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中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策略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ho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的思想已成为今后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把学生从各种制约和束缚中解放出来,创造机会,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增强学生创造的意识,养成创造的习惯,培养创造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创造力;培养
  “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的思想已成为美术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根据十多年来在教学中的提炼,我就来谈谈培养中学生创造力的一些有效策略。
  1 根据学生的美术基础,合理处理教材
  根据学生的美术基础,合理处理教材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更有效的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1.1 降低难度
  例如,《透视》这一课的知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和理性,学习的难度较大。开始只要求学生用视觉消失规律画立方体,然后循序渐进,要求学生根据对透视规律的理解不断地画出切挖小立方体后的形状,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又巧妙地降低了教材的难度,而且还不断的强化学生对透视规律的理解。
  1.2 挖掘教材的深度
  七年级《校园伙伴》一课,教材要求学生了解正确的人体比例和头部五官比例。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和运用,并能用专业的思维方式去描绘人物,上课时引导学生分析人体比例和头部五官比例、位置,以人的头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比较,然后要求学生用折叠画纸的方法把人物的比例“折出来”,学生很容易就把握了人体的比例,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这样做,挖掘了教材的深度,使基础知识得以拓展和延伸。
  1.3 拓宽教材的广度
  美术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整合,是拓宽教材广度的很好做法。例如欣赏课就涉及到了各学科的领域。这就需要我们博览群书、有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这也是拓宽教材广度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
  1.4 单元化处理教材
  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单元化处理教材,使之更接地气,循序渐进,力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设计领域,学生会因为抽象的事物而失去兴趣,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系统的学习平面构成知识(点、线、面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合理的布局),然后到点线面的再造和创造,学习从简到繁、由浅至深、从具象到抽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达到预期效果后,再讲解标志设计、板报设计等设计知识,学生有了平面构成的基础,就会觉得这些课题不再抽象了。
  2 适当的延长创作时间
  上课时间为四十分钟,除了教与学,剩下的时间进行美术作业,对于学生来说,要完成高质量的作业是不可能的。为了保证学生的作业质量,适当的延长创作时间(允许作业迟交),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的同时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绘画的乐趣。完成高质量的作业,除了给人美的享受,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在宽松的环境氛围中,学生的认真探索精神、积极主动精神、创新精神乃至对学习的兴趣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美术教育是一种图式化的视觉艺术范畴,直观可感知的形象让学生获得体验更为直接有效。多媒体教学不仅可利用图像、视频的直观性,还可以加入不同风格、地域、历史文化元素的音乐作品,在欣赏不同国家、民族的艺术作品时配合适宜的音乐,使得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得到极大的加強。总之,在美术课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和探索欲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 创造思维的训练
  4.1 利用语言引导,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言指导是绘画教学中最常用最主要的指导形式。所谓语言指导,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谈话、讨论、提问等方式,向学生传递自己的意图,旨在对学生进行适时地帮助、引导。教师指导语用得好、用得巧,会成为学生绘画创造活动的 “催化剂”,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绘画创造的兴趣,更好地发挥他们在美术活动中的自主性、创造性。
  4.2 杜绝临摹,鼓励创造
  在绘画课中让学生脱离书本,不给他们提供临摹的范例,也尽量少示范,因为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模式化的视觉认知,影响学生对事物进一步的视觉感受。
  4.3 注重评价,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展现
  每个学生内心都有创作的欲望,但由于绘画基础的差异使得部分学生不敢表现,针对这种“眼高手低”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运用抽象或意象的绘画形式进行创作。评价时不以简单的“像”与“不像”作为评价标准,而是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敏感地抓住各种契机进行启发、引导,使之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助推剂。这种方式的支持与尊重,才会有更多别出心裁的创作表现。
  5 加强欣赏与技法相结合的教学
  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美术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很多著名画家最初的美术创作,都源于模仿前人的优秀美术作品。在欣赏课中,除了与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艺术美感之外,还要求学生进行想象和模仿,例如波提切利的《春》,是以人物作为主体的象征性绘画作品。通过欣赏,学生思维受到启发,就会有很多学生能够利用象征手段进行创作。
  学生有了想象的翅膀、创作的灵感,要把这种想象与创造用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需要一定技能技巧的。如果一个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学生,他想表达的东西因为技能太差表现不出来,那么他的创作热情和信心势必会受到挫伤。因此,对学生进行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我所指的不是单一的传统模式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根据学生基础而定,例如,美术基础较差的就会选择表现性绘画技能技巧进行训练。在训练的同时综合运用启发、提示、鼓励等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创作的快意,从而提高创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6 开展丰富的美术活动,营造良好的美术氛围
  6.1 画展是学生展示才能的好机会,学生的创造力在此得到充分肯定
  画展给学生带来美的熏陶,使学生从中获得启迪、拓展思维,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针对性地举行各种各样的美术展览,例如:学习水墨画之后,举办水墨画展;美术字设计学习之后举办创意美术字展览;还有校园写生作品展、色彩画展等。
  6.2 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的教学范例以学生作品为主
  学生最喜欢看同伴的绘画作品,他们看同伴的作品要比看书本上的作品要感兴趣,因为同伴的作品是他们学习的榜样,使用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解,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3 开办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美术社团活动)
  使有绘画兴趣和特长的学生能经常在一起交流经验,共同进步。课堂教学结合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创作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7 为学生建立绘画成长档案
  建立学生美术作品电子档案,记录学生的美术成长历程,这是激发学生美术兴趣的一种途径,也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的有效途径。
  总之,只要教师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条件、正确的引导,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其他文献
以往建立在认识论基础上的文艺美学存在诸多局限,新的现实需要新的理论,因此应建立新的以人类本体论为哲学基础的文艺美学。如果说认识论文艺美学把审美看做是一种特殊的反映
杰伊·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塑造的人物,他出身卑微但不甘贫穷,立志要有一番作为。后来,他与富家女黛西陷入爱河,但因种种原因,黛西嫁与了
一套将语文、国学、历史、德育融为一体的《维新小学语文教材》即将在今年五六月出版。这是我国首部针对海外华人子女学习汉文化的国语教材,颠覆了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淡化了
“德不孤,必有邻”——我很喜欢孔子的这句话。意思是,有信仰的人,定不孤独。后来又被释义成“道德价值绝不独立存在,必有其成长的社会基础”。孔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态说出这句
病案一母牛产后血痢张某:养水牛一头,六牙,1986年7月邀诊。畜主述,此牛产仔已一月,拉稀带血已七天,病初请医用抗生素及中药治疗无效,反卧圈不起,更医仍用中药和输液治疗。略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叙事学”这个术语自1969年茨维坦·托多洛夫第一次提出后,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华莱士·马丁在其1986年出版的《当代叙事理论》一书中开门见山指出:“
Bilocid(e)的商品说明所载,化学名DxymethylNicotinamide(氧甲烟酰胺)结构式,(?),系由匈牙利进口,在国内使用已多年。药物别名手册、医药商品学、药物手册等,把Bilocide(氧
Muramyl dipeptide(MDP)的出现,是口服佐剂的突破性进展。但肠道佐剂的领域,至今仍是空白。我们以家兔为模型,应用生物素标记法,测定肠道特异性IgA和肠道粘附试验为指标,选
一个隐藏在工业园区内、拥有生产能力达每天 2 000箱的现代化制造假“舒肤佳”香皂生产线的窝点, 10月 18日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被仿冒公司的配合下被一举端掉。   近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