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n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高职教育必须强调区域特点,坚持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条件与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不可比拟性。近年来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为示例,致力于对所处经济欠发达区域的高职院校如何克服困难、在“工学结合”上与区域经济社会开展深度合作进行探究,探寻行之有效、具有可操作性、具有区域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定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和随机嵌入式、交互渗透式、循环递进式、虚拟演练式、立体实战式等多种实施策略。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的高职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起步,国家提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略只有十几年的历史。由于国家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高职教育发展迅猛,目前高职院校己达1200多所。国务院1991年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1994年确定职业技术教育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两大重点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选择,从而使我国的高职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借鉴国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我国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高职院校都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定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方面积极开展探索,总结出不少成功经验,如“天津职教模式”等等。高职教育只有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然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因为区域经济欠发达,高职院校在开展“工学结合”方面受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仍存有诸多困难,诸如企业少且对“工学结合”积极性不高,部分专业“工学结合”难以对口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工学结合”的深度,影响着“SE学结合”的开展与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我国中西部区域的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的方式和途径与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相比必然有所不同。
  为此,近年来,我们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为示例,致力于对所处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区域的高职院校如何克服困难、在“工学结合”上与区域经济社会开展深度合作进行探究,探寻行之有效、具有可操作性、具有区域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和实施策略。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的思维起点
  国外职业教育开始于欧洲进入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叶随着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欧洲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德、俄和美国等都逐步建立了初等和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学校的产生和发展有力促进了生产力,推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近几十年来,世界发达国家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视为加速发展经济、促进本国生产力发展和经济起飞的重要条件,将其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这在德国、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表现尤为突出。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德国19世纪中后期形成“双元制”模式,英国采用“工读交替”模式,日本实行“产学结合”模式,美国提倡“合作教育”模式等,其共同特点是学校与一个或多个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学生的培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企业承担着为学校提供技术、设备、资金和师资的义务,学校则为企业输送技术人才,提供职工培训和技术服务,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合作之路。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才10多年时间,如何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尚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必须重视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五个要素,由此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不同地区产业布局结构、发展重点和支柱产业不同,高职教育必须强调区域特点,坚持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我们重在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与前瞻对需求人才的实际出发,结合行动研究与学理研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教育如何深度融入区域产业、行业、企业发展之中开展“工学结合”进行可行性策略探究,力求提炼出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践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优化行动方案与实施策略,以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教育能提供行动上的指导。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工学结合”的优化方案
  经过探究与实施,我们提炼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教育深度融入区域产业、行业、企业发展之中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优化方案与创新模式,在学院全面推广,有效地践行“工学结合”,实现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1.经济欠发达地区“校企合作”的范式
  我院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校企合作”的主要问题在于省内大、中型企业较少,企业类型不够全;政府对职业教育的下拨经费出未足额到位;江西企业发展比不上东部地区,高职教育与企业联合办学还处于浅层次;由于缺乏合理可操作的法规,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还存在实际困难;依靠企业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没有形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十一五”期间,随着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多元化发展,又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根据所处地域与学院办学的特点,首先,我们重视灵活准确地把握江西省提出的旅游强省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地方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和由此引起的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开设相应的专业,以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如我院设置的53个专业,分属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的8个专业大类、20个专业类别,并已基本形成以旅游商贸为主,工、体、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从数量结构看旅游、财经大类专业位居首位,电子信息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位居第二,文化教育大类位居第三,制造大类位居第四。“十一五”规划期间,学校的专业建设主动依据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为建设鄱阳湖生态发展经济区服务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出发逐步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扶优汰劣,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凝炼学院特色上下功夫,扩大旅游大类专业方向,设置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新需专业,对学院专业中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为建设鄱阳湖生态发展经济区服务不足的专业限招、停招,体育、艺术类专业逐步设置与旅游商贸相适应的专业方向,致力于建立以旅游商贸类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体系,凝炼学院的旅游商贸办学特色,从而使“校企合作”具有一定的依托与可能。
  其次,创新以职业岗位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共育,“双主体”、“双元”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 样式与运行方式,它们在实现中具有明确的系统性与规范性。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上分析,它规定了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的方向,同时也制约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从外延上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培养模式的组成要素。因此,我们注重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从典型工作任务出发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完善双证书制度,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对课程结构进行整合重构,对课程内容实行改革,积极探索出项目导向的优化教学与评价方式,着力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探索引入企业建立工作室、“校中厂”,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将行业企业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将德育基地同时建在校外实训基地,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
  由于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注重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式的对接,以及采用校企共育“双主体”、“双元”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比较符合企业岗位需要,企业在与学校合作中得到了实际的利益,并选留出一批批优秀学生作储备干部,提高了企业对与学校开展合作的兴趣,促进了“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2.经济欠发达地区“工学交替”的多样化途径
  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存在更大的生存与发展压力,为了使“校企合作”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尽可能减少“工学交替”对企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对“工学交替”出取多样化途径。首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我们把“工学交替”安排在第三至第四学期进行,时间为三至六个月,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根據企业需要和企业生产淡旺状况,相机安排各专业分批次下企业开展“工学交替”。其次,在“工学交替”时数安排上,我们作总量控制,依据各专业需要和企业状况,可出取一次性或多次性下企业开展“工学交替”。第三,我们鼓励各专业充分利用假期组织学生或学生自已联系企业开展“工学交替”学习活动。由于形式与途径的灵活性与多样化,既受企业欢迎,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经济欠发达地区“顶岗实习”的优化方案
  “顶岗实习”是目前各校普遍采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往往难以一次性接受很多学生。如何化解决这个矛盾?首先,我们设计的方案是依托省内各个工业园区为主体,各专业积极向省外相关企业发展,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以便在第六学期学生能顺利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有些需求量小的专业,在第五、六学期分批次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其次,我们把“顶岗实习”与就业联系起来,通过实训基地需求、召开就业招聘会、开辟新的实习点等途径,有条不紊地顺利安排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第三,我们在“顶岗实习”的时间上,根据专业特点和企业需要安排六至八个月不等,使“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取得了优化效果。
  4.经济欠发达地区“订单培养”的多向度方略
  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为了促进区域企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区域性高职教育的作用,并促进学生就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实行“订单培养”是一种校企双赢的有效途径。我院积极运用“多向度方略”有机采用这种校企合作办学形式,颇受企业和学生的推崇。
  所谓“多向度方略”是指学院与不同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订单培养”模式,学院不同专业可以与企业采取不同的“订单培养”形式,同专业与不同企业可以采取各异的“订单培养”样式。总体原则是:学校根据企业人才的需求,与企业合作招收、培养、使用学生。一般程序是:企业提出人才需求计划,学院招收“订单培养”学生,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利用学院与企业优势资源共同开发课程,双方互派教师开展教学与训练,学生入学后,由企业介绍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第一、二学年分别安排学生到企业工学交替1—3个月,第六学期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就业,成为企业正式员工。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工学结合”的实施策略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受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有着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不可比拟性。但是,只要方向对头,方案可行,措施得当,还是能够把这种人才培养的模式运用得得心应手,能与企业共获双赢,促进学院发展,提升学院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我们通过多年探索,在实行“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方面总结出了以下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
  1.随机嵌入式。即根据专业与企业特点,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依据企业需要随机嵌入,有计划而有弹性,灵活地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学活动。
  2.交互渗透式。即学院与企业之间开展合作,企业派出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院做兼职教师,学院派教师到企业对员工开展技术培训,为企业开展技术改革和管理设计;企业在学院设立车间或工作室,学院在企业设立教研室和德育基地;学生既在学校学习,在校内实训室进行模拟与仿真训练,又进企业上岗进行生产性操作和接受企业文化教育。学院与企业之间双向互动,关系交互渗透,逐步达到水乳交融境界。
  3.循环递进式。即循序渐进、循环往复、有层次地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活动。学生入学后,学院要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手,对学生应该掌握的岗位学习领域的课程知识、专业技能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教学与训练,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专业知识与获得专业技能。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活动,三年内的安排要有序有递度,一年级适宜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短期观摩活动,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管理、文化,获得感性认识;二年级宜组织开展工学交替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企业员工的指导下熟悉企业岗位工作,熟练专业技能;三年级后半年开展顶岗实习,全面培训岗位技能,成为适应企业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4.虚拟演练式。即充分发挥学校实训基地的效能,使学生进入企业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之前经过现代信息技术,仿真公司、虚拟工艺流程、虚拟工厂的模拟实训,初步掌握了本专业岗位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以利于进入企业上岗时做到无缝对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存有诸多困难,要促进企业与学院合作,学院必须考虑不给企业带来负担,企业感到有利,才会有积极性。
  5.时空交错式。即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交错开展“工学结合”。充分利用校内现代信息技术,仿真公司、虚拟工艺流程、虚拟工厂与生产性实训室开展进入企业前的技能训练;与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后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技能弥补性训练,以强化、完善专业技能;利用学生进入企业开展德育教育以丰富、强化学生在学院所受到的职业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促进其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6.立体实战式。即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期间,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的办学理念,提倡“以生为本、服务优先、质量第一”的管理思想,从思想教育、教学训练、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等各个环节重视“工学结合”培养人才,形成立体式、实战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育人环境,使学生明确高职教育的特点,领会“工学结合”的意义,愿意、乐意走“工学结合”成才之路,从而在校能积极参与专业技能训练,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进入企业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能遵章守纪,服从指挥,积极学习、熟练掌握岗位技术。
  以上我们重在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几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与策略的探究,是“十一五”期间的行动研究体验。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发与实施,“十二五”期间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教育将会出现新的发展态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将依据地区产业布局结构、发展重点和支柱产业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出现更加重大深刻的变化,以教育集团形式出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也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脱颖而出,它必将对促进“工学结合”,发展高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3]《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其他文献
万载县仙源乡双溪村地处赣西北边陲,东邻茭湖的东江村,西接仙源乡的新市村。南靠茭湖的槽头村,北与仙源乡的横岭村交界,地势北高南低。全村下设12个村民小组,除4个分布在四个自然村庄外,其余8个小组分别分布在山冲岭排上。全村302户,有村民1300人,劳力694人,党员32名,村干部3人。耕地面积1665亩,山林面积7365亩(其中毛竹林面积5000多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由于受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等
期刊
[提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伟大目标和重要任务。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安定、和谐,这一点与资产组合理论的思想非常吻合。为此,本文根据资产组合理论提出一个全新的建设和谐社会的路径,即增进社会的多样性。证明通过增加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可以实现社会和谐与环境和谐;通过增进产业的多样性可以实现产业和谐与区域和谐。本文最后得出结论:根据资产组合理论,增进社会多样性可以实现一个地区的
期刊
【提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国家长期发展战略,是以生态与经济为发展轴心,推动鄱阳湖区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长远发展,本调研组以新干县为例,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建设生态经济的优势与劣势。新干县具有一定的产业区位优势,工农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在生态经济建设上还存在不足,如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发展方式,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遭破坏等等。针对以上这些的问题,本调研组通过
期刊
2010年lO月17日是第1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为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动员各国采取具体扶贫行动,宣传和促进全世界的消除贫困工作,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10月17日为“国际消除贫困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缩小贫穷与体面工作之间的差距”,意在呼吁各国关注就业,努力创造更多、更体面的就业机会,从根本上解决贫困。  贫困是“无声的危机”,贫困问题是当前世界面临的最
期刊
[提要] 本文对王俊文博士的《当代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一书从四个方面,即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纵向与横向同时并进、继承与创新更迭展现、人文关怀与发展视野相互纽结,进行了客观的评述,充分肯定了该专著所具有的实践与理论价值。  [关键词] 贫困;反贫困;人文关怀;学术难题   [作者简介] 俞思念(1948—),男,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430000)    邓小平同志指出
期刊
[提要] 农业与副业生产是支撑农民生存的两条腿,传统的农村副业生产没有脱离农业生产的框架,扎根于泥土,仍是以体力同大自然进行能量和时间的交换。调查显示,当下的农村副业生产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民副业收入的途径由依靠体力转向凭借技术,农民副业收入的半径呈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农民副业收入的角色出现逆转,突破了农业生产的局限,呈现出新的面貌。  [关键词] 副业生产;劳力型;技术型  [作者简介]罗金莲(1
期刊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政治局4月26日会议精神,相互交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的思路和做法,2011年5月23日一29日国务院扶贫办在江西举办了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高级研修班。中西部22个省区市的扶贫办主任及相关业务处长、国务院扶贫办相关业务司人员,共计6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修班。  本次研修班为期一周,采取学习研讨与参观考察相结合的调研形式。各省区市均结合
期刊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启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工程”。2011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研究部署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纲要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扶贫开发进入了新的阶段。目前,普遍贫困问题已经解决,但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期刊
[提要] 本文从酒业老字号——临川贡酒着手,探究了其历史文化,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老字号;临川贡酒;品牌文化   [作者简介]徐蕾(1982—),女,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严琦,(1978—),女,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胡根文(1973—),男,江西临川酒业有限公司综合办主任。(江西南昌330088)    一、临川贡酒的历史文化    (一)临
期刊
在我近两年的扶贫和移民宣传工作中,曾有不少的人和事走入我的心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可是还从来没有哪个乡村对定点帮扶的感恩,能像兴国县方太乡一般,给我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  在驱车驶入方太乡的沿途,那用瓷砖镶嵌的铭刻着办公厅定点帮扶点点滴滴的“五彩壁画”;那装帧略显粗糙却饱蕴着方太群众拳拳感恩情的,记录着办公厅扶贫履历和事迹的“口袋书”;那将办公厅领导对方太扶贫所作的讲话、批示、计划、规划、方案等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