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庐山雾凇

来源 :中华瑰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07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庐山素以雄、奇、险、秀驰名,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但鲜为人知的是,庐山的雾凇和云海更为奇异秀美。
  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庐山脚下长大又漂泊在外的人来说,爬庐山是会上瘾的。庐山就像是一个老朋友,总让我不断有新的念想。去年寒假回家时,朋友约我去爬山,我欣然前往,没想到竟然有幸邂逅了雾凇,这是我平生第一次遇见庐山的雾凇。
  再上庐山
  早晨七点多,我们从星子县(今庐山市)观音桥出发,沿盘山公路,经过黄家照、杨家墩、老屋余及白鹤涧等村庄,来到了庐山脚下。记得我初中时参加学校组织的爬山活动,自行车只能骑到此处。那时为了上含鄱口看日出,我们凌晨两三点钟就往上走,人群在山道间延伸,手电筒的光散布在黑暗的山间,恍如天上不知名的星星。
  现在驾车可以继续往上开到太乙村,只是路陡弯急,非常考验驾车技术。我看着山下的悬崖,刚才途经的村庄在脚下的深渊中晃动,吓得我连脚都不敢乱动。二十多分钟后我们到达太乙村停车场,此处风光宜人,花木常青,气候适宜,温和凉爽,关键是天然屏蔽电波,难以侦测。据说康有为、冯玉祥、蒋经国等人都曾居住于此,蔡廷锴、陈诚、阎锡山等在此也建有别墅,不过年久失修,不堪游观,仅可作吊古与谈资而已。
  我们沿着林荫中的古石道向含鄱口进发。此时风和日丽,视野开阔。山南的星子县城历历在目,房屋鳞次栉比,鄱阳湖波光粼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古人观庐山,多从长江经鄱阳湖南下,经宫亭湖到达星子县后,从此地远观。东晋高僧慧远曾说,庐山“左挟彭蠡,南演宫亭”。金人王寂诗云:“宫亭湖神感且通,往来送客能分风。”古人甚至把宫亭湖的“宫”解释为大山,就是说庐山和宫亭湖是一體的。庐山就像一块翠绿的屏风,横插在长江与鄱阳湖之间。鄱阳湖不仅提供了观察庐山的视角,也滋养了庐山的秀丽。导游介绍庐山时总会说“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字“润”。
  雾凇与云海
  正当我们走累了休息时,天突然阴暗起来,远处的景色被收藏起来,天空开始飘起了雨夹雪。我颇感沮丧,忽听前方有人惊呼:“雾凇!有雾凇!”我们瞬时振作精神,兴冲冲地往上跑。真的!前上方到处都是雾凇,松针根根银光闪闪,绿叶片片晶莹剔透,一片冰清玉洁。越往前走,雾凇越浓密。我听见有人说:“今天真幸运,我爬了二三十年庐山,今天才看到庐山的雾凇。”是呀,我们何其幸运!
  继续前行四十多分钟,前面有人喊:“含鄱口到了!”“快看呀!云海!瀑布云!”我抬头一看,前方除了凝结的云,什么也看不到,真应了唐人王维那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继续爬上五十多级台阶后,我们也到了含鄱口。若是在晴朗的日子,从此处俯瞰鄱阳湖恰如硕大的圆镜,而今只能看到云雾阵阵飘来。
  慧远曾这样描述庐山的云雾:“天将雨则有白气先抟而璎珞于山岭下,及至,触石吐云则倏忽而集。或大风振岩,逸响动谷,群籁竞奏,其声骇人。”然而此时的云雾并不“骇人”,反而颇有飘逸之感。硕大的云片萦绕着游客,惹得大人小孩都伸出手来想抓住一片。有的云团从汉阳峰冲下来,丝丝袅袅;有的从山下飘过来,重重叠叠;忽而远远飘散,忽而又连接在一起;有的悄无声息,有的响如车轮驶过。
  银色的雾凇,有的耸立在山尖,有的悬挂在空中,不知其根基何在。含鄱口的亭子上覆盖着薄薄的雪,像一个小家碧玉女,出神凝眸,似乎为看不见鄱阳湖而若有所思。但游客们却不顾路面湿滑,抓紧时间,摆出各种姿势,与雾凇和云海合影。有的张开双臂,凌空飘举;有的纵身跃起,宛如驾云飞翔……大家都忙着把美景装进相机,打包发给远方的朋友。
  我们玩累了,准备穿小路去牯岭街吃午饭。这时,林间的云雾慢慢散开,在高插入天的水杉树间,透出了几方瓦蓝瓦蓝的天,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阳光穿过,树影熠熠。这些水杉都可围抱,根茎纵横裸露。路边溪水清澈,缓缓而流。在阳光的照射和游客的欢笑声中,雾凇慢慢碎裂成了一地的冰花。
  牯岭、如琴湖和花径亭
  牯岭只有半边街,三面环山。据说其得名于19世纪英国传教士李德立,他因此地气候清凉而将自己在此兴建的别墅称为“Cooling”,音译便是牯岭,不过康熙年间的《庐山志》就有牯岭之称。可以肯定的是,此地的别墅群确实给庐山带来了别样的风味。
  我们到达牯岭时接近中午,这里的云朵与含鄱口的不同,更白,形状也更丰富,和人保持距离。若在晴日,这儿可以北眺九江古城与长江,而现在只能看到白云在山腰缠绕。白云与别墅群的红色房顶相映成趣,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街上有各种超市和特产商店,还有周恩来纪念馆、宋美龄的美庐以及庐山电影院。既有都市之便利,又有山林之隐逸,这不就是神仙生活的地方吗?
  饭后我们沿公路西行,经飞来石到了如琴湖。如果是晴天,形如小提琴的湖面水声淙淙,四围峰岭轮廓平缓,像是怕吓着如琴湖这位柔美女子般,不敢露出崚嶒突兀的山峰。而现在细雨霏霏,云遮雾绕,湖面、小桥、廊亭、树木、花草仿佛都变得若有若无。
  很快雨就停了,云雾也逐渐散开,树上的冰挂却变得晶莹透亮,一滴一滴地往下化水。远处的青山渐渐清晰起来,郁郁葱葱的,其间夹杂些冰冻的红黄色叶子,山影倒映在湖里,像个唐三彩的马鞍。近处的民宿、宾馆倒映在湖中,绿水青山加上鲜亮的红顶,宛如油画。怪不得东晋僧人支昙谛说:“景澄则岩岫开镜,风生则芳林流芬。”没错,这里的青翠是流动芬芳的。
  如琴湖旁就是唐人白居易的花径。当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他对浔阳是满腹牢骚,不是“浔阳地僻无音乐”,就是“呕哑嘲哳难为听”。可是他对庐山却是钟情的,写下了著名的《大林寺桃花》与《庐山草堂记》。“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也让庐山的璀璨春光脍炙人口。自东晋陶渊明、慧远与南朝宋陆修静在庐山讲学修道以来,庐山进入文学书写,诗词五六万首,而白乐天却以浅易直白胜出,其诗非长期生活于其中不能道也。花径亭为伞状红顶,亭中石板上刻有“花径”二字,相传是白居易手书。白居易草堂用茅草盖顶,堂前有白居易塑像,形态颇为自适,山中有竹篱茅舍,足堪写诗。
  回来的路上,阳光斜照,一条斜坡上的苔藓如同五彩霓裳。等回到太乙村,又是云遮来时路,雾罩匡山面。山上山下竟然有天壤之别。人们总说:“庐山天下悠。”白云悠悠乎?悠然自得乎?我与庐山雾凇邂逅,下山别去,无需约定。我自归来山自闲,相忘江湖无挂牵。
  郭院林,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其他文献
主持语:    今日山水画,或有笔墨而无丘壑,或有丘壑而无景致,或有景致而无境界,凡此种种,其间错综,似难究诘。要之,境界从人格中来,不俟外求;景致赖有美感而成,要经过胸中裁剪;丘壑为造化之象,多从经历中来;笔墨是手段,须积学而后成。境界在高处,亦为山水画之根本,即陶铸人格。而宾虹先贤以笔墨积学为中国画之权衡,自谓“学人”之画,这因病成药之论,却迷住几代人的眼睛。时至今日,其末流已然因药成病。  
期刊
梅兰芳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剧界大王』和『四大名旦』之首。他是中国戏曲的典范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化、标志性的人物,更是引领中国戏曲走向世界并取得巨大成功、对中外各方均产生深远影响的第一人。  梅兰芳一生9次走出国门,访问十几个国家。其中1919年、1924年、1930年、1956年5次访日;1930年访美时,也在加拿大逗留;1935年、1952年、1957年、1960年4次访苏;193
期刊
从艺四十余载,姚惠芬飞针走绣,妙手偶得,在小小绷架上聚集起不息的能量,使古老的蘇绣在传统与当代的艺术审美观照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姚惠芬,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多年来致力于苏绣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实践,总结凝练出“简针绣”刺绣技法,擅长中国水墨写意刺绣及人物肖像绣。作品被大英博物馆、伦敦大学美
期刊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一段独特的历史时期。近四百年间,政治上,南北政权迭立,冲突不断;经济上,大量北人南迁,为长江流域带去利弊相生的改变;思想上,佛教传入并流行于宫廷与民间;民族上,胡汉以及南方山区的各民族经历着主动与被动的融合;阶层上,士族与寒族在政治權力上展开诸番争夺。各领域、各地区、各层面,在这一时期都陷入了乱局之中。  这即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后第二个大分裂的时代。它充满了旧有秩
期刊
在花丝镶嵌行业里,程淑美以善作观音而知名。她所设计的观音清净端严,行慈运悲,素带轻飘,璎珞坠身,手持甘露,背生佛光,錾刻与花丝镶嵌工艺被完美地运用到观音的形象之中,独见其妙手与巧心。  程淑美,1945年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特级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从事花丝镶嵌设计、制作50余年。其作品以花丝镶嵌为主,与玉雕等多种工艺嫁接,把立体造型与传统花丝技艺相结合,区别于以首饰、器
期刊
主持语:  周京新是当代中国水墨画坛代表人物之一,早年因其独具一格的《水浒组画》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中一鸣惊人,此后不断更新绘画内容与语言,开创了“水墨雕塑”、“骨法山水”等许多新的绘画形式。  2010年8月,周京新由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调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也是江苏省国画院继傅抱石、钱松岩、赵绪成、宋玉麟之后的第五任院长。他在上任之后,重点加强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积极梳理“新金陵画派”文脉传承,将江
期刊
一件件光鲜亮丽的服饰,伴随着艺术家在京剧舞台上演绎形形色色的戏曲人物 一套套精工至巧的行头,彰显着中华『国粹』的美学精神。衣呈锦绣,戏里乾坤,京剧服装中蕴藏着怎样的艺术内涵,又有哪些规则和秘密?  行头—无规矩不成方圆  行头是京剧舞台上人物穿戴服装的总称。初看京剧行头,只觉炫彩夺目、亮丽光鲜。若深入了解你会发现,京剧行头不仅使用起来极其复杂和讲究,且有着极强的符号特征。早期的京剧行头多为手工绣制
期刊
说起中国瓷器,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唐代的秘色瓷、宋代的青白瓷、元明时期的青花瓷及清代的粉彩瓷,而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却鲜有人知。事实上,魏晋南北朝的青瓷烧造工艺已达相当水准,为后世制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周身遍布纹饰的青釉莲花尊。此尊高67厘米,口径19厘米,足径20厘米,1948年出土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北魏封氏墓群,是北朝青瓷的代表。这件瓷尊的独特之处在于
期刊
许慎《说文解字》云:“门,闻也。从二户,象形。”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符号,是民俗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念性体现,也是民间对于自己生存空间理想性建构的呈现。各类形态的门,不仅体现了门之“幕障卫”的基本功能,还折射出人们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与崇拜。人们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将民间信仰与门的文化意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对门文化的建构与诠释倾注了个人经历、记忆与情感,逐渐成为门文化的展演者与创造者。  无论是
期刊
西方现代派诗人对视觉艺术的接受已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然而,以往研究的焦点大多局限于对西方美术自身传统的回溯,而忽略了超越欧美艺术之外,尤其是东方美术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鉴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在西方现代派诗歌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绘画艺术对其起到的启迪作用。  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绘画、青铜器和瓷器以及书法作品在西方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频繁展出。这些艺术品对西方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