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配对式 证明不等式

来源 :中等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研究2003年北京市数学竞赛中的一道不等式问题(文中例1)时发现,此题用配对法可以轻松解决.虽然配对法在不等式中的应用有经典的例子(文中例3),但往往是点缀.经过深人研究,笔者认为,构造配对式证明不等式大有可为.
其他文献
杜牧是晚唐诗坛极富个性的一位诗人,他的七言咏史绝句利用常见史料,善于翻案历史人物事件,抒发怀抱,借古讽今,阐述自己独到的政治见解,以期为统治者提供有益的借鉴.他咏史诗
第32届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于2006年4月21日一26日在俄罗斯普斯科夫举行.竞赛分九年级、十年级和十一年级,每个年级考两天,每天5个小时考4道题.我国派出了上海市代表队参加了这次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满足√n+99-√n<1的最小正整数n为——。
利用剪应力强度条件进行强度分析时,往往注意的是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大小及其分布特点,而在工程实际中,一些构件的强度问题却出现在纵向截面上。但可以利用剪应力互等定理来解释或
1 问题的提出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它的原型是一道小学数学竞赛题.
(本讲适合高中)复数域上的方程主要是指一元二次(高次)方程和二项方程,它与复数的开方、复数的n次单位根紧密相连.由于复数具有良好的运算性质及明晰的几何意义,因此,一些代
初中语文政治化是一种错误倾向,它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背离了党的教育方针,从负面影响到初中语文和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应该予以遏制。学校要给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教育行
根据我校“自主合作、释疑检测”教学模式流程,教学共设计六个环节:目标定向、自主学习、合作群学、释疑解惑、目标检测、总结提升。
第一题在锐角△ABC中,AB上的高CE与AC上的高BD相交于点H,以DE为直径的圆分别交AB、AC于F、G两点,FG与AH相交于点K.已知BC=25,BD=20,BE=7.求AK的长.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曲线y=││x│-1│与直线y=2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A)6.5 (B)7 (C)7.5 (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