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辨茱萸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n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每逢团聚时节,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前半部分被无数人引用,而诗的后半部分却只属于“九九重阳”。“茱萸”之名因重阳而广为人知,重阳节也因此被称作“茱萸节”。

三种茱萸二入药


  茱萸自古就被认为有驱邪避害的作用。目前药典中收录名“茱萸”的药物有两种,分别是山茱萸和吴茱萸。二者虽一字之别,但来源和功效截然不同。
  中国人食用、药用茱萸已历经千年,魏晋之前书籍中并未有“吴茱萸”之名,医书典籍中多用“茱萸”,又称 “茱臾”“朱臾”“树萸”。唐时重视药材道地性, 《本草拾遗》记载:“茱萸南北总有,入药以吴地者为好,所以有吴之名也。”《新修本草》将 “茱萸”改为 “吴茱萸”,并将吴茱萸、山茱萸、食茱萸三者分列。

山茱萸:补益肝肾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又称山萸肉。性微温,味酸、涩,归肝、肾经,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的功效,用于治疗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该药是补肾滋阴常用药六味地黄丸的组成之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其列为补血固精、补益肝肾、调气、补虚、明目和强身之药。山茱萸的果肉含有15种以上氨基酸,还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皂苷、多糖、苹果酸、维生素A、维生素C等成分。

食疗举例


  山萸肉粥: 取山萸肉15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先将山萸肉洗净、去核,与粳米同入砂锅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即成。早晚各食1次。有补益肝肾、涩精敛汗之效。
  泡茶饮:取6~12克山茱萸,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山茱萸可药食两用,有一定补益作用,但盲目服用会影响健康,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胃肠湿热、肝肾阴虚火旺者,不宜单吃山茱萸;命門火炽、肝阳上亢及小便淋漓不尽者禁服;孕妇不宜服用。

吴茱萸:温中散寒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吴茱萸性热,味辛、苦,有小毒,药用前须用甘草煮水炮制,具有温中止呕、散寒止痛、疏肝理气、助阳止泻、温脾利湿功效,用于治疗呕逆吞酸、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五更泄泻,为开郁化滞、逐冷降气的常用药。
  经典名方左金丸,就是用黄连和吴茱萸治疗肝脾不和所致腹胀呕吐、恶心吞酸等。
  山茱萸和吴茱萸的果实采摘时间相近,均在重阳节前后,且果实色泽红艳。但山茱萸善补益肝肾,无驱毒散邪作用,且果肉厚实、富含汁液,不是佩戴的理想选择。吴茱萸气味芳香浓烈,古时曾与花椒、姜并称“三香”。《本经》中记录吴茱萸功效为止痛、除痹、逐风邪、开腠理、杀三虫,这正与重阳佩插茱萸的意义相合。

食茱萸:辛辣调味


  食茱萸是一味芳香辛辣的调味品,古称藙、榝、欓、艾子、越椒等,因与吴茱萸形效相似,长期混淆使用。《本草纲目》记载,“吴茱、食茱乃一类二种,茱萸取吴地者入药,故名吴茱萸。欓子则形味似茱萸,唯可食用,故名食茱萸。”
  食茱萸食用历史悠久,但其准确来源仍无定论,目前主要有三种: 《中华本草》记载为芸香科樗叶花椒,又称椿叶茱萸,是最常见的食茱萸品种,明朝引入辣椒之前长期被作为辛辣味调味料;《本草纲目药物彩色图鉴》记载为芸香科臭檀吴萸;芸香科竹叶花椒也被认为是食茱萸,又称藤椒,是主要的椒麻味调味料,被广泛用于菜肴烹饪。
其他文献
“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大多数人都对“春捂秋冻”这一养生谚语耳熟能详,认为在秋天要挨些冻,不要过早增添厚衣,这样对养生有益。那么,“秋冻”是否科学?如何正确“秋冻”?“秋冻”是否科学  中医理论认为“天人合一”,即人体与大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最基本的养生原则是“顺应自然”,“秋冻”即是一种顺应自然气候变化的养生方法。早在元代,著名养生家丘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便提出,秋季“宜寒极方加棉衣,
期刊
中医认为,便秘的原因主要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等,可分为实秘、虚秘两大类。患者只有辨明便秘类型,进行针对性调养,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实秘  热秘 热秘多因腸腑燥热、耗伤津液所致。若将大肠比作一条河,宿便就如同河里的船,最终应驶往入海口(即肛门) 排出。 热秘相当于河流温度过高,河水蒸发过多,水无法行舟。  热秘多表现为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等,多见于喜
期刊
性生活后,可以马上小便吗  有一次,我跟妻子同房后很想小便,又听说性生活后不能马上排尿,可是憋着实在不舒服。性生活后真的不能马上小便吗?   上海 方先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吕坚伟:很多人在性生活后都会有尿意,此时能否排尿,男女有别。性生活后,男性阴茎可能还没有完全疲软,膨胀的阴茎海绵体会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此时若急于排尿,会使尿道内压力增高,导致尿液反流至前列腺
期刊
进入秋季,很多人皮肤日渐干燥,严重者脱屑、蜕皮。各种保湿护肤品能暂时缓解皮肤干燥,但往往“治标不治本”。结合中医内治法,以内养外,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皮肤干燥,找找原因  皮肤干燥发生率高,秋冬季节尤甚,以老年人居多。过度洗浴可破坏皮肤表面的屏障,加快水分丢失;在低湿、低温条件下,汗腺和皮脂腺等运转和代谢减慢,提供的水分和油脂明显减少,皮肤因此易出现干燥、脱屑、瘙痒,老化加快。中医认为,皮肤干燥
期刊
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不断发展,但目前单次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仅为30%~40%,反复种植失败是无数患者的“噩梦”。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胚胎质量是不孕患者必须重视的两个关键环节。随着胚胎实验室技术的发展,胚胎质量已有了保障,越来越多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手段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子宫内膜容受性分析技术(ERA)就是其中之一。移植“逢时”,才能成功  在辅助生殖治疗中,一个胚胎要想发育成健康胎儿,“播种”讲究择
期刊
哮喘易在秋冬时节发病或复发,中医认为,其病根主要在“痰”。津液不化,聚而成痰,痰浊内蕴,伏藏于肺,则成为发病的隐患。如果机体再感受外邪,引动伏痰,则会使气道阻塞不通,出现呼吸喘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等症状。三大原因,易致“秋喘”  气候变化、饮食不当、情志失调、过度劳累等诱因常常“齐心协力”,共同引起哮喘急性发作。其中,气候变化这一因素最为主要,尤其在夏秋更替之际,干燥的气候、下降的气温、空气中
期刊
金风送爽,秋高气和,殊不知在此人间好时节,健康隐患可能悄然来袭。秋令燥邪易伤人致病,尤其易感于老年人或基础疾病较多的虚弱之人。燥邪为秋季肃杀之气所化,其性干涩,易耗伤人体津液,导致皮肤干燥皲裂、口鼻干燥、毛发干枯、大便干结等多种干燥症状;此外,燥邪与肺相应,最易伤肺,可使人干咳少痰、痰黏难咯、痰中带血、喘息胸痛,易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  秋燥可分为“温燥”与“凉燥”。清代著名医家俞根初以秋分前后
期刊
中药茶饮是一种根据人们的体质、需求,将中药按照一定比例、配方,加工制作或用沸水直接冲泡而成的饮品,可对一些不适症状起到一定的预防和缓解作用。国庆长假出游,携带几种简单实用的茶包,有助于及时有效地应对可能遇到的健康小问题。阴虚质茶饮养阴润肺,安神解郁  十月正是秋高气爽之际,气候多干燥。出游之时,当注意抵御外邪,避免天气变化、昼夜温差较大引起外感,适时添衣。可适当饮用具有养阴润肺功效的茶饮,如阴虚质
期刊
肃杀的秋日到来,顺应“秋收”的自然规律是秋季养生的关键一环。《黄帝内经》指出:秋季养生应保持神志安宁,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宜收敛人的神气,使其与秋收之气相适应;不使神志外驰,令肺气保持清肃。这便是顺应秋天气象,调养秋收之气的方法。如果违背秋收之气,会损伤肺气,同时削弱“供奉”给冬天闭藏的力量。饮食:以酸为“收”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秋天金行当令,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肝属木,金克木,肺气
期刊
“不通则痛,痛则不通”,这句话很多人有所耳闻。这里的“不通”究竟指的是什么不通呢?恐怕大多数人都会语焉不详。其实,这里的“不通”指的是我们人体经络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不通畅,即经络的阻塞不通。经络不通畅,身体有“信号”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联络脏腑及全身各部、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中医师可以利用经络治疗疾病,也能通过经络诊断疾病。中医典籍《灵枢·经脉》篇有言:“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