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中查出过敏原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of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敏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很多人都曾有过敏的经历,还有一部分人不知原因地反复过敏,严重者甚至面临生命危险。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防治过敏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但自然界中可以引起过敏的物质数不胜数,靠医生很难判断真正的“肇事凶手”。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李振鲁主任说:容易过敏者不妨坚持记过敏日记,帮助发现、甄别过敏原。医生通过对多次发病前后的日记进行比较分析,找到同一致病条件,可以确定过敏“元凶”。
  例一 修女士每到春季就会有一次严重的“感冒”,打喷嚏、流眼泪,还会起一脸的皮疹,迁延近一个月才好。李主任详细了解病史后,认为修女士的病不是感冒,而是春季过敏,请她回忆一下发病时的具体情况。修女士有记日记的习惯,她翻阅了5年来的日记,惊奇地发现,每年发病的时间前后相差不到一周,症状相同,好转的时间也相同。经过敏原检查,修女士果然是对春季开花的豚草过敏。
  例二 张先生经常莫名其妙地起一身痒疙瘩,医生说是过敏性荨麻疹,可就是说不清对啥过敏。在李主任的指导下,他记起了过敏日记。几个月后,李主任对日记分析发现,张先生每次吃了豆制品后9小时,就会出现过敏症状。戒掉豆制品后,张先生再也没有发病。
  过敏日记应当主要记3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吸入性气体的接触史。主要记当天的空气中有什么与平时不同的特殊物质,如时令植物、鲜花,周围工厂的排出气体,室内的空气清新剂、香水,装修房间用的油漆、胶等挥发性物质,等。
  第二是食物。要详细记录当天三餐的具体食物、饮料以及零食等,尤其是药物。已经明确是对食物过敏的患者,可以进行食物排他法。第一天只进食不超过两种食物,如果没有过敏症状,每天增加一个品种,并在日记中详细记录,自己就可以进行过敏原的筛选。
  第三是接触的物品和环境。将自己接触的环境有何变化记入日记,如家中有无添置新的日用品、是否出差等。曾有一位患者经常晚上起荨麻疹,通过日记发现,到外地出差时这种症状就没有出现过,说明家里存放的某种物质导致了他的过敏。
  记录的时间,最好为当天24小时的情况。当有过敏发作时,一定要回忆清楚发病前24小时所有接触的食品、物品等,以及环境的细微变化。
其他文献
高二<生物>课本提到植物吸收水分的形式有两种:未成熟植物细胞通过吸胀作用吸收水分,成熟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渗透作用和吸胀作用的原理是什么?怎样验证这两个原理
摘要:颠倒课堂理念下,学生带着准备和思考进入课堂。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分别从小组合作实效性不强、局限性较大、讨论时间和时机较难控制这三个误区来谈对策,希望在颠倒课堂理念下,能更好地利用小组合作,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真正让学生快乐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关键词:颠倒课堂理念;小组合作学习;误区;对策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061-001合
近些年来,诗词经常被引入到中学生物学教学中,也有教师就在教学中的美学价值[1]等问题进行过探讨.中学生物学教材中也引用了许多有关诗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摘要: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关键词:师爱;关爱;学生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72-001回想起刚刚踏上岗位的第一年,作为一名新教师,就要当上班主任,确实有一定的压力,也有很大的挑战性。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在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与氨基酸有关的问题,而教材中对氨基酸的叙述也是欲说还休,有关氨基酸的知识,应当适当给学生以拓展。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不能孤立课本知识,简单的去教一句学一句,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可表现因素,找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和美的体验,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关键词:小学音乐;生活情境;有效途径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74-001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
摘要:每一轮的课改对课堂教学都是一次洗礼,对教师也是一次考验,如何正确的对待课改而不走极端,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文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从思想上继承还是创新、备课上预设还是生成、学法上独立还是合作等课改中重要的三组关系入手,阐述课改要亟需处理好的几组关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改;处理;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