彩,是桃花坞独特的‘套版’工艺层层上色而成……”张保成说起自己的风筝时,眉飞色舞,就如武侠小说中的剑痴十年磨一剑终于练成倚天屠龙。
昔日战火纷飞的南京城门,如今成为了风筝艺人门摆地摊卖风筝的好去处。
其他文献
2010年8月5日早上,智利圣何塞金铜矿。  在地下2000英尺的地方,刚刚下工的夜班矿工们聚在矿洞里,等待着运输卡车来将他们接回地面之上。  “最近这矿哭得可真厉害,”其中一个人对身边的人讲—他的意思是,最近这里发生了不少次塌方。事实上,就在他们刚刚结束的这12小时工作里,塌方就曾经突然来袭,尽管那是在远处的某个被废弃了的矿洞里,但随之而来的震动和巨响仍然像惊雷一般,让空气和大地都为之震撼。  
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霸权主义是什么?持续近千年的波尔多葡萄酒霸权肯定是其中之一。其中,英国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一直是波尔多葡萄酒最大的海外市场之一,连现存最早的对波尔多名庄酒的品酒记录都是英国人写的。直到今天,英国政府酒窖中最重要的窖藏,仍然是顶级波尔多葡萄酒。  在1908年创建酒窖时,英国政府的目的很明确:首相和外交大臣需要随时拿出佳酿来应付愈加频繁的外交宴请。1922年,酒窖搬入了伦敦西
苹果把视线又投向了手表行业。这一次,他们将自己的新产品命名为Apple Watch。请注意,这个名字里没有小写的i。也就是说,从名称上来看,它并不是iPod、iPhone和iPad的同系列产品。  因为苹果并不只是闯入了一个新的行当,而是打开了新的世界:苹果CEO蒂姆·库克在发布会上反复强调“个人化”和“亲密”这两个字眼,而苹果手表所代表的,也正是科技与用户前所未有的亲密。简单来说,这是一台绑在我
武汉大学,民国时期的学生宿舍。静静的校园内,倒是适合做各种轰轰烈烈的事,比如谈一场恋爱。  来到昙华林。摄影师是被武汉作家芳芳心的“同志”小说《春天来到昙华林》吸引来的。而我,只为了找寻武昌首义同志设计的首义旗。  那些昔日在武汉读大学的同学纷纷表示:昙华林!昙花林?你是说樱花林吧?在武大啊!也难怪,以近代建筑为依托的昙华林,在近代建筑铺天盖地的武汉实在显得太寒碜了。再者,昙华林走的是“小清新”路
当我准备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李承鹏先生因为在新书签售活动中被袭击,正在演变成为一个公共话题,他在其他地方的一些签售活动也因此取消。  取消签售,对作者的收益并没有太直接的影响,因为按照行规,作者和出版社签约的时候,会有一个起印数,版税根据起印数,不管卖不卖得动,都要支付给作者的。当然,签售对作者来说也是有间接好处的,比如签售活动通过媒体的报道,可以增加知名度,从而带来新的读者,可以加速再版。不过
“福喜变质肉”事件轰轰烈烈热闹了大半个月,暂以上海福喜道歉,中国团队彻底换血告一段落。舆论呼吁的天价罚款、吊销许可证等惩罚措施,无论靠谱与否,都仍待法庭判决。  但现在至少有一件事仍可讨论,那就是倘若下次没有记者暗访,没有监管强力介入,以后该如何避免第二个“福喜”出现?各大媒体的建议几乎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建立“吹哨人制度”。  “吹哨人制度”缘起于1972年美国的水门事件,在调查被上级叫停的情况下
就在“好奇号”登陆火星前的几分钟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下称“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任务控制中心的人们吃掉了一堆花生。在喷气推进实验室,每当有航天器准备登陆,花生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这个习惯始于1964年7月31日,彼时“徘徊者7”号无人探测器正在准备登陆月球。“徘徊者号”探测器的任务很简单:撞击月球表面,在撞毁前拍摄几千张图片传回地球。纵使这样,在它之前的六颗“徘徊者号”探测器都未能成功完
在我印象里,英特尔一直是个严重缺乏幽默感的企业,直到我最近看到一条据说是英特尔内部流传出来的视频:  “他们告诉你说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怎么知道的呢?单凭说我们做不到,还说了很多次?”压抑而带点悲愤情绪的音乐中,一只手逐一拿下这些字条,开始演示一部运行流畅的手机,“但x86已经开始在手机上商用了。他们错了。”  正如视频中所说,嘲笑英特尔在移动处理器方面的笨拙,早已成为业界尤其是以三星为代表的ARM
苹果把2014年新品发布会场地定为Flint Center的选择颇有深意,这里是乔布斯1984年发布Mac个人电脑的地点。以往在台上演讲时间平均不足三成的现任CEO库克也格外兴奋,第一次借用了乔布斯的经典名言“One More Thing”来介绍苹果产品家族的新成员Apple Watch。  用库克的话说,Apple Watch “开启了苹果历史的新篇章”。这是自2011年库克正式接任苹果CEO以
位于韩国首尔麻浦区的盐里洞,直到2012年还是一个各种性犯罪频发的地方。这里女性和老人居多,再加上道路又旧又窄,在白天也鲜有人气。韩国犯罪学研究所从2008年起,探寻起了一门兴起于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学问:CPTED,即“利用环境设计预防犯罪”。  2012年,首尔市政府决定在盐里洞和孔津中学两个地点做CPTED实践。设计师在灰色的阴暗胡同里引入了亮色,连接犯罪频发区域,打造出了一条散步小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