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近视眼患者超过3亿,其中高度近视患者已超过一千万,高度近视中很大一部分为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PM),其并发的眼底病变已成为眼底病中不可逆致盲的首位眼病.
【机 构】
: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近视眼患者超过3亿,其中高度近视患者已超过一千万,高度近视中很大一部分为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PM),其并发的眼底病变已成为眼底病中不可逆致盲的首位眼病.在病理性近视眼底一系列退行性病变中,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taphyloma,PS)是最基础的病变之一,其发病原因仍无定论,可能是眼轴不断延长、巩膜中胶原的合成及分解紊乱造成胶原蛋白减少共同造成巩膜变薄而不能抵抗眼压的结果.目前病理性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的唯一治疗手段为后巩膜加固术.对于无临床症状或者因PS而产生的并发症需要定期观察,手术时机仍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进行评估.
其他文献
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是联系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的重要环节.高浓度的FFA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胰岛素的作用及葡萄糖代谢,在胰岛素抵抗的病理过程中占有
目的 通过蛋白质片段互补检测(protein fragment complementation assay,PCA)技术检测重组人源性IL-8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利用PCA方法构建了Split-TEV GPCR激活检测系统,为了验证其有效性,在不同的宿主系统中表达和纯化了各种亚型的人源性IL-8重组蛋白用于进行活性检测.蛋白样品包括:①IL-8亚型Ⅰ(残基21-99),通过在哺乳动物细胞HEK 2
2015年9月12日下午,《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第八届编委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教处张勘处长、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
高度近视眼患者行角膜屈光矫正术后其角膜形态改变,曲率和像差均较正常角膜发生了变化.该类患者按照传统方法计算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度数易产生屈光预测误差.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利用准分子激光切除病变组织,切削表面规则而光滑,且不损伤周围健康组织,具有精确度高、安全性好、操作简便
目的 对1例临床诊断为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ACH)的患者及其父母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方法 提取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DNA,对FGFR3基因的第10外显子区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结果 与父母及正常对照相比,此例患儿FGFR3基因